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馮思婕
5月17日,會稽山與精功科技雙雙披露了控股股東精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精功集團”)司法重整最新進展。截至重整投資人報名截止時間,唯一繳納盡調保證金并正式報名成功的意向投資人為中建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建信”)。
據此前的招募公告,此次重整核心資產范圍包括了精功集團持有會稽山股份中的1.49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持股比例為29.99%,也包含了持有精功科技股份中的1.37億股股份,對應持股比例為29.99%,由此可能導致上述兩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
中建信實力參與“精功系”重整
由于控股股東重整意向投資人身份一直未能落定,黃酒龍頭會稽山在二級市場上熱度高企,股價在短短一個月內便翻倍。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對于很多風吹草動是非常敏感的,更不用說是控股股東破產重整等重大事件。這件事情不僅會引來股價的急劇變化,更不免會影響公司運營,免不了人員變化、調整等情況發生。”
事實上,此次有意參與重整的中建信一直以來都與“精功系”關系密切。
據天眼查APP,中建信與精功集團分別持有精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精工控股集團”)54.1%與45.9%的股權,精功集團持有的精工控股集團45.9%的股權也是此次重整資產之一。此外,對比股東名單,中建信的法定代表人、大股東方朝陽正是精工控股集團的董事長;中建信的27名股東中,其中除了上海京榮企業管理合伙企業之外,其余26位自然人股東基本均在精工控股集團核心管理團隊中。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控股股東司法重整,所持上市公司的股權往往也會被作為長期投資甚至融資抵押品列入重整范圍,如引發實際控制人的變動,對于上市公司戰略方向、治理結構乃至運營策略都有著直接的影響。”
據了解,按照本次招募條件,意向投資人應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進行重整投資。原則上意向投資人應滿足上一年度經審計的資產總額不低于100億元或凈資產不低于50億元。
有浙江資本市場人士向記者透露:“承接重整資產的要求還包括了應當支持和促使會稽山、精功科技做大做強,中建信實力雄厚,加之與精功系關系匪淺,有利于重整的平穩過渡與后序日常經營的有序展開,也有望在未來對紹興柯橋當地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來推動作用。”
據中建信集團官網資料顯示,公司是金融與實業并行發展的投資集團,金融投資項目中已上市微芯生物、慈文傳媒、德宏股份、五洲新春、步長制藥等。同時還參股有重慶三峽銀行、紹興銀行、瑞豐銀行,持有銀行股權估值超30億元。實業投資則主要通過精工控股集團參與,控股的上市公司精工鋼構在全國鋼結構行業連續7年位列第一,此外,還涉足大健康、新能源、循環經濟等領域。
破產重整促進市場主體風險出清
據錦天城律所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破產重整2021年度報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度全國申請(被申請)破產重整的上市公司達23家,縱觀近三年上市公司申請(被申請)重整數量方面,整體呈現明顯大幅增長的趨勢,2020年共有17家,2019年共有14家。
記者根據Choice金融終端與滬深交易所網站刊登的公告統計,截至2022年5月17日,新增14家上市公司申請破產重整,已超過2021年全年的一半;而包括上市公司申請破產重整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申請破產重整在內的有22家。
柏文喜告訴記者:“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疫情影響、競爭加劇以及經營環境、環保政策變化等導致不少公司營收下降和經營惡化,最終觸發破產重整。這是破產重整公司數量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
2022年3月31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上市公司破產重整等事項的自律監管指引,要充分發揮破產重整等在促進市場主體有序進退、實現風險出清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更好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安光勇向記者分析稱:“宏觀經濟受到疫情、俄烏沖突等外部因素的沖擊,不僅生產供應方企業受影響,購買方的需求與購買能力也有所下降,其影響表現在各個行業,在此背景下,對于實力薄弱的企業免不了通過重整的方式出清風險,這是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
(編輯 白寶玉)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