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曼寧
7月26日晚間,CRO龍頭藥明康德(603259)披露半年報,進一步印證了公司上半年超預期的業績表現。
此前,藥明康德已向市場釋放信心:公司于7月21日晚間更新了2022年全年業績目標,將此前公告的2022年全年收入增長目標由65%~70%上調至68%~72%。
業績創同期歷史新高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實現營業收入177.56億元,同比增長68.52%;歸母凈利潤46.36億元,同比增長73.29%;基本每股收益為1.59元。期內盈利金額已創出同期歷史最高水平。
從營收結構看,除了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藥明康德其他主業板塊營收均同比增長。
其中,化學業務增幅最大,該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129.74億元,同比增長101.91%,其中小分子藥物發現(R)的服務收入為35.04億元,同比增長36.50%,工藝研發和生產(D&M)的服務收入94.70億元,同比增長145.41%。若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化學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長36.8%。
期內,測試業務、生物學業務、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以及其他業務板塊的營收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3.62%、18.52%、35.73%、74.29%。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是藥明康德唯一收入下滑板塊,該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收4.55億元,同比下降26.69%。下降主要原因為,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業務主動迭代升級以滿足客戶對中國新藥研發服務更高的要求,由于交付IND周期更長,因此對當期業績有一定程度影響。
從地區分布來看,來自美國、中國、歐洲三大地區的收入分別為119.09億元、31.75億元、18.5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4%、27%、24%,美國客戶拉動了更多的收入增長。
根據公告,藥明康德將上半年的業績增長,主要歸功于公司持續強化獨特的一體化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和CTDMO(合同測試、研發與生產)業務模式,同時積極配合落實上海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充分發揮全球布局、多地運營及全產業鏈覆蓋的優勢。
產能動態方面,今年6月,藥明康德位于常州的第二個高活原料藥生產車間正式投入使用,旨在進一步擴大高活原料藥的大規模生產能力。隨后7月,公司宣布其位于常州原料藥研發及生產基地的又一全新寡核苷酸及多肽生產大樓正式投入運營,進一步提升大規模生產能力。同期,位于常州基地的又一全新大規模連續化生產(亦稱“流動化學”)車間正式投產運行。
明星基金經理加倉
藥明康德一向是機構投資者的重倉標的。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合計有超百家機構旗下的619只基金產品持有藥明康德股票。
其中,中歐醫療健康基金持股數量最多,數量達到6122.79萬股,目前持倉市值逾62億元。
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的管理人為醫藥行業明星基金經理葛蘭。該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減倉藥明康德后,又在二季度增持了公司190.03萬股,目前持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約2.4%。
截至上半年末,藥明康德還是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的第二大重倉股,占該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的8.9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葛蘭還對多家創新藥產業鏈公司股票進行了加倉。中歐醫療健康基金日前披露的基金二季報顯示,九洲藥業新進其前十大重倉股名單,康龍化成、愛爾眼科、邁瑞醫療等公司也獲得了增持。
其他股東方面,中國人壽保險旗下保險產品新進為藥明康德前十股東,持股數量為5298.84萬股;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增持藥明康德2620.27萬股。
股東戶數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藥明康德股東戶數為21.64萬戶,增長9761戶。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