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今年暑期檔,國內電影票房達到91.36億元,比2021年同期上漲約24%。但暑期檔過后的9月份,國內影市進入一段相對平淡期,票房保持在較低水平。不過,隨著國慶檔正式拉開帷幕,電影市場熱度明顯提升。
9月30日晚18點,多部國慶檔新片正式在全國院線上映。截至當日18點,最熱影片《萬里歸途》預售及前期點映票房已接近6000萬元,該片10月1日的預售票房也達到約1500萬元,業內對該片票房的預估最高值已超過20億元。
國慶檔快速升溫
9月23日,國慶檔新片陸續開啟預售,多部新片的上映海報就在影城經理們的朋友圈中刷起了屏。“暑期檔后一直沒有重量級影片上映,其間雖然有中秋節,但也沒能把市場熱度提起來,現在就指著國慶檔了。”深圳一家影城經理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對今年國慶檔期待已久。
《萬里歸途》是今年國慶檔最受期待的影片。燈塔平臺數據顯示,該片自9月23日以來預售票房節節攀升,截至9月30日18點預售及電影票房接近6000萬元。映前專業媒體對該影片票房預測值最高為22億元,最低約14億元。
在整體票房走勢方面,多家影城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2021年國慶檔有《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重量級影片上映,因此今年國慶檔整體票房可能難以達到去年的高度,但對于影院而言,國慶檔仍然是難得的好時機。
“今年的整體競爭應該不如往年。目前來看,還沒有特別明顯的具備票房壟斷實力的影片。不過具體情況也要根據上映后的口碑來看,如果有些影片后期口碑發酵,票房走勢會逐漸分化。”前述影城經理表示。
國慶檔在全年票房中的分量不言而喻。尤其是2019年以來,國慶檔票房占比快速提升。燈塔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國慶檔票房達到44.7億元,占當年全國總票房的7%。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影院基本停業,當年國慶檔一舉斬獲近40億元票房,占全年票房比例達到19.5%。2021年國慶檔票房占全年的比例也達到9.3%。今年前9個月,國內電影票房較去年同期仍明顯偏低,國慶檔就顯得尤為重要。
“重點檔期的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很大一個原因是今年整體內容供給不是很充足,很多觀眾越來越習慣在節假日才走進電影院,片方也更愿意選擇在人流量相對集中的節假日上映,會加劇這一趨勢。”華北一家影城經理告訴記者。
主旋律影片挑大梁
近年來,主旋律電影逐漸成為國慶檔最受市場歡迎的類型。2019年至2021年,國慶檔票房排名靠前的影片包括《長津湖》《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均為主旋律影片。
今年國慶檔挑大梁的影片同樣是主旋律影片。目前共有7部影片預計將于國慶檔上映,其中3部為主旋律影片,3部為動畫片。
截至目前,國慶檔最熱門的影片為《萬里歸途》。該片由饒曉志導演,張譯、王俊凱、殷桃等人主演。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國外爆發戰亂,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與外交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協助撤僑的故事。
《萬里歸途》的主投主控方,上市影視公司華策影視此前多次在互動平臺及公司財報中提到該影片。華策影視表示,《萬里歸途》是公司今年重點主投主控的主旋律電影,也是行業內比較關注的主旋律項目。
除《萬里歸途》外,另外兩部主旋律電影《平凡英雄》《鋼鐵意志》的關注度同樣不低?!镀椒灿⑿邸分v述的是醫生、機組、乘客、警察等新疆各行業人民群眾齊心協力、爭分奪秒救助斷臂兒童,共同創造挑戰時間極限的生命奇跡的故事。
《鋼鐵意志》也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
橫店影視此前在財報中表示,2021年主旋律題材影片迅速崛起,成為疫情后中國電影市場復蘇的關鍵。主旋律電影傳遞主流價值,激發觀眾情感共鳴,叫好又叫座,備受市場認可。
除了多部新片,今年國慶檔還有多部老片已宣布對秘鑰進行延期。如《獨行月球》《海的盡頭是草原》《新神榜:楊戩》等影片已宣布延期放映至10月29日,《明日戰記》將延期放映至10月27日,《還是覺得你最好》延期放映至11月9日。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
資料顯示,《萬里歸途》出品方包括華策影視、橫店影視兩家A股上市公司,導演饒曉志與監制郭帆名下企業及北京自由酷鯨影業有限公司。
其中,北京文化持有郭帆(北京)影業有限公司部分股權,聯合出品方名單中,還出現了萬達電影、中國電影、金逸影視、上海電影等公司身影。該片的發行方則包括了中國電影、華策影視、貓眼、淘票票、抖音等多家公司。
除《萬里歸途》外,《平凡英雄》《鋼鐵意志》等影片則出現了博納影業、南方航空、中國電影、阿里巴巴等公司身影。
博納影業招股書顯示,今年3月7日,公司從上海銀行北京分行獲得一筆7000萬元的貸款。該筆貸款主要用于支付《水門橋》發行費,《平凡英雄》制作及發行費以及《無名》的制作費。
往年國慶檔影片的高票房,為不少上市公司帶去豐厚的收益。今年國慶檔重點影片,也有望增厚相關上市公司業績。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