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男
11月2日晚間,*ST海倫發布了公司股東部分股份被司法拍賣的進展公告,公司股東江蘇省機電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機電”)、丁劍平持有的合計5.86%公司股份在阿里拍賣平臺進行公開拍賣,海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徳資管”)以1.84億元最高應價競得上述股權。
由于*ST海倫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2022年半年度報告、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均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按2021年年報披露的十大股東明細來看,若司法拍賣過戶完成,海徳資管將進入*ST海倫前五大股東隊列。
海徳資管列席前五大股東,是否有望進入董事會推動公司定期報告及時披露?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董事由股東提名并由股東大會表決通過,接近6%的股份能否成功提名董事,仍存在不確定性。此前該公司存在股東內斗的情況,新鮮血液的加入,有可能會為公司治理帶來新的氣象。”
1.84億元拍下5.86%股權
追溯本次司法拍賣的原因,公告顯示,因徐州利東程商貿有限公司、徐州金恒建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被執行人江蘇機電借款合同糾紛案,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于2022年10月31日10時始至2022年11月1日10時止(延時除外)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江蘇機電及丁劍平持有的*ST海倫合計5.86%股權。
上述股權起拍價合計為1.33億元,11月1日,海徳資管分別通過競買號V0679、E0929、P1466競得*ST海倫上述合計6102.55萬股股票,拍賣成交價合計為1.84億元。
記者注意到,海徳資管為上市公司海德股份全資子公司,海徳資管表示,本次權益變動是基于自身困境資產管理業務發展需要。海徳資管持有稀缺的地方AMC牌照,以困境資產管理為核心業務,依托自身資源稟賦,聚焦能源、地產和上市公司等領域的困境資產。
“困境資產是境外投資熱門領域,主要是通過收購垃圾資產重組方式,挖掘公司內部價值。一般來說,這類資產往往價格較低,又或者存在某些隱藏資產價值。”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資本入股的目的是相當明確的,海徳資管也將其定義為困境資產,想要利用困境反轉來盈利。”
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海徳資管在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另有江蘇機電持有的*ST海倫6346.05萬股股票將于11月25日10時始至2022年11月26日10時止(延時除外)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價為1.38億元。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有人報名參與競價。
終止上市風險高懸
截至目前,*ST海倫仍未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2022年半年度報告以及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
記者查閱公告發現,*ST海倫三季報預約披露時間為10月27日,公司于10月26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再次審議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并審議第三季度報告,以上議案均未獲通過。在審議上述三份定期報告的董事會會議上,表決結果均為2票通過(董事馬超、鄧浩杰投“同意票”),7票棄權(董事金詩瑋、薄曉明、董戴、童小民及獨立董事黃華敏、張伏波、杜民投“棄權票”)。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市公司無法在規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與管理、財務、審計等都或許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相關議案無法過會,外部審計機構無法出具非標意見等不能按時發布定期報告的情況。
定期報告無法在規定期限內披露,這與公司同時存在現實控人金詩瑋及前實控人丁劍平臨時監管小組“兩套管理班子”不無關系。2021年年報顯示,2021年10月9日以來,公司董事會及監事會無法有效運行。公司未經股東大會允許宣稱自行成立臨時監管小組,和公司第五屆董事會形成“雙董事會”局面,公司部分董事、監事權利行使受到影響,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
王智斌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股東內斗不存在勝利者,中小股東更是無辜“躺槍”。涉事股東之間是一種博弈狀態,但這種博弈并不是良性和理性的,長遠來看,所有股東的整體利益仍然是一致的,涉事各方應當目光長遠,不能因為目前的爭議影響公司的長遠發展。
有業內人士也表示,與虛假陳述等違規不同,公司治理風險是投資風險的一部分,投資者也無法基于此維權。
“未按時披露定期報告的,可能會招致監管部門的行政監管、行政處罰,如果逾期兩個月仍未能發布的,還會產生暫停上市乃至退市的風險。”王智斌說道。公告顯示,如*ST海倫在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疊加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之日起的兩個月內(即自2022年11月2日起至2023年1月1日止)仍未披露過半數董事保證真實、準確、完整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深圳證券交易所將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編輯 白寶玉)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