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A股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披露收官。
截至1月30日22點,A股共有2055家上市公司對外披露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913家預喜,預喜比例為44.43%。438家公司預計2022年虧損過億元,80家預計超過10億元,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等公司預計凈利潤虧損下限超過300億元。
業績出現爆雷
因所在行業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產品需求下降導致景氣度欠佳,是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巨虧的一大原因,這在地產、航空等“大塊頭”行業中,表現尤其突出。
航空公司方面,1月30日晚,三大航空公司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2022年合計虧損規模超千億元。春秋航空與吉祥航空2022年均遭遇不同程度的虧損。
房地產行業方面,1月30日晚,陽光城、藍光發展等多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發布業績巨虧預告。
陽光城公告,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凈虧損80億元至110億元,上年同期虧損69.5億元。
部分公司出貨量出現大幅下降,導致業績巨虧。
國內光學模組龍頭公司歐菲光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41億元至5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6.2億元。受特定客戶終止采購關系的影響,2022年與特定客戶相關的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同時承擔了與其相關的在終止采購關系后所發生的固定運營成本;因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全球疫情反復、短期內下游終端市場消費需求放緩和H客戶智能手機業務受到芯片斷供等限制,公司部分產品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
有的公司股價近期拉升明顯,但業績預告不盡如人意。
股價實現“8天7板”的恒久科技預計2022年虧損1300萬元至190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6億元。報告期內,受疫情持續影響,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省閩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業務開展受到較大影響,政府信息安全類需求減少,新業務開展緩慢,部分應收賬款無法收回,造成2022年整體經營業績虧損。
4成公司預喜
整體來看,截至1月30日22點,A股共有2055家上市公司對外披露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913家預喜,預喜比例為44.43%。從行業角度看,以光伏、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鏈,以及以煤炭、石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行業表現尤其突出。
上述預喜的913家上市公司中,略增123家、扭虧167家、續盈26家、預增597家,已發布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業績分化較為明顯。
凈利潤增幅方面,剔除扭虧影響,已發布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有797家上市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下限超過10%;250家預計超過100%,融捷股份、九安醫療、電子城等11家上市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下限超過1000%。
融捷股份預計2022年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億元至26億元,同比增長3121.58%至3707.33%;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增加的影響,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持續提高,鋰電池行業上游材料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鋰電材料和鋰電設備的需求持續增加,公司鋰精礦、鋰鹽、鋰電設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大幅增加。經營鋰鹽業務的聯營企業大幅盈利,公司確認的投資收益大幅增加。報告期內,隨著聯營企業耗用鋰精礦產出鋰鹽并銷售,上年度未實現的鋰精礦內部交易利潤同步實現。
凈利潤數值方面,821家上市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限超過1億元,191家預計超過10億元,中國石油、中國海油、貴州茅臺等19家上市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限超過100億元。
中國石油預計2022年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0億元至1550億元,同比增長57%至68%。公司堅持高效勘探,效益開發,加大勘探開發力度,積極推動油氣增儲上產,油氣產量保持增長;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深入推進煉化轉型升級,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大力加強市場營銷,全力保障市場供應,國內柴油、天然氣、化工產品銷量同比增長。
能源行業表現突出
從行業角度看,以光伏、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鏈,以及以煤炭、石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行業表現尤其突出。
受行業景氣度高企影響,頭部光伏企業業績均表現不俗。不少公司在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中提到,報告期內持續滿負荷生產。部分公司新建產能在報告期內投產,助力業績進一步增長。
硅料硅片龍頭公司通威股份預計2022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2億元至272億元,同比增長207%至23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260億元至280億元,同比增長206%至230%。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光伏行業持續快速發展,2022年高純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產品需求旺盛,公司高純晶硅產線持續滿負荷運行,各項生產指標進一步優化,新項目快速投產達產,量利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太陽能電池產能規模持續擴大。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同比明顯提升。同時,公司農牧業務穩健發展,銷量實現新的突破。
新能源汽車行業方面,上游行業中,鋰礦、鋰鹽等與鋰電池相關的子產業鏈業績均表現不俗。下游行業中,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整車企業也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
依據比亞迪1月30日晚間披露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公司2022年預計年度營業收入突破4200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0億元至170億元,同比增長425.42%至458.26%。公司稱,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爆發式增長,公司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領軍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實現強勁增長。
煤炭行業中,受益于煤炭價格上漲,兗礦能源、平煤股份、陜西煤業等多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俗。兗礦能源、陜西煤業等公司日均凈賺近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日進斗金”。
兗礦能源2022年業績預增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08億元,同比增長89%;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306億元,同比增長89%。2022年以來,受境內外能源價格上漲影響,集團煤炭價格維持高位。集團持續推進精益管理與成本預算,有效控制成本費用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實現經營業績大幅提升。
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
榮聯科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1月30日晚間,榮聯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同日,榮聯科技表示,公司于近日收到北京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
警示函內容顯示,榮聯科技于2019年7月4日、8月1日、8月26日和2021年12月22日以預付款等名義向供應商北京順聯科技有限公司合計轉賬2956萬元;于2019年11月12日和2021年12月22日以預付款等名義向供應商北京云棲科技有限公司合計轉賬1542萬元;上述款項后續均轉入大股東王東輝控制的北京極至科技有限公司賬戶。
北京證監局指出,榮聯科技上述事項構成關聯方資金占用,相關資金往來構成關聯交易,但公司未履行關聯交易審批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披露的2019年年度報告等公告未包含上述關聯方資金往來情況,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
此外,北京證監局指出,榮聯科技還存在董事會決議程序不規范、三會記錄不規范、信息系統建設不符合內部控制要求、內幕信息登記表記錄不準確、內部審計部門未充分履職等問題。
資料顯示,榮聯科技主營業務包括企業服務、物聯網和大數據、生命科學。主要包括系統集成服務、T運維服務、技術開發與服務、生物信息分析平臺、分析軟件、一體機和云服務。
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榮聯科技實現營收23.89億元,同比增長14.13%;實現歸母凈利潤1359.06萬元,同比增長5.88%。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