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3月6日晚間,陜西煤業和兗礦能源發布2022年業績快報,兩家煤炭巨頭去年凈利潤大增。
陜西煤業去年營業收入為1692.09億元,同比增長11.1%;凈利潤351.49億元,同比增長64.1%。兗礦能源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031.83億元,同比增長33.68%;凈利潤307.61億元,同比增長89.2%。
2022年能源價格高位運行,滬市能源公司緊抓行業風口,交出優秀“答卷”。當前,已有13家滬市煤炭企業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分別預計全年凈利潤最高為1550億元、1436億元,增幅68%、104%。
推進能源增儲上產
夯實保供主體地位
能源安全是國家的生命線,滬市能源公司堅持立足國內、開拓國際,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深化國際全方位、多層次合作,不斷提升能源產品供給能力和質量,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中國石油堅決落實油氣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近五年在勘探開發板塊累計資本支出達9700億元。通過上游增儲上產的一系列重點工程和項目,在儲量方面,實現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儲量增長高峰期,國內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連續16年超6億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連續15年超4000億立方米;在產量方面,公司原油產量實現4年連續增長,天然氣產量連續6年較快增長,自2020年以來,形成并鞏固了國內原油產量、國內天然氣產量當量、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當量“三個1億噸”的供給新格局。
中國海油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化上游油氣領域對外合作,進一步加大海外優質油氣資源獲取力度。去年,公司舉行油氣全產業領域對外合作集中簽約,與道達爾能源、康菲等12家國際公司簽署13項合同和戰略合作協議,總金額達130多億美元。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六大洲4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能源合作,建立海外油氣生產基地,海外資產超4000億元,占公司總資產超30%。
中煤能源全力以赴做好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保供穩價工作。按照中長期合同“兩個全覆蓋”政策要求,簽足簽實煤炭中長期合同,嚴格電煤合同履約兌現。2022年商品煤產量同比增長4%,全年中長期合同履約率90%以上,有力保障了發電、供熱企業的用煤需求。
從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跨越
科技創新是保障能源安全最核心、最可持續的驅動力。滬市能源公司加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戰略性前沿性技術,提升能源化工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現從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的跨越。
中國石化強化頂層設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優勢,助力我國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公司在特深層油氣勘探開發、大絲束碳纖維、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醫衛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連續4年在中央企業專利質量排序中位列首位。
中國海油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自主科技利器。2022年7月15日,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例300米級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建設完工,創新應用2項世界首創、21項國內首創先進技術,標志著我國在超大型海洋油氣平臺導管架設計建造技術上取得新突破,開創了我國中深海油氣資源開發新模式,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升深海資源開發能力意義非凡。
陜西煤業以“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為目標,重點發力智能化、數字化建設。近三年來,公司實施重點智能化項目215項,累計投入61億元。公司管理的36處生產礦井中,48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正在高效運行。截至目前,公司智能化產能已達到產能的95%,13個大類792項生產輔助系統,全部實現了智能集控,推廣應用5大類智能機器人166個,實現固定崗位“無人值守,智能巡檢”。
綠色動能引領產業升級蝶變
滬市能源公司著眼未來清潔能源的可持續供應,處理好安全性、經濟性、清潔性的關系,在多目標中尋求最優解,確保能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行穩致遠。
中國神華積極推進煤炭綠色開采,與華為公司協同攻關,發布“煤礦鴻蒙操作系統”,促成國產操作系統首次工業化應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常規煤電機組100%實現超低排放,2021年供電煤耗降至300克以下。加快傳統燃煤電廠轉型升級,率先實現燃煤發電機組100%脫硫脫硝、常規煤電機組100%超低排放,做到在發電領域“用煤和用氣一樣干凈”。公司還出資60億元參與設立國能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國能綠色低碳發展投資基金,合作建設零碳工業園區和新能源基地,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石油在“穩油”的基礎上,加大包括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和海上油氣的勘探開發,“油氣熱電氫”多能互補新格局已日臻成熟。公司在川南地區建成我國首個“萬億儲量、百億產量”頁巖氣區,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長寧、威遠、昭通、瀘州等地累產頁巖氣529億立方米,相當于可替代7021萬噸標煤。另外,中國石油首個規模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并網成功,風光發電業務取得新成效。
分紅回購雙管齊下
提升企業估值
滬市能源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動發展戰略與資本運作深度耦合。通過分紅、回購等尋求市場價值認可,形成估值有力支撐。截至目前,滬市能源公司市值合計達3.3萬億元。
中國石化分紅回購雙管齊下,堅定投資價值。上市以來,公司始終重視股東回報,持續保持較高水平的現金分紅,并積極實施股份回購,與股東分享公司發展成果。截至2022年,中國石化累計現金分紅達到5196億元,是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的5.8倍。近五年來分紅總額達到2300億元。
2022年,中國石化在A股和H股市場同時進行股份回購,回購規模達41.88億元,回購股份11.75億股,占總股本的0.97%。回購期間,公司總市值提升200億元(其中A股134億元,H股66億元),投資者對公司的關注度明顯提升,為后期價值增長打下較好基礎。
兗礦能源打造回報股東標桿,暢通溝通渠道。公司始終踐行“發展成果與投資者共享”理念,上市24年來堅持每年現金分紅,引領了資本市場價值投資風向,打造能源行業真誠回報的“標桿示范”。公司上市24年累計派發A股、H股現金紅利445億元,是股票募集資金總額的8倍。2021年度派發現金股利2.0元/股,分紅達到百億元,受到投資者信任支持,助推公司市值成功跨越2000億元大關。公司打造與投資者密切溝通的“通道路徑”,始終踐行與投資者共商共建共享,2022年對接投資者3700余人次。
(編輯 田冬)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