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一鳴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收盤,A股年內已有43只個股被強制退市,超過2022年的42只,創歷史新高。一方面,面值退個股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房地產領域退市個股占比最高。
“年內退市公司達43家并創歷史新高,這是我國資本市場不斷成熟和規范化的表現。”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監管政策的加強和市場機制的完善,一些不符合市場要求的公司被淘汰出局,有利于提高整體上市公司質量,增強資本市場活力。同時,投資者也要關注退市風險,合理配置資產,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面值退市個股大幅增加
2020年年底“退市新規”出臺后,A股市場出清效應愈加明顯。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有16只股票退市,2022年有42只股票退市,2023年以來退市股票已達43只。
相較于往年觸及財務類退市情形,今年面值退市個股大幅增加。上述43只退市股中,*ST海投、*ST弘高、ST陽光城等20只個股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2022年僅有一只個股為面值退市。
Co-Found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值退市公司主要受多重因素影響。首先,公司基本面較差,持續盈利能力弱,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其次,市場環境變化,行業競爭加劇,公司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第三,監管政策收緊,對公司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合規性要求更高,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公司被迫退市。
此外,截至12月22日,*ST華儀報收0.39元/股,*ST泛海、*ST柏龍兩只個股均報收0.44元/股。即使后續交易日連續漲停,股價也將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退市情形。
房地產行業公司達8家
上述A股43家退市公司中,ST陽光城、ST泰禾、*ST嘉凱等8家公司均屬于房地產行業,數量集中度最高。計算機行業緊隨其后,有7家公司。
從公司角度看,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由于前期房地產銷售市場復蘇乏力,以及部分房企資金鏈緊張,導致盈利能力差,這使得市場對房企的成長性產生了擔憂。另一方面,強大的商業運營模式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導致了房地產行業出現“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局面,一些無法適應競爭的房地產公司逐步退出市場就成了必然。
柏文喜認為,房地產行業部分公司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盈利能力下降,規模較小的公司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容易陷入困境。此外,也有一些公司可能存在財務造假、違規操作等行為,導致被監管部門強制退市。
從市場發展看,嚴躍進分析稱,退市對于房地產公司來說是一種壓力,但也是轉型和發展的機會。強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證股票市場的合理供給,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促使市場更多的關注基本面優質的房地產公司。長遠來看,將有利于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和結構優化。
(編輯 孫倩)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