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A股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報披露已進入高峰期。
鈦媒體APP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22日,已有1280家上市公司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在這些公司中,1127家在上半年實現盈利,占比近九成之多。其中中國移動、貴州茅臺、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以及寧德時代作為各自行業的龍頭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皆超200億元,目前暫居A股歸母凈利潤額前五之位。
從增長角度看,目前公布業績的公司中有775家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超6成。在這之中,有175家公司實現業績倍增,639家營收利潤雙增。就目前而言,毅昌科技、鋒尚文化和五洲特紙、日久光電和飛榮達利潤增速排名前五,均超1000%。
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業績增幅較高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電子、基礎化工、汽車、醫藥生物等行業。就二級行業來看,半導體、汽車零部件、消費電子等行業中,盈利實現增長的企業分布最為密集。
而其余已發布業績預告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153家錄得虧損。與上年同期相比,有504家業績下滑。而這些企業大多來自于機械設備、基礎化工和計算機等行業。
半導體持續回暖,后市表現存爭議
就半年度業績情況來看,電子行業呈持續復蘇態勢,其中半導體和消費電子表現最為亮眼。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2日,半導體行業(申萬)的159家A股上市公司中,已公布半年報的公司共有46家,其中業績實現正增長的企業有36家,占比近8成。其中,同比增長超過100%的企業有18家;同比增長超過50%的企業有21家。
從凈利潤增速來看,長川科技、全志科技、韋爾股份、ST華微、晶合集成排在前五位,凈利潤分別增長949.29%、800.91%、792.79%、562.84%和528.81%。
鈦媒體APP注意到,年初以來半導體產業整體進入上行通道。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累計達1499億美元(約1.07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比增長18.3%,較今年一季度環比增長6.5%,連續三個季度同比增長。
談及半導體行業的突出表現,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消費電子、汽車、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半導體需求顯著提升,同時5G、AI、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對高性能、低功耗半導體器件的新需求,拓寬了半導體的應用場景。
以行業龍頭韋爾股份為例,由于下游消費回暖,其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中,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93.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9.9%;模擬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6.34億,較上年同期增加24.67%。
再看業績增速靠前的全志科技,受益于半導體景氣度回升,智能車載、工業控制、掃地機器人、智能投影等需求增加等因素,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57.30%至10.63億元,其中,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芯片為其帶來9.11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70.39%。
此外,另一家半導體龍頭瀾起科技此前也在業績預告中稱,公司上半年其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一方面是內存接口及模組配套芯片需求實現恢復性增長。另一方面,受益于AI產業浪潮,公司部分AI“運力”芯片新產品開始規模出貨,為公司貢獻新的業績增長點。
然而從二級市場的情況來看,8月以來,半導體指數(申萬)整體呈現出下跌的態勢,截至8月23日收盤已下跌8.43%,年內更是下跌了19.13%。目前,市場對于半導體行業在下半年的表現也持有不同的觀點。
中金公司的態度較為樂觀,其表示,展望下半年,AI主線上,國產云端算力、端側SoC、接口/運力芯片等行業均值得關注;國產化主線上,高階CIS、高端模擬芯片等國產化率較低領域依然具備看點。制造方面,預計下半年或出現晶圓廠、封測廠的產能結構性調整,以維持較高的產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進一步的資本支出有望驅動設備和材料需求增長。
也有分析師認為,半導體市場需求并沒有普漲,目前新興需求主要來自AI,但這份增量不足以讓行業參與者雨露均沾。且今年以來,國內頭部晶圓廠、代工廠的產能利用率維持在高位,但晶圓端供應相對緊缺,最終是增加芯片設計商成本負擔,還是全行業進入真正繁榮階段,仍有待觀察。
另外,存儲芯片設計龍頭兆易創新也表示當前行業復蘇速度有所減弱,對第三季度需求增長持謹慎樂觀態度。近期兆易創新董事CEO胡洪在中報業績說明會上稱:“今年需求趨勢不確定,二、三季度雖為旺季,但第三季度環比增長情況需緊密觀察。”
需求復蘇疊加AI創新,多家消費電子公司交出亮眼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終端市場整體回暖態勢進一步延續。據Canalys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比增長10%,達到2.962億部;PC總出貨量達5720萬臺,同比增長3.2%。
來到第二季度,全球臺式機與筆記本出貨量達6280萬臺,同比增長3.4%,已連續三個季度增長。Canalys預計,2024年AIPC的市場份額將達19%,2024年度有望成為AIPC元年。同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亦連續第三季度同比增長,二季度出貨量增長12%,達2.88億部。
在此背景下,疊加AI的助推,不少消費電子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突出。據Wind數據,截至8月22日,消費電子行業(申萬)9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28家公布半年報。其中22家企業實現業績正增長,有8家同比增長超100%,11家同比增長超50%。
從業績增速來看,飛榮達、達瑞電子、鴻日達、協創數據、歌爾股份目前位列前五,分別實現凈利潤增長1307.13%、500.36%、283.05%、216.58%和190.44%。從凈利潤絕對值看,工業富聯和歌爾股份凈利潤居前,分別達到87.39億元、12.25億元。
以歌爾股份為例,其表示,伴隨消費電子行業終端需求的緩慢復蘇,公司精密零組件業務、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以及智能硬件業務中的VR/MR/AR、智能可穿戴等細分產品線業務均進展順利。
歌爾股份還在半年報中提及,AI技術在消費電子硬件產品端側的落地,有望為聲學傳感器、精密光學器件等精密零組件產品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同時為智能眼鏡、AR增強現實等新興智能硬件產品帶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
展望下半年,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指出,端側AI創新和手機市場溫和復蘇將引領消費電子行業成長。短期來看,消費電子進入旺季新機供給豐富,新興市場具備增長潛力,關注需求持續修復;長期來看,蘋果為代表的端側AI加速落地,交互方式革新、功能升級/外觀改款、閉源生態三者相輔相成,有望推動AIPC/AI手機新的換機周期、以及AI可穿戴新終端形態的創新。
“出海”提速,汽車行業上半年維持高景氣度
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汽車行業去年以來呈持續增長態勢。今年一季度,行業整體實現凈利潤348.57億元,增長率達55.8%。
二季度汽車行業表現同樣不俗,截至8月22日,汽車行業(申萬)289家上市公司中,已有69家公布半年報,有50家實現業績正增長,增速超100%的有10家,其中43家都屬汽車零部件行業。
在這之中,文燦股份、雙林股份、英搏爾、九號公司-WD、博俊科技凈利潤增速最高,分別達到488.19%、282.89%、218.48%、167.82%、143.66%。從絕對值來看,福耀玻璃、賽輪輪胎和拓普集團的歸母凈利潤居前,分別為34.99億元、21.51億元和14.52億元。
銀河證券指出,整體來看,出口產業鏈業績景氣度最高,華為汽車產業鏈次之。
事實上,不管是整車企業還是零部件領域,不少企業都展示了自己的“出海”表現。例如中通客車上半年實現營收27.55億元,其中海外收入為18.39億元,同比大增60.84%,占比總收入比例達66.73%。同期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4.64%。
賽輪輪胎也在公告中表示,上半年公司全球化戰略、科技創新及品牌建設等工作效果持續顯現,產品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客戶的認可,在國外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0%。公司表示,還會持續圍繞發展戰略,不斷推進其他基地的選址、論證等工作,海外產能布局將進一步優化。
華為汽車產業鏈方面,受益于問界品牌熱銷,核心配套零部件廠商文燦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收30.7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0.82億元,凈利潤增速高達488.19%。此前滬光股份和塞力斯也均在業績預告中表示,上半年預計同比扭虧為盈。
展望下半年,銀河證券認為,受益于中國制造名片在全球聲譽的不斷提升,出口有望延續高景氣度,驅動出口產業鏈業績向好;另一方面,7月19日國常會提出加大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力度,或成為下半年車市內需穩增長貢獻重要助力。具備品牌優勢、技術優勢的乘用車主機廠銷量增長潛力大,也為核心零部件供應鏈帶來業績增長機遇。
就市場表現來看,年內汽車指數(申萬)跌10.94%。對此華泰證券表示,復盤2017年-2024年8月,景氣周期、供應鏈配套突破、價格因素是影響板塊的主要因素,而當前汽車板塊PE估值已處2019年以來相對底部,或已經充分包含了悲觀情緒。中長期來看,“全球化和智能化”或打開零部件企業成長天花板,帶來業績和估值雙擊。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