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中國造紙看山東。山東培育出一批優秀的行業龍頭紙企,其中,成立于1993年的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股份”),經過30余年的發展,改變了國內高端新聞紙依賴進口的歷史,成為世界最大新聞紙生產基地,并做出了全球最輕的新聞紙。
當下,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必答題”。作為“傳統而不夕陽”的行業,造紙業正通過數字賦能重塑價值。
4月11日,華泰股份正式宣布,公司于去年7月份啟動打造的造紙“產業大腦”項目順利上線運營,并以2024年試運行期的一組數據展示了“答卷”的一角:產能提升8.57%、產品質量提升7.6%、生產效率提升5.8%、運輸效率提升15%;同時在降低成本、節約費用方面也成效顯著,華泰股份2024年借此實現產業鏈采購成本降低10%等。
華泰股份董事長李曉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山東省造紙產業鏈‘鏈主’企業,公司通過利用AI大模型結合管理實踐,為造紙行業裝上‘智慧引擎’,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的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揭開‘紙’引未來的新圖景。”
全鏈條優化
實現場景重構
走進華泰股份同步投用的“造紙產業大腦AI能力中心”,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長條LED大屏,上面展示著“產業大腦”調度公司造紙各環節、鏈條和平臺的實時情況。屏幕一角還展示著AR數字車間,看似是監控器拍攝,實則是個數字孿生系統,其打通了公司的QCS(質量控制系統)、MES(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和ERP(企業資源計劃)等系統,將生產、管理數據以AR標簽嵌入現場視頻,實現了“生產管理一張圖”的目標。
華泰股份副董事長魏文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造紙“產業大腦”基于產業資源,以數據為核心,采用智能化、大模型手段進行集成建構,實現的是從產業到產業化的轉換,讓“數據多跑路,人機少跑腿。”
“作為全球最大的高檔新聞紙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鹽化工生產基地,華泰股份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上有1.7萬家供應商、2.2萬家下游客戶,每天還有3500輛物流車輛奔跑于全國各地。傳統的生產管理運營模式,難以高效管理這么復雜的體系。”魏文光說。
去年7月份,在相關政策推動下,華泰股份在此前持續推進信息化、數字化改造的基礎上,正式啟動造紙“產業大腦”項目建設。專門負責項目建設的華泰股份子公司瞬捷數字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公司自主研發了5G造紙工業云平臺,覆蓋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銷售、物流的全流程,還聯合華南理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力量,共同探索“產業+智能化+數據+大模型+產業大腦”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推動產業數字化新生態構建與全面賦能。
魏文光表示,目前造紙“產業大腦”已同步在公司的廣東、河北、日照等子公司生產基地上線,在提質增效和降本節約等方面效果顯著。項目還以華泰工業信息化、數字營銷、供應鏈協同、智能倉儲、銀企聯云、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等數字化場景級應用為基礎,打造了一系列數字化場景,可形成并推廣一批可復制的建設模式和經驗,賦能新型工業化。
AI技術接入
實現數據賦能
“產業大腦”接入后,為華泰股份造紙生產環節帶來的改變尤為顯著。以華泰股份12號紙機為例,該紙機年產能為45萬噸,產線車速高達2000米/分鐘,擁有165項關鍵生產參數和26項質量控制指標,每秒產生的數據點高達數千個。
面對如此龐大復雜的系統,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徐峻團隊運用AI技術、機器深度學習算法、交叉驗證策略等前沿技術,開發了“華泰紙業造紙生產質量預測大模型”,成功攻克質量預測難題,推動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
徐峻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深度開發和廣泛應用造紙生產質量預測大模型,華泰股份產能提升8.57%,生產合格率提高9.7%,質量預測誤差降低66%。‘產業大腦’通過自動學習生產數據,可實現精準預測紙頁質量。”
徐峻表示,團隊還在進一步研發紙頁光學性質智能匹配軟件,通過預測最優工藝條件,既減少對人工經驗的依賴,又可實現生產工藝參數的快速精準調整,如此就可以靈活定制生產方案,助力柔性化生產。華泰股份有關人士認為,在當下造紙行業競爭激烈、市場波動變化的背景下,這些精益化改善,將大大提升紙企的競爭力。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彭李輝表示:“透過華泰股份的實踐可以看到,數據要素的價值,不僅在于技術本身,更在于其與產業基因深度融合。”
據了解,作為制造業大省,山東省近年來圍繞重點產業集群、鏈條,推進“產業大腦”建設。目前,山東省已培育重點行業“產業大腦”80個,初步覆蓋41個工業大類,構建60余個細分行業數據倉,服務企業超5萬家,累計培育山東省級示范型“產業大腦”12個。今年,山東省將繼續聚焦集采集銷、協同設計、產能共享、產業金融等數智場景,面向50余萬戶中小微制造企業打造集“政務服務+市場服務+社會服務”于一體的新型工業大數據賦能平臺,依托大模型技術搭建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大腦”。
(編輯 張博)
12:02 | 萬和電氣2024年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 |
12:01 | 露笑科技2024年扣非凈利同比增長10... |
11:58 | 游族網絡:新游戲儲備開辟新增長點... |
11:58 | 滬硅產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6... |
11:56 | 祥源文旅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 |
11:55 | 華寶新能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40... |
11:55 | 加速構建“一核多翼”大健康生態圈... |
11:53 | 天鐵科技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41.69%... |
11:52 | 永新光學2024年營收再創新高 參與... |
11:49 | 鼎捷數智2024年營收歸母凈利潤雙增... |
11:46 | 匯宇制藥單季度凈利潤首現虧損 |
11:43 | 隆平高科2024年凈利潤1.14億元 經...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