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從柴油動力“一家獨大”,到清潔能源動力“奮起逆襲”,近年來國內重卡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場政策驅動與技術革新交織的轉型浪潮中,有一個身影一直牢牢穩坐重卡商用車動力市場的頭把交椅,它就是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動力”)。濰柴動力是見證者,更是引領者——從柴油發動機不斷刷新熱效率世界紀錄,到LNG動力系統的快速布局,再到氫燃料電池、純電動技術的累積與突破,公司的每一步戰略落子,都在重塑商用車動力領域競爭格局。
面對柴油重卡份額持續收縮、清潔能源需求井噴的行業變局,濰柴動力正以“多元化新能源技術”為矛,以“數智化”為盾,以“后市場”為錨,“三箭齊發”積極培育優質戰略增量,在公司高質量轉型升級進程中開辟出一條發展新路徑。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濰柴動力,實探這家動力龍頭如何以創新為引擎,在能源轉型升級的江湖中“逐綠”爭鋒。
刀片電池“出鞘”
發力新能源動力市場
對于濰柴動力來說,2025年3月28日是一個足以載入公司發展史冊的日子。
當天,由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聯袂打造的新能源動力基地——濰柴弗迪(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正式啟航,首臺搭載最新技術的動力電池產品正式下線。
踏入該產業園,一幅充滿未來感的工業圖景展現在記者眼前:長達百米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機械臂抓取銀灰色刀片電池電芯,組裝進電池包中,精準且高效。
“這是專為商用車設計的‘能量鎧甲’,采用2.0工藝,能量密度較上一代提升15%,循環壽命突破4500次。”在電芯疊片車間,現場技術人員指著厚度僅13.5毫米的刀片電池電芯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輕量化設計讓這個匹配重卡的400kWh系統電池包減重110公斤,如此就能提升車輛續航時間和載重能力。”
刀片電池的橫空“出鞘”,也使得濰柴動力恰逢其時地佩上了搏擊商用車新能源動力市場的利器。
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柴油重卡以90.78%的絕對優勢占據重卡銷售市場的主要份額,LNG車型占比不足10%。彼時,新能源車型剛剛起步。2024年,柴油重卡銷量占比降至56.35%,LNG重卡銷量占比躍升至29.65%,新能源車型(含純電動、氫燃料等)及其他車型占比達到14%。
進入2025年,以純電動為代表的新能源重卡的滲透率進一步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北斗入網新增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新能源重卡市場累計銷量為2.37萬輛,同比增長164%。其中,3月份新能源重卡銷量為1.04萬輛,同比增長189%。
市場真的來了,機會留給像濰柴動力這樣“有準備的玩家”。
作為傳統動力龍頭,濰柴動力的轉型邏輯也很清晰,即“傳統+清潔+新能源”三軌并行,構建全域能源解決方案,形成多元化能源動力產品矩陣。
濰柴動力這并行的“三軌”,無一不在創新突圍:傳統柴油發動機已連續四年刷新內燃機熱效率世界紀錄;LNG發動機方面,持續推出高端新品;新能源發動機方面,牢牢掌握“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技術路線。
“早在2010年,公司就開始全面布局新能源三電技術路線,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高研發投入,還建成了五大國家技術創新平臺。”濰柴新能源動力公司副總經理祝成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種強力投入正轉化為產品競爭力,發布全系列商用車、工程機械動力電池,電池系統循環壽命提升超過60%,同等電量電池包較競品輕5%。新能源動力正逐步成為新的業績增長引擎。
而濰柴弗迪(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是濰柴動力新能源布局的承載地。記者了解到,產業園一期投產了20GWh電芯及PACK產能,產業園三期建成后總產能將達50GWh,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動力電池基地之一。
“黑燈工廠”賦能
數智化加速轉型升級
未來已來,濰柴動力為此進行的準備和布局,遠不止包含新能源動力在內的多元動力技術路線,更為重要的是,以數智化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加速構建覆蓋高端裝備全價值鏈的智能化創新生態。
日前,記者走進濰柴動力全新一代發動機數字化產業園,眼前的景象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制造業的認知:規劃科學有序的數字化產線上,機械臂精準舞動,AGV小車載著零部件在激光導航下無聲穿梭,智能質檢系統以每秒千次的速度掃描精密部件……這個靠數據驅動的數字化工廠,已構建起設備互聯、智能控制、精準執行與自主決策的縱向集成體系。
“這里每90秒就有一臺高端發動機下線,但你看不到工人穿梭忙碌,因為‘黑燈工廠’模式已實現關鍵工序全自動化。”濰柴動力流程與IT部部長常秀書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這座年產20萬臺發動機的超級工廠,裝配自動化率達80%,加工環節100%由數控機床完成,AI視覺檢測系統提升了檢測工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而在云端,數字孿生技術正同步構建虛擬產線,通過模擬優化將新品研發周期縮短20%,并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在加速數智化轉型的進程中,時下最火熱的人工智能技術扮演了多重角色,其不僅是技術加速器,還是場景重塑抓手,為公司業績增長貢獻了增量。
常秀書說,在技術層面,公司通過構建“業務場景+人工智能”的融合模式,著力打造AI賦能平臺。“特別是面向技術端的研發運營一體化平臺,公司已構建了從模型訓練到應用部署的全鏈條支撐體系,實現AI應用的高效開發和敏捷交付。”
數智化的深度滲透,催生出“滾雪球”效應:在生產領域,園區設備綜合效率達82%,園區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每年降低8%;在供應鏈領域,園區融合物聯網與AI技術實現與超1000家產業鏈伙伴的在線協同,庫存周轉率提升30%;在銷售服務領域,車聯網實時監測160萬臺在途車輛,故障預警率達85%……更深遠的變化在于商業模式的革新——濰柴動力正從“賣發動機”轉向“賣智慧運力解決方案”,其智能駕駛系統在礦山場景實現無人運輸全流程閉環,并在測試礦區實現了效率與安全雙提升,打造出智慧采礦新范式。
在常秀書看來,數智化既是轉型方式,也是增長極,公司通過打造數字化智慧生態,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售后服務護航
目標百億元級后市場
2025年,濰柴動力將后市場轉型作為年度“硬仗”進行部署,明確提出了后市場沖刺百億元的挑戰目標。
濰柴動力后市場業務公司總經理于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大客戶或車隊客戶比例增加,規模客戶更關注購、用、養、修等整體解決方案帶來的價值優勢和成本優勢,產業價值鏈向后市場轉移是大勢所趨。
這一轉型也符合行業規律。知名咨詢機構羅蘭貝格副合伙人林運表示,世界一流整車企業在后市場的收入占比在集團業務中可達20%至30%,并通過后市場解決方案業務實現客戶全生命周期內的持續營收。而國內頭部整車企業后市場收入平均小于整體收入的10%,且營收以配件銷售為主,提升空間巨大。
盡管潛力巨大,但商用車后市場長期存在配件、油品等產品質量識別難度大、成本波動大、服務質量差異大、服務效率保障差等痛點。于超說,這些痛點既制約客戶體驗,也倒逼濰柴動力以創新破局。
為了打好這場“硬仗”,濰柴動力正圍繞客戶周期需求,將產品、服務、技術等優勢資源組合開發,形成覆蓋更長價值鏈的TCO(全生命周期成本)產品服務解決方案,推動發動機板塊后市場業務由單一賣配件向賣服務解決方案轉型。
于超說,公司經過數十年努力,構建了由5000余家服務站、全國最大商用車服務呼叫平臺等組成的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濰柴動力的后市場服務又在數智化升級背景下,被進一步賦能。“通過完善服務云系統,公司的后市場業務線上化率已達到95%以上,并通過運營駕駛艙動態監控、精準分析,實現零部件與整機精準投放,保障服務時效。”
今年2月份,濰柴動力正式成立濰柴W-TCO俱樂部。于超說:“濰柴W-TCO服務解決方案致力于讓每一公里更經濟,為客戶與渠道商打造雙贏通道。”
濰柴動力正將后市場轉化為客戶信賴的“經濟引擎”。而在“雙碳”目標與產業升級驅動下,這場百億元攻堅戰的勝利,或將重新定義動力巨頭的未來疆界。
(編輯 張博)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