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一排排機柜鱗次櫛比,五顏六色的數據線整齊有序……這其中蘊含著無窮的信息,亦承載著科技的力量,大量數據信息在這里傳遞、計算和存儲。當人工智能大潮席卷而至,中國電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以下簡稱“京津冀智算中心”)逐漸嶄露頭角。
該智算中心承載著保障京津冀三地算力需求的重任,也是京津冀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動能的重要來源。那么,其算力網絡呈現出哪些獨有特征?又是如何保障AI時代井噴的算力需求的?
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進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的京津冀智算中心。通過現場交流和觀察,記者深切感受到,除了地理優勢外,強勁算力、超低時延、綠色低碳以及接近100%不間斷性的供電能力,共同鑄成了算力中心的“優勢墻”。
算力需求井噴
開拓增量市場空間
早在2020年建立之初,京津冀智算中心就被寄予厚望。作為積極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京津冀智算中心項目是中國電信最高標準的智能算力園區之一,也是中國電信“天翼云”全國四大云計算核心基地之一。
在近四年的建設歷程中,京津冀智算中心見證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需求的快速增長。比如,2023年人工智能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國產大模型全面爆發,北京地區的科研優勢讓首都經濟圈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10月份,北京擁有人工智能核心企業1048家,占我國人工智能核心企業總量的29%,數量位列全國第一;北京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人才超4萬人,占全國的60%;人工智能算力發展排名全國第一。
“今年京津冀智算中心的整體業務量同比增速超過50%。”北京電信算力中心運營部負責人伍洋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人工智能產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定位于服務京津冀算力需求的京津冀智算中心,迎來了較快發展。
伴隨著產業格局的飛速變化,京津冀智算中心的職能亦悄然轉變。“我們之前主要為客戶提供通用算力、網絡連接等服務。”伍洋介紹,今年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飛速發展,智算需求激增。京津冀智算中心除了可以提供算力服務器和算力機房,還能為算力用戶提供量身定制、按需供給、安全可靠的智算解決方案。
增量市場空間正在打開。“我們目前面對的挑戰是如何聯合產業鏈伙伴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賦能千行百業。”伍洋表示,智算中心的運營目標是打造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智算中心,目前首批大規模先進國產智能算力已經正式投產運營。
3毫秒低時延
覆蓋京津冀算力網絡
地處京津冀腹地的地理優勢,讓京津冀智算中心能夠以更低的時延服務京津冀產業發展。伍洋表示,在北京市內,該智算中心端到端網絡時延能夠低至1毫秒之內;在京津冀網絡覆蓋范圍內,網絡時延能夠低至3毫秒以內。
既要輻射京津冀,還要鏈接全國。中國電信將京津冀智算中心定位為京津冀樞紐集群算力核心節點,直通中國電信骨干網,與長三角、粵港澳等熱點區域高速直達,不僅承接著以京津冀為主的北方地區數據存儲和算力需求,也是開展“西算”的重要網絡通道。目前,京津冀智算中心與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已經能夠實現時延在20毫秒內的高速直達。
在服務京津冀地區企業、賦能首都經濟圈人工智能產業更快發展的同時,也要更穩。
機房設備一旦啟動,就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行。記者在現場觀察到,UPS電源蓄電池密密麻麻地在機房中擺放著,一臺臺柴油發電機隨時待命。這些設備為京津冀智算中心構建了足以保障電力穩定供應的多道“安全鎖”。
現場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京津冀智算中心的用電模式。其電源首先由兩路市電供應,當其中一個電源出現故障時,可以立即切換到另一個電源供電,確保負載的持續運行。一旦兩路市電全部斷開,也能夠迅速切換至備用電源,UPS電源蓄電池以及柴油發電機等自主供電設備的使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算力設備的正常運行。
京津冀智算中心主要用戶群體對數據傳輸穩定性的要求更高。“在與客戶接洽的時候,我們往往向客戶承諾99.999%的電力不間斷性,這在全國范圍內屬于供電保障的最高標準。”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的電力保障連續性能夠超過這個數值,能夠實現接近100%不可中斷的狀態。”
“綠色計算”
夯實算力底座
數據中心是耗能大戶,也是節能降碳的核心發力領域之一。據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將突破40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3.7%。為了解決數據中心高能耗以及算力需求激增的矛盾,“綠色計算”是大勢所趨。
目前來看,從余熱回收利用、水資源回收利用再到對于氣候條件的最大化利用,市場上已出現多種對于綠色算力發展模式的探索。對于京津冀智算中心而言,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是節能減排的關鍵。
京津冀智算中心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綠色算力中心。華北地區的氣候條件成為京津冀智算中心節能減排的天然優勢,進入秋冬季節后,京津冀智算中心可以利用自然冷源進行冷卻,減少冷水機組啟動時長,從而降低電能利用效率(PUE)。
園區內色彩分明的供水管道見證了京津冀智算中心空調用水高效循環的完整過程。在冬季,智算中心收集余熱或者廢熱,通過水源熱泵技術轉化后再利用,轉移到辦公區供暖,實現余熱回收,減少冬天的供暖能耗。
晝夜溫差也為京津冀智算中心低溫水儲備提供了天然冷源。在園區中,一座巨大的蓄冷罐持續吸引著來訪者的關注,其儲存著夜間用電低谷期制備的低溫水。在白天用電高峰,這些低溫水將通過管道進入空調,作為空調制冷的冷媒為機房降溫。
中國電信集團“雙碳”專業高級專家王迪告訴記者,目前京津冀智算中心的PUE為1.25,已達到最優能耗。記者了解到,未來京津冀智算中心還將試點采用冷板式液冷技術,進一步探索綠色發展模式。
“我們將積極融入首都發展大局,打造立足北京、輻射京津冀的算力基礎設施,強化智算資源供給。助力北京市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推動首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伍洋表示。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夏銀行:第九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 |
20:25 | 華通線纜: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88萬... |
20:25 | 華潤雙鶴:子公司部分產品獲得藥品... |
20:25 | 華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辭職 |
20:25 | 華光環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15... |
20:25 | 紅相股份:關于取得發明專利證書的... |
20:25 | 紅棉股份:公司本次股份回購期限已... |
20:25 | 弘宇股份: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0:25 | 航宇微:關于延期披露2024年年度報... |
20:25 | 航發控制:4月28日將召開2024年年...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