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俊 見習記者 梁傲男
8月22日,同程旅行發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23年二季度,同程旅行收入達28.7億元,同比增長117.4%。經調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8.1億元,同比增長175.8%;經調凈利潤5.9億元,同比增長428.9%。
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旅游業的復蘇和消費回暖為同程旅行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在充分利用消費回暖紅利的同時,成功抓住了用戶需求與流量,通過不斷深耕和拓展下沉市場,實現了業務發展的多元化。
非一線市場為主力軍
同程旅行是深耕下沉市場的在線旅行創新者和領先者,主營業務分為住宿預訂、交通票務及其他服務。隨著大眾旅游成為國民休閑消費復蘇的主動力,同程旅行所搭建的多元化服務場景體系優勢不斷顯現。
截至2023年6月30日,同程旅行居住在非一線城市的注冊用戶占比約87%。二季度,同程旅行微信平臺新增付費用戶中約70%來自非一線城市。在疫情后的消費復蘇中,這一群體成為旅游消費復蘇的主力軍。
借助在非一線市場上的品牌與服務優勢,2023年二季度,同程旅行平均月活躍用戶達2.8億,較2019年同期增長53.5%;平均月付費用戶4220萬,較2019年同期增長52.3%,連續兩個季度創歷史新高。
分業務來看,二季度同程旅行住宿業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94.2%,其中國內酒店間夜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130%;交通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141.2%,其中國內機票票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40%。同程旅行主營業務的持續增長,來自用戶旅游出行需求的爆發及公司服務場景的全覆蓋布局。
二季度,同程旅行其他業務收入達到3.2億元,同比增長103.3%,在總收入中占比由2019年同期的6.3%提升至11%。其中,度假和酒管板塊成為本季度新的增長點。
“國民新旅游”時代到來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同比增長63.9%;國內旅游收入2.30萬億元,同比增長95.9%。
當下,正值旅游行業迅速邁向復蘇的關鍵時期,國民旅游火熱復蘇,呈現出新圈層、新服務、新場景等特點。以Z世代、新中產、銀發族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旅行者,推動“國民新旅游”時代加速到來。休閑度假市場中,私家團、定制團等個性化需求的占比在快速提升。
大眾旅游消費需求的變化催生著新場景與新服務的迭代升級,傳統旅游的“人、場、貨”正在重塑。過去三年,中國旅行者預訂線上化率大幅提升,消費需求發生了結構性變革。以非一線城市年輕用戶為代表的“新一代旅行者”正逐步顯現其主導地位。深耕微信生態的同程旅行,在這一增量市場優勢盡顯。
楊彥鋒表示,同程旅行在二、三線城市用戶的觸達方面表現出色,通過多產品服務和合作拓展,有效地將下層流量進行多元化匹配和轉化,帶動了用戶規模和付費用戶的增長。
“國民新旅游”趨勢是旅游行業的積極變革,展現出需求端對于旅游產品多元化及品質的關注,而“新一代旅行者”正為行業帶來發展新動能。二季度,同程旅行總交易額達597億,較2019年同期增長44.6%。同程旅行年付費用戶達到2.2億,創下歷史新高;月付費比率上升至15.1%,創三年來新高。
繼整合同程國旅后,2023年二季度,同程旅行宣布正式啟動線下門店加盟計劃,打通“線上+線下”旅游度假服務鏈路,更好地滿足游客不斷升級的服務需求。首批線下加盟門店陸續在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落地。
Co-Found智庫文旅行業研究負責人于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同程旅行緊密關注游客的需求,根據市場動態和消費者反饋,積極進行產品線的研發和調整,更準確地滿足不斷變化的游客偏好,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同程旅行CEO馬和平表示,行業景氣度未來還將持續向上,旅游市場將邁入常態化增長軌道。同程旅行將牢牢抓住國民新旅游的發展機遇,與行業伙伴一起為提供更簡單、快捷、智能的全新旅行服務。
(編輯 白寶玉)
19:21 | 宇新股份: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 |
19:21 | 瑞爾特:將持續推進搭建完善的銷售... |
19:21 | 朗科科技:截至2025年4月20日股東... |
19:21 | 華綠生物:公司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原... |
19:21 | 西部牧業:截至4月18日股東總數為2... |
19:21 | 博匯股份: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 |
19:21 | 遠望谷:截至4月18日股東總戶數為6... |
19:21 | 眾捷汽車:目前公司暫未有人形機器... |
19:21 | 沃森生物:公司目前有6款產品處于... |
19:21 | 回盛生物: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 |
19:21 | 眾捷汽車:產品已進入奔馳等20多個... |
19:21 | 金現代: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