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芳
歲末年初,A股上市公司再現高管辭職潮。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Choice數據統計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至1月10日,10天內,滬深兩市共有131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董監高辭職公告,涉及人數達274位,而這一數據與2017年同期幾乎持平(2017年同期有276位高管辭職)。另外,在274位董監高辭職的人員中,涉及高級管理人員達到165位。
根據統計顯示,辭職人員包含了上市公司董監高,對于辭職的理由,與往年大同小異,個人原因、個人身體原因、工作調動及換屆期滿等。
131家上市公司發布高管辭職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年內131家發布董監高辭職的上市公司中,涉及高級管理人員達到165位。而從板塊劃分來看,來自上海主板的公司有48家,創業板公司有23家,中小板公司有38家,深圳主板公司有22家。而在辭職大軍中,有7家ST公司。
另外,從辭職的人員數量來看,不少公司出現2位以上的高管辭職,而對于“集體請辭”的公司,主要原因是換屆。
其中,歌力思、中國建筑、北方導航、聚燦光電、國藥股份、寒銳鈷業、明家聯合、金安國紀等公司高管集體變動的背后,則與公司換屆有關。
查閱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高管離職的原因五花八門,其中最常見的是“個人原因”,還有的是“因工作調動原因”,有的是“免去”和“退休”。雖然大多數上市公司對于高管辭職的說明都十分簡單,但市場卻有另一番解讀。
對于上市公司高管辭職一事,彼時,開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楊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的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可能是在為套現埋下伏筆。
同樣,也有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原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其中企業經營戰略變化、行業發展預期不穩定、股票減持等因素都會導致上市公司高層變動。但是,不管怎樣,高管離職對企業的影響較大,高管離職預示著投資者也將對企業未來經營收益產生動搖。
對于上市公司董監高辭職的原因,《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了所有發布辭職公告的上市公司公告后發現,上述人員辭職的理由,主要包括個人原因、個人身體原因、工作調動及換屆期滿等,有的公司高管辭職后將不在上市公司任職,有的則表示還會繼續留任公司。
21位辭職高管身背“違規”標簽
在上市公司高管辭職的背后,有的是大股東的戰略安排,有的則是為減持套現做準備,有的則是優化管理層,提高效率,還有的就是正常的工作變動。由于無法一一窺探上市公司高管辭職背后的真正原因,所以,市場上對于高管辭職的解讀也各不相同。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在辭職的274位高管中,有21位高管背后貼上了“違規”的標簽。
統計顯示,21名有違規記錄的辭職高管,他們分別來自雅百特、道森股份、東土科技、*ST佳電、特力A、國聯水產、協鑫集成、廣東甘化、躍嶺股份等上市公司。
其中,雅百特高管辭職公告是在2017年12月20日發布的,包括董事長、部分董監高在內的12人提出辭職,在1月8日,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后,人員變動才塵埃落地。
根據公司披露的公告顯示,施妙芳、張庭、李冬明、陳建輝、顧彤莉、褚衍玲、陸永和劉元玲等人,他們大部分人的辭職理由是個人原因,但是在是否違規欄目中均顯示為“是”。
據了解,雅百特于2015年至2016年9月份通過虛構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木爾坦公交工程項目、虛構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等手段,累計虛增營業收入達5.8億元,虛增利潤約2.6億元,其中2015年虛增利潤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達73%,2016年前三季虛增利潤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約20%。上述虛假財務數據通過雅百特2015年年報、2016年半年報及三季報公布,已構成信息披露違法。證監會對公司頂格處罰60萬元,實控人陸永被罰30萬元,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事實上,查閱高管辭職上市公司公告發現,貼上違規標簽的高管背后,往往是上市公司由于信息披露違規等受到了監管部門的立案調查。
對于高管離職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上市公司都具備良好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但如果核心高管突然離職也可能會造成短時間內的經營不連續和不穩定,會對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