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司實現撥備前利潤161.36億元,同比增長18.42%;凈利潤106.31億元,同比增長18.54%
本報記者 傅蘇穎
1月23日至27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長城資產或公司)在京隆重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并召開了2018年系統工作會議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
中國長城資產黨委書記、董事長沈曉明指出,2018年,公司將牢固樹立“合規”“發展”“創新”三大經營理念,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堅持回歸本源,進一步加大不良資產的收購、管理和處置力度,加快推進引戰工作和公司治理完善。
2017年是中國長城資產股改之后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也是公司第二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沈曉明表示,在銀監會、財政部等部門的領導以及股東單位、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公司圓滿完成全年主要任務目標,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17年,公司實現撥備前利潤161.36億元(相關數據均未經審計,下同),同比增長18.42%;凈利潤106.31億元,同比增長18.54%;公司ROA、ROE分別為2.26%和18.66%。截至2017年末,公司表內外總資產9118.71億元,其中:表內資產6431.1億元,較年初增長32.08%,表外資產2687.61億元,較年初增長26.32%;凈資產632.87億元,較年初增長24.89%,國有資本持續增值。
截至2017年末,公司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39%,一級資本充足率11.39%,資本充足率12.55%;單一客戶業務集中度7.03%,集團客戶業務集中度14.18%;杠桿率9.13%;主要監管指標均滿足監管要求。
2017年,公司新增出資620億元收購各類金融不良債權,同比增長16%;新增出資499億元收購非金不良債權,同比增長295%;累計出資35億元,推進實施了以中國鐵物為代表的4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2017年,公司進一步加強與各大金融機構“總對總”合作,進一步加大資產營銷和處置力度,通過阿里拍賣平臺進行廣泛營銷、公開處置,并參股了甘肅、寧夏等2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2017年,公司并購重組業務基礎持續增強,新增項目44個,出資金額172億元,同比增長41%;業務總規模達到400億元,較年初增長71%。順應監管導向,圍繞“不良資產+”儲備了一批并購重組資源,成功實施了河鋼集團、赤天化、陽普醫療、眾泰汽車等重組項目。
2017年,公司加強融資授信管理,持續擴大授信規模,新增授信額度1506.5億元,授信余額7328.5億元,年末外部融資余額3528.87億元,平均用信率48%。同時,公司加強與國際評級機構溝通,2017年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主體評級維持不變、展望穩定。
2017年,公司進一步加強儲備資金營運體系建設,積極申請開通票據業務資格,成為首批入圍上海票據交易所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首家開展票據業務的非銀金融機構。
沈曉明表示,2018年,中國長城資產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主動順應監管導向,進一步樹立不良資產經營主業的核心地位,以問題資產、問題債權、問題企業和問題機構為重點,重新定義不良資產內涵和外延,將“不良資產+”進一步升級到“問題資源+”,重點從三個維度實現業務延伸,即收購標的由金融不良資產向非金融不良資產延伸;資產類型由純債權向股權、債權、物權結合延伸;合作對象由上市公司、優質客戶向非上市公司、問題企業和問題機構延伸??傮w目標是,確保不良資產主業份額在公司增量結構和總量結構中占比實現“雙過半”。
同時,為繼續打造并購重組的專業品牌,中國長城資產從今年起將以實體企業中的問題資源為中心,以不良資產收購、市場化債轉股、受托管理、綜合金融服務等業務為切入點,積極推進實質性并購重組業務,力爭用2-3年時間,初步形成規模適度、滾動發展、盈利穩定的業務格局。針對實體企業中的潛力客戶,中國長城資產將結合實際采取多種策略,通過實質性重組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恢復生機,重塑價值;通過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幫助企業補齊短板,發展壯大,提升價值。
沈曉明強調,2018年,中國長城資產將以“深化改革、固本強基、量力而行、適度增長、調整結構、提質增效”為經營方針,大力實施“聚焦主業”“創新驅動”“區域發展”“協同共進”“集約管理”和“人才興司”六大戰略,重點完成引戰、集團組織構架優化、內部機構設置優化、持續加強制度建設、優化集團法人層級五大任務,著力推進考核激勵機制、經營授權管理、產品創新機制、客戶關系管理四項改革,并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契機全面推動公司改革發展。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