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丹上海報道
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上周A股投資者的心情并不為過。
2月5日,這輪發酵于信托去杠桿傳聞和股權質押平倉等多重打擊的恐慌性下跌,目前來看已漸趨企穩。
A股市場應對此類情況的經驗似乎也越發成熟。先是有信托人士紛紛表態并沒有突發的去杠桿情形;接著,滬深交易所也借召開股權質押培訓會的場合,提到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后不會被立即平倉。
二級市場對此也給出了正向反饋,2月5日,在上周五美股暴跌情況下,上證指數仍然堅守住3400點,最終上漲0.73%。
不過也有兩個現象為恢復中的A股帶來一點陰影。
首當其沖就是個股結構性分化依然明顯,以上證50為首的藍籌白馬股強者恒強,而部分業績不佳的中小盤股走勢及成交繼續低迷,有代表性的創業板指數又逼近近年來的新低。
另一個則是“閃崩”個股緊急停牌的情形再次大量上演。僅2月5日當天,就有57只個股宣布停牌,其中就不乏前期大跌、股權質押率較高或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資管計劃的公司,它們停牌的背后是否另有玄機引起了投資者的格外關注。
A股震蕩后企穩
A股市場始于去年12月28日的趨勢性上漲,短時終結于今年的1月29日,剛好滿一個月時間,此后連續四個交易日的下跌,讓眾多投資者感受到了一把“俯沖”的不適。
四個交易日里,上證指數跌去了3.12%,深圳成指跌去了6%,連相對強勢的上證50指數也下跌了近1%。特別是2月的首個交易日,有240多只個股(含ST)跌停,跌幅超過5%的達到千余只,不少個股“閃崩”。
當日盤后,一位資深股民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講述了他的經歷感受:1月29日市場剛下跌時,他以為只是正常的漲多回調,還一度預判市場風格將發生轉向,小盤股或有機會,但現實并非如此,2月1日的大跌更是讓他迷惑,“如果說前兩天大跌的個股集中于短期漲幅較大的白馬股、高估值題材股和不達預期的績差股,但那天有些業績不錯的股票也出現了閃崩,比如廣汽集團(601238.SH),去年三季度每股收益1.38元,動態PE只有十幾倍,但僅僅用了1分鐘時間,4588手賣單,不超過1000萬元的成交額,就將其股價從平盤打到了跌停”,該股民說,正因為這種表現,他重新審視起市場趨向。
不得不說,本周一A股市場上證指數收出較大陽線對投資者情緒的恢復起了不小作用,金融、鋼鐵、煤炭等大市值板塊一舉頂起大盤。國元證券、中泰證券、申萬宏源等多家機構均在研報中表達了對后市的樂觀預期。
天風證券更是提出要敢于在下跌中買入,其在研報中稱,近幾天市場的恐慌情緒主要是對股票質押新規和結構化信托監管所涉及的范圍和規模缺乏充分了解。事實上經分析測算,這兩項監管措施所產生的短期直接沖擊并不大。而業績“地雷”也主要集中在中小股票,龍頭股的業績仍然保持較好增長。
2月1日,市場上確實有一則關于信托資金降杠桿的消息大面積發酵。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較受認同的原因是隨著股價下跌,部分質押的股權已觸及或達到平倉線從而引出大量拋盤。
2月1日,除了廣汽集團外,融鈺集團、德美化工、南洋股份、盛洋科技、印紀傳媒、紐威股份、航天機電等十余只個股也出現了閃崩跌停,這些個股中有的是信托計劃重倉股,有的是股權質押“瀕危”股。
不過,隨后多家信托公司站出來“澄清”近日并未接到監管層有關于降杠桿的最新指示。
2月1日當晚,一位信托公司股票配資業務負責人就在券商電話溝通會中表示,近些年信托行業在配資業務上無論是規模,還是涉及的公司機構數量,都已呈大幅下降趨勢。
據他了解,在大的降杠桿形勢下,現存帶有杠桿的產品從體量上已比2015年小很多,整體杠桿比例在1:1-1:2之間,當日A股市場下跌主要是投資者情緒上的一種恐慌反饋。
盡管如此,由前述傳言引發的連鎖反應還尚未停止。
近幾個交易日,已有部分上市公司相繼公告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
2月2日滬深交易所特意就此召開了培訓會,會議精神在提出控風險的同時,亦明確質押股觸及平倉線后不能立即平倉,以積極溝通為優先原則,對于無力追保,質押實際逾期的情況,券商也要按流程辦理,遵循減持最新規定,即競價減持,三個月內不超過總股本的1%,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2%。
這兩項動態經過周末的傳播逐漸緩解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也被市場人士認為是A股市場在美股大跌情況下,表現相對穩健的主要原因。
機構淡定、緊急停牌惹爭議
事實上,相對于普通投資者,各方投資機構心態一直較為平和,尤其受訪的多家公募基金和大型私募基金都比較淡定。
如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在2月1日盤后總結當日市場走勢時就指出,下跌主要源于兩個原因:一是經過前期快速上漲,部分獲利盤了結帶來拋壓,同時,連續幾日的調整,讓市場擔憂“階段性頂部”已過,急于兌現收益加劇了盤面波動。
另一個原因則是業績披露季“地雷”頻出,讓投資者情緒遭到打擊。
該機構甚至認為,長期看,市場對“績差股”的“出清”有利于A股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也明確提出短期調整利大于弊。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指出,這輪下跌合情合理,業績不及預期是下跌的主因,流動性因素可能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
上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與多位基金人士溝通了解到,對個股閃崩的成因,他們認為并非信托計劃去杠桿,或是股權質押平倉等單一因素導致,而應是多個原因疊加帶來的連鎖反應。
其中,首先就要追溯個股的結構性分化。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就研究發現,在2017年最后幾個月,當投資者目光依舊聚焦于白馬龍頭的時候,部分個股成交非常低迷,尤其是11、12月份,大批低成交個股不斷涌現。
“成交低迷的個股集中于小盤股中,且業績普遍不佳,估值偏高。目前來看,它們與藍籌白馬股的結構性分化依然繼續。在這種情況下,杠桿投資還是存在爆倉、平倉的風險,不只是信托資管計劃,還包括私募結構化產品、兩融融資等”,上海一位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劉威(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
據他介紹,最近很多私募基金的日子都不好過,尤其是以結構化產品為主或數量較多的證券類私募,原來喜歡投資小盤成長股,受到的沖擊很大,其實閃崩個股中也有結構化私募為了避風險而斬倉的可能。
面對股價持續下跌、流動性問題和大股東股權質押平倉風險,上市公司無疑也是難過的,為了免于受制于這些困境,自2月1日開始,不少上市公司選擇了停牌。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2月5日,共有334家A股上市公司停牌,當日停牌的有57家,另有48家從2月1日開始停牌,遠遠多于1月份。
同時,就停牌原因看,沒有明確理由的越來越多,而興源環境、銀河股份等則坦白承認是因為大股東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而停牌。這一現象在此前股市大幅下跌時也曾出現。彼時,停牌就被諸多上市公司當做阻止股價下跌最簡單粗暴卻又最有效的方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在2月5日停牌的個股中,約80%此前股價呈現連續大幅下跌。
盡管躲過暫時的下跌,但對投資者而言,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流動性的喪失暗含的更大風險。“比如樂視網的例子,停牌期間創業板指數節節走低,加上公司頻頻曝出利空信息,幾項因素疊加導致了現在的局面,最終受損的還是中小投資者。”滬上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對此指出。
事實上,針對上市公司隨意停牌的情況,監管層也早有動作。
早在去年7月28日,證監會就通過例行發布會提出,證監會將完善上市公司停牌制度納入市場基礎建設的重要工作,交易所發布了停復牌業務指引,證監會也修改過關于加強與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相關股票異常交易監管的暫行規定等規范文件,旨在解決上市公司隨意停、籠統說和停時長的問題。
但盡管如此,上市公司在某些市場情況下,仍可能選擇停牌“躲避”,“監管層也只能事后問詢公司當初的停牌理由是否成立,但公司要找個理由也并不困難。”前述券商分析人士對此稱。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