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阿里巴巴,港交所不想再錯過小米這樣的互聯網科技巨頭。上周末,港交所發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市場咨詢》,就同股不同權公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等IPO規則再次咨詢市場意見。據悉,最快4月底即可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的上市申請。
而A股市場也準備向優秀科技企業敞開懷抱,之前頗受爭議的A股IPO制度即將進行優化改革。媒體報道稱,證監會將開通IPO快速通道,包括生物科技、云計算在內的4個行業中,如果有“獨角獸”的企業客戶,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A股市場有望一圓自己的“BATJ夢”。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出小米科技有望A+H股同步上市的消息也就不足為奇了。一旦小米科技成功上市,其市值有望突破千億美元,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后的中國第三大科技股。
內地企業赴港IPO掀熱潮
老股民去年打新賺十多萬
去年以來,隨著港股市場節節攀升并創下歷史新高,內地企業赴港IPO熱潮再起。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今年1月,港股IPO企業數量達28家,平了歷史最高紀錄(2013年12月28家),同比增長75%;2月份IPO企業數量17家,同比增長89%。
去年受中小型企業上市活躍帶動,香港IPO企業數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60家,同比增加37%,其中創業板IPO達80家。
杭州市民張強已在港股跌打滾爬了十多年,期間經歷過大虧大賺的悲喜劇。面對大量的IPO新股,去年張強也參與了幾只新股的打新,算下來也有十幾萬元的收益。
“赴香港IPO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內地企業。去年雖然發行的新股很多,但漲幅都不大,破發的也挺多。”張強說。所以他不會只只新股都去打。“而且港股市場打新,資金量越大,配發比例越低,但參與打新的投資者都能獲得一定的配發。”
根據IPO新股的熱度,去年張強選擇性地參與了五六只新股的打新。“看中的新股,我一般都是放大9倍杠桿去參與打新。”張強說。像螞蟻金服、騰訊、平安保險都參與投資的眾安在線,市場關注度高,他一共獲配4000股左右,上市后80多港元賣出,賺了8萬多港元。去年11月騰訊控股的閱文集團在香港上市,獲400多倍超額認購,上市兩天股價就將近翻倍,張強獲配1000多股,也賺了四五萬元。
不過,對張強來說,打新只能算是“外快”。去年香港股市漲勢不斷,張強的收益率也超過了三成。像他的重倉股東岳集團,1.6港元的成本,目前股價已站上8港元大關,賺了4倍。
赴港互聯網科技股受追捧
同股不同權即將破題
因港股市場不能接受“同股不同權”,在港股退市的阿里巴巴最終選擇赴美上市。正是由于這一制度的限制,面對來自歐美等發達市場的競爭,港股市場在爭取一些互聯網、科技類公司IPO時根本不占優勢。
痛定思痛,去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了“三十年來最重大改革”,港交所主板將引入同股不同權。上周末發布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市場咨詢》也就是第二輪咨詢,咨詢期四周,港交所預期4月底咨詢結束后即可生效,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的上市申請。同股不同權申請人上市時至少100億港元市值,必須是創新產業、業務成功及有高增長記錄,并且得到外界認可,有相當數額第三方投資。
實際上,過去一直比較保守的港股市場,近年來對一、二梯隊中的互聯網、科技股IPO極為追捧,如2016年上市的美圖公司,2017年上市的眾安在線、閱文集團。閱文集團在港股上市,曾沖擊過千億市值,目前仍超過700億港元,市盈率115倍;同為“騰訊系”的易鑫集團、?,斞劭仆瑯邮艿阶放?。
歲末年初,互聯網公司赴港上市的傳聞更是越來越多,包括小米、快手、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同股不同權”新規一旦實施,將為內地大批科技創新類企業赴港IPO打開閘口。而作為國內互聯網、科技股杰出代表的小米,無疑是“同股不同權”首批上市公司中的最佳候選企業。
自2010年到2014年,小米一共完成了6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晨興創投、啟明創投、IDG資本、厚樸投資和云鋒基金等數十家VC/PE機構。之前有媒體稱,小米已選擇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作為IPO主承銷商。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