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向炎濤
上市首日即破發的小米近日來一掃陰霾,股價一路攀升。截至上周五收盤,公司股價報收21.45港元/股,較7月9日開盤價的16.6港元/股,已上漲29.22%。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小米股價上漲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綠鞋機制護盤、首日可發行衍生工具、將加入指數成份股等利好消息的釋放。
但也有機構人士認為,小米這種上漲走勢未必能長期持續,待這一波上漲過去之后,股價會慢慢回歸價值。
多重因素利好股價
同花順數據顯示,7月10日,小米沖破發行價大漲13.1%至19港元/股收盤;7月13日,小米盤中一度飆升至21.8港元/股,最后報收21.45港元/股,當日漲幅為11.37%,總市值高達4799.68億港元。
而從成交額來看,7月13日,小米交易額達76.22億港元,遠超騰訊控股當日46.79億港元的成交額。
值得注意的是,繼李嘉誠、馬云、馬化騰以個人名義認購小米股票之后,在過去一周時間里,雷軍再次展示了其強大的朋友圈,大佬們紛紛為其站臺。財經媒體人吳曉波發文稱買入20萬美元小米股票,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更是表示,以個人資金從二級市場認購了1億美元小米股票。7月13日,美的集團也在互動平臺表示,美的集團持有小米接近1億股。
不過,受訪業內人士認為,大佬站臺并不是小米股價上漲主要因素,投資者不會因為大佬買單而跟隨,小米股價上漲主要原因還是一系列利好消息的釋放。
香港南華金融集團高級策略師岑智勇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表示,小米上市首日即開放期貨、期權、衍生品交易,這在過往是非常罕見的,能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此外,加入指數成份股讓滬港通投資者也可進行買賣,有買方支持,預計公司股價仍會上漲一段時間。
據7月9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富時指數發布消息稱,將于7月13日收市后正式將小米納入富時中國50指數,并于7月16日生效。同日,香港恒生指數公司也發布指數變動通知稱,小米將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7月23日生效。
“加入恒生綜合指數首先會有戰略配售型基金進入,另外會有機會變成滬港通、深港通指數(成份)股,這是最重要的。”富途證券行政總裁鄔必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7月14日,滬、深交易所聯合發布通知稱,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暫不納入港股通標的。這也意味著,小米作為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暫無緣港股通,市場已有聲音擔憂小米上漲行情或會暫停,股價或會承壓。
除受利好消息影響,小米IPO即啟動的綠鞋機制或也是穩定股價的一大幫手。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小米股價上漲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市初期的價格穩定機制,作為小米承銷團的大摩、高盛等會在交易市場采取一些價格穩定措施。待一個月價格穩定期過后,小米股價很可能回落。
據了解,小米在IPO時啟動了綠鞋機制,即超額配售選擇權機制,通過綠鞋發行了約2億股新股,這幾乎是香港公司發售股份的兩倍,從而穩定上市之后的股價走勢。
價值仍飽受爭議
事實上,即便小米股價漲勢喜人,業內對于小米股價是否真正反映了其自身價值仍說法不一。
“一個好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股票,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在采訪過程中,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這一觀點。
有小米利益相關方對《證券日報》記者坦承,小米公司是一家好公司,雷軍也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但好的股票要看在哪個位置買入才合適。
在洪灝看來,小米上市首日破發表明市場對小米仍然是心存疑慮的。“它(小米)必須持續增長得非常快才能夠得上現在的估值。”洪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小米現在的“硬件+互聯網+新零售”的“鐵人三項”模式來說,事實上,蘋果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但是市盈率僅在16倍左右。而小米現有的商業模式還談不上成功,目前超過70%的營收都是來自硬件。這幾年小米增長非常快,但是增長來源都是低利潤的增長。小米需要向資本市場證實自己的商業模型和故事。
小米招股書顯示,目前小米主要的營收來源仍然是硬件,其中,智能手機收入占比為70.3%,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占比為20.5%;互聯網服務僅占比為8.5%,其它占比為0.6%。招商證券香港某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直言,如果從價值投資來看,香港市場上有大把股票比小米便宜,安全邊際也更大。目前市場給予小米較高的估值和定價或許是考慮其科技和生態鏈屬性。“小米本身吸引人的不是手機,而是打造的整個生態,這才是它的護城河,小米需要的是不斷加固自己的護城河。”
不過,小米早期投資人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則力挺小米“鐵人三項”模式。其在小米上市當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小米本身的“鐵人三項”模式,一般的公司都沒有聽過,他們需要時間去理解,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他認為,小米的模式不僅在中國可用,在海外同樣適用,在海外仍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而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潛力也遠未被挖掘。
“港交所對于科技股還需要更多時間去理解,這十幾年的時間里,港交所的券商只看到一個騰訊起來,大部分投資者還沒有見證過內地大批科技企業的成長。但人都是很聰明的,給他們點時間都能看懂。”童士豪如是說。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