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煒
在影視行業迎來全面整頓的當下,收視率造假、播放量刷單、劇集內容注水等問題逐一浮出水面,受到多方關注。其中,鑒于成本較低而可輕易刷量,唯播放量論正逐漸喪失用戶信任。
在此背景下,于9月初正式宣布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顯示的愛奇藝,在爭議聲中走過了月余時間。目前來看,其播放終端的內容“熱度”指標已全面代替原有的播放量數據。
但如何構建一套全新的內容認定邏輯,顯然仍處于不斷的摸索狀態中。有業內人士認為,新的模式能否避免刷量、有力支撐營銷推廣、被行業廣泛認可,都是亟待回答的問題。
對此,愛奇藝方面于日前就此番調整作出了回應。愛奇藝CTO劉文峰向記者表示,熱度將由用戶觀看行為、互動行為、分享行為等綜合數據多維度影響,旨在“客觀反映內容當前受歡迎程度”,是“內容評價方法的進化史”。據其表述,因算法的復雜性,熱度本身不具備刷量的條件,因此更為真實和客觀。
播放量標準不盡相同
事實上,雖然播放量數據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但其本身的影響力,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大。
愛奇藝市場副總裁陳宏嘉向記者表示,根據此前所進行的超萬人的國內市場調研顯示,消費者在選擇內容時,往往以“知乎里面的討論”、“微博上的熱搜”作為選擇觀看資訊的重點,相比之下,網站播放量、豆瓣評分等,并沒有排在前十位。
這也就意味著,從觀眾端而言,播放量并不是主要的影響指標。而從制作端來看,諸多制作公司似乎也不堪其擾。
靈河傳媒CEO白一驄提到,早在2014年,網生內容播放量過億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放到現在,上線兩個小時不過億反而會覺得奇怪。“是我們真的在三四年間就實現了幾百倍的增長嗎”,他向記者坦言,“其實并沒有,而是所謂的播放量一直有問題”。
在白一驄看來,本應專注做內容的影視公司已經被播放量數據所深深捆綁,“特別介意這些東西,深受其害。而刷量造成最可怕的事,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各方都以播放量為主要指標,但據記者了解,不同平臺間針對這一指標的算法并不盡相同。根據去年9月份愛奇藝公布的信息顯示,其前臺播放量的計算規則含片花、預告片等,但須與正片在畫面、聲音上完全一致。
在云合數據CEO李雪琳看來,從嚴格的技術角度來講,播放量本身不存在可比性,“沒有國標,也沒有行業標準”。
“就像你去找中國、英國、法國三個裁縫,說要量一尺布,但最終拿到手的,分別是一市尺、一英尺和一公尺,”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向記者舉例道,“你不能說誰是對的,因為三個人的衡量標準是不一樣的”。而對應到影視行業,所謂的播放量計算標準并不都是公開透明的,也就意味著各家的“尺度”不同,所裁出的布自然也不同。
刷熱度成本高難度大
毋庸置疑的是,在9月初宣布關閉前臺播放量后,愛奇藝作為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受到的贊揚和質疑均不在少數。
一方面,取代播放量出現的“熱度”,是否同樣存在“刷量”的問題,重蹈覆轍;另一方面,對諸多廣告商及宣傳方而言,投入及回報的效果如何裁定,亟待解答。
事實上,所謂的播放量“刷量”問題在業內早已不是秘密。
此前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影視劇相關數據都是可以花錢刷量的,“播放量最好刷,評論跟彈幕要貴一些”。這也就意味著,在播放量數據可以通過較低成本得到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其客觀度有待商榷。
而具體到愛奇藝新近推出的“熱度”指標,據了解,其旨在客觀的反映當前時間范圍內作品的受歡迎程度。計算方法來自于對用戶行為的分析。
劉文峰向記者解釋道,用戶行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直接發生的觀看行為;二是觀看過程中及結束后產生的互動,包括評價、彈幕等;三是分享行為,如向他人推薦等。“這些合在一塊,通過算法形成一個內容熱度值,直觀表現為一個數字。以此反映用戶反饋的效果,也反映內容本身的質量。”
據他表述,“在該熱度體系里,不同指標所占權重不同,因此算法比較復雜”。據了解,播放完成率、彈幕數量、播放時間點等因素,均會對指標產生影響。
也因此,在劉文峰看來,刷熱度指標的行為,本身不具備合理性。“因為熱度本身包含了多個數據,只有花錢把所有指標都刷一遍熱度才會提高,這個花費遠高于單刷播放量,成本高難度大,很可能入不敷出”此外,“熱度本身是實時數據,一天不刷就會降下來,也就沒有了意義”。
而對于宣發團隊此前以播放量評定劇集表現的情況,葛承志補充道,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后,相關內容創作者、合作伙伴仍可通過后臺獲取播放量、用戶構成等綜合數據指標。
陳宏嘉在采訪中提到,通過這樣的改變,其實提供了更多的維度去做宣傳,更好的關注內容本身。“Netflix一直沒有公布播放數據,但是大家都知道紙牌屋很火,這種認知來自于觀看、討論和傳播”。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