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小康
11月26日,佳兆業物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萬麗海景酒店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其全球發售股份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詳情,公司執行董事、主席以及總裁廖傳強、財務管理部總經理易學忠、融資部副總經理劉景睿、公司秘書李龍標等出席了此次新聞發布會,就投資者關心的佳兆業物業分拆上市的時機選擇、未來預期以及物業板塊的后續發展等問題進行回答。
擬于12月6日登陸港交所
據會上介紹,佳兆業物業此次全球發售的發售股份數目共3500萬股股份,其中包括國際發售的發售股份數目3150萬股股份及香港公開發售股份數目350萬股股份。中信里昂證券資本市場有限公司及農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是此次佳兆業物業全球發售的聯席保薦人及聯席全球協調人。
據悉,公司股份在香港的公開發售將于2018年11月26日開始,預計于2018年11月29日結束,并計劃于2018年12月6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若假設發售價為每股9.98港元且超額配股權并無行使,佳兆業估計在扣除包銷費用及傭金和全球發售相關的其他估計開支后,全球發售的所得款項凈額約為2.8億港元。
對于募集資金的使用,廖傳強在發布會上介紹到,資金的50%將用于同類型標的物的并購,20%用于智能家居上面產業鏈的并購,另外還有30%分別用于企業一般的用途和我們在社區增值服務上,一些生態鏈上并購和投資。
對于此次物業板塊的分拆上市,公司較為審慎樂觀。廖傳強表示,“從現在已經完成上市的物業管理公司來說,佳兆業物業,我相信在資本市場會有一個不錯的表現,我們也期待香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跟我們建立一種長期共贏的投資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公司選擇在此時分拆物業板塊上市,是基于房地產市場壓力的質疑,公司秘書李龍標表示,“其實我們是從兩年前左右開始準備分拆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計劃。我們上市的目的就是成立一個獨特的品牌,讓我們在融資或者業務發展上有更大的一個空間和優勢,而不是來自于房地產市場的壓力。之后相信佳兆業這個品牌在國內會有一定的承受性,所以我們確定在主板獨立上市。”
物業管理和服務組合多元化
佳兆業物業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物業管理服務供應商之一,專注服務中高端物業。公司自1999年起在中國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已近20年,行業經驗豐富。憑借領先的品牌知名度及優質服務,公司獲中國指數研究院評為2017年中國物業服務專業化運營領先品牌企業,并頒授證書。此外,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按2017年收益計算,佳兆業在中國物業管理服務企業中排名第14,在粵港澳大灣區物業管理服務公司中排名第7。
據易學忠在會上分享的公司財務亮點來看,2017年佳兆業物業實現營收6.69億元,三年年復合增長18.3%;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12億元,同比增長34%。對于營收的高速增長,易學忠表示,這主要來源于公司所獲取的服務合約、在管項目、在管面積的增加以及單價的提升。
在毛利表現上,2017年,佳兆業物業實現毛利2.04億元,在業績期間毛利率水平基本穩定在30%以上,易學忠表示這也是未來公司追求的方向。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了毛利1.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有較大的增幅。
分項目來看,物業管理組合中的住宅物業方面,佳兆業物業與控股股東佳兆業集團建立長期業務合作。控股股東龐大的項目儲備,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持。2018年6月30日,佳兆業集團的土地儲備總額約為2220萬平方米,遍布中國43個城市約140個物業開發項目。
非住宅物業方面,佳兆業物業致力將服務延伸至商用物業、寫字樓、表演場地和體育館、政府建筑物、公共設施及工業園等其他非住宅物業,包括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育中心及廣州中石化大廈等地標建筑物,分散物業管理組合。2018年6月30日,公司管理的非住宅物業達到23個,包括十個表演場地和體育館。
佳兆業物業在管物業類型多元化發展,豐富了公司服務維度和營運收益來源,帶來新市場衍生的商機。而在服務組合中,憑借公司涵蓋物業管理服務、交付前及顧問服務、小區增值服務及智能解決方案服務等全面綜合服務組合,使得佳兆業物業的收益來源非常廣泛。
此外,公司為地標建筑物進行的物業服務,證明公司有能力提供更先進、優越的服務。廖傳強也表示,“佳兆業物業已經在這個領域上形成了自己獨到的運營能力和品牌,相信在后續佳兆業物業依然會重點發展非住宅物業,因為整個市場上面來說非住宅物業確實需要我們這樣優質的服務,服務運營商。”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