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駿
在BAT等巨頭重金押注自動駕駛時,一家沒有任何“站隊”的互聯網公司卻要“飛天”了。
11月27日,連尚網絡宣布,正式啟動衛星上網計劃——連尚蜂群星座系統,其自主研發的第一顆衛星“連尚一號”已獲得了發射許可和頻率申請,將于明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系列火箭進入太空。
2026年完成全球組網
連尚網絡表示,2020年將完成星座系統首批10顆衛星的發射,2026年“連尚蜂群星座系統”將完成全部組網,最終形成外層距地面1000km的72顆骨干星以及內層距地面600km的200顆節點星組成的混合軌道星座系統。該系統可提供衛星通訊系列服務和解決方案,尤其是可以有效解決地面網絡未覆蓋區域的互聯網接入問題,眾所周知,連尚網絡的主打產品是WIFI萬能鑰匙,此番突然宣布打算“飛天”,且衛星發射已“箭在弦上”,的確讓業界吃驚不小。
對此,連尚網絡輪值總裁王小書透露,早在2016年連尚網絡就已經組建起衛星團隊,目前正在進行首批衛星的總裝測試。最終目標是在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絡。聯合國報告《2017年寬帶狀況》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仍有39億人無法接入互聯網。CNNIC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的非網民還有5.88億。
據介紹,連尚網絡的衛星團隊核心成員均來自航天院所總體設計單位,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人,核心人員平均具備15年衛星研發經驗,擁有多項領先的衛星設計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航空航天高科技人員離開體制,與國家政策的放開密不可分。2014年,國務院正式對外公布60號文件,明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航空航天也是國務院軍民融合重大專項八個方向之一。在我國從事衛星整體設計和研制的人其實非常少,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積累出一支有設計能力和研發能力的團隊。我們目前在技術深度和廣度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未來,一方面我們自己要不斷進步,另外一方面要把我們的市場慢慢打開”,連尚網絡衛星團隊首席科學家安洋表示。
未來或分拆進行融資
盡管連尚網絡的“飛天”計劃令業界始料未及,但從全球角度來看不乏先例。近年來,互聯網衛星成為全球科技巨頭競逐的熱門領域。谷歌、OneWeb、Telesat和馬斯克創立的SpaceX等公司都有類似計劃。
“2016年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馬斯克還沒有公布。當時,我們看過OneWeb的模式,某種角度來講,我們做的事情有點類似。這是個很有機會的方向,有可能會成為全球通信業的未來”,王小書透露。
公開信息顯示,OneWeb建立于2012年,目標是通過發射720顆近地軌道衛星,到2027年徹底解決全球的寬帶上網問題。截至目前,OneWeb已獲得軟銀主導的兩輪融資,總計13.5億美元。
事實上,相比于自動駕駛,“飛天”的成本可謂“天價”。“我們計劃發射的272顆衛星中,大部分是比較小的星,小的星一顆大概是兩、三百萬元,大的星如果后期批量發射的話,發射加成本每顆星大概在兩三千萬元的量級。這樣算起來,衛星的成本大概是20多億元,剩下幾億元用于地面的運維系統,如衛星測控站、運控站等,這些占衛星成本的20%左右,整個費用大概是30億元左右”,安洋透露。
相比財大氣粗的BAT,30億元對于連尚網絡并不是一個小數字。對此,王小書表示:“針對該項目,我們后面確實會考慮引入一些外部資金加入,但是可能與整個連尚網絡的融資關系不是特別大,該項目可能會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去發展。”
對于這樣一個高投入、長周期的項目,其商業回報也是業界質疑的重點,何況還要“免費”。對此,王小書表示:“‘免費’是連尚網絡一貫以來的風格,我們這個衛星網絡在C端,前向也會采取免費策略,后向會在運營部分挖掘增值空間,包括對企業更高級的定制服務。很多科技今天來看會覺得成本高昂,但很有可能在五年、十年后會有很大的變化。免費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成本的不斷降低也是相輔相成的。”
安洋表示:“衛星屬于基礎類行業,它有非常多的產業應用。國際上有測算,投入產出比1:7—1:14。衛星上網這一塊的費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產業應用等這些收入累計起來會非常可觀”。
“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是少了而不是多了,我們歡迎更多的企業一起來加入這個事業,包括所有的互聯網巨頭。希望通過產業共贏的方式展開,而不是一定要你死我活的競爭”,王小書表示。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