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君
傳統菜市場在北京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后所帶來的不便,正在被瓦解。
為響應北京市商務局的《北京市便民店建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政策,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性消費需求、拉動創新型市集業態的提升,創新型社區商業形態微風市集再次啟動了對西直門一家菜市場的升級改造,并于10月26日正式營業,而首家示范門店以簡約清新的氣質矗立于首都文化氛圍最強烈的東城區。
《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新開業的微風市集西直門店面積1500多平方米,店面內包含菜市場、便利店、早點店等綜合業態。同時,老字號月盛齋、天福號已經入駐。
值得注意的是,該門店店內還在地下一層開辟出一間酒吧、咖啡廳。
“微風市集是一種創新型社區商業形態,將傳統商業與文創氣息商業體相結合,菜市場外,還承擔了散發文創氣息的社區活動中心這一角色。”微風市集創始人張澤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微風市集西直門店在傳統菜市場業態的基礎上,還增加多種業態新組合,增加菜市場娛樂性,使其變成家與工作之外的社區內第三空間。“我們的首家門店還有閱讀角呢,供社區的叔叔阿姨讀書、看報。”
作為城市菜市場升級項目,微風市集致力于打造一個“有民生”的菜市場。
資料顯示,微風市集是北京天街集團對草廠地區胡同升級改造后引進的業態。店面多開在老城區,定位以便民為主,因此在選品時并沒有引進精品包裝的蔬果,而是可供市民隨意挑揀的普通品類。
“店里的水果和蔬菜還是挺新鮮的,并且都是明碼標價。”一位買菜的女性顧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之前去街邊的小攤買菜,很多菜不標價,還得一個一個的詢價,怪麻煩的。
微風市集聯合創始人汪小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微風市集是對傳統菜市場的改造升級,創立的初衷也是為了提升社區居民體驗感,為北京市做小小的貢獻。“小時候在胡同里的菜市場買東西,現在發現這種業態還在,但是傳統菜市場冬天冷、夏天熱,地上又比較臟。所以我們想做的就是改造和升級傳統菜市場,服務社區居民,為他們提供便利的社區市集。”
據汪小菲介紹,微風市集在傳統菜市場的基礎上,邀請新銳設計師進行室內外裝潢升級,同時,微風市集團隊通過招租的方式,邀請商家入駐,對入駐商家采用包裝、商品入庫、入系統等方式規范管理。“我們的升級和改造是為了提供更舒適、溫暖的市集環境,并不會把之前的商戶趕走,而是會對他們規范管理,風控團隊也會幫助他們把控品質。”
汪小菲還表示,每家微風市集定位的人群不同,西直門店與北京交通大學相鄰,年輕人多,所以水果和零食種類多,銷量也好。但是有的店所在社區老人多,在產品分布上會有所不同,差異化定位。“微風市集計劃2019年到2020年拓展門店30家,改造、升級更多傳統便利店,服務更多居民。”
微風市集CEO張澤眾表示,社區商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并通過標準化生產提升食品品質,合作基地可以做到全部產品綠色及“可追溯”。目前微風市集申報了中國社區商業工作委員會開展的“國家標準化社區商業中心”全國示范項目創建,希望通過設計改造社區原有菜市場,提升食品品質,融合更多服務,形成新業態。
一位零售行業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生鮮超市等新零售門店的跑馬圈地,傳統菜市場正在被逐漸取代,但是微風市集這類新型農貿市場的出現,不僅能延續傳統菜市場的經營模式,還能為之前的菜市場商戶保留就業機會。改善傳統菜市場的環境,增加業態,引入正統管理,這是微風市集在做的事情,同時,與其他新零售門店相比,微風市集更接地氣,更受社區老人的歡迎。“未來,更加便捷的新型農貿市場、新型市集不可或缺。”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