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正式開板一周年后,終于受理了首家農業類公司的IPO申請。
6月12日,河南秋樂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秋樂種業)的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秋樂種業或將是科創板第一家“農業”公司,目前在新三板掛牌(證券代碼:831087)。
秋樂種業主要從事玉米、花生、小麥等農作物品種的研發、繁育、加工、推廣和技術服務,主要產品為高產、穩產、高抗的玉米雜交種以及花生、小麥、大豆、油菜等農作物種子。作為農業企業,秋樂種業的研發費用率并不高,2017~2019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04%、4.08%、3.47%,低于5%的科創屬性常規指標,也低于同行業上市公司。
公司稱研發費將上升
玉米、花生、小麥,這三樣農作物種子的銷售為秋樂種業貢獻了約98%的營業收入。
在技術方面,秋樂種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包括玉米、花生及小麥品種的培育技術、種子繁育技術、栽培技術和種子加工技術等在內的核心技術體系”。截至目前,公司擁有植物新品種權共14項,經國家級或省級審定的品種共19項,在審新品種權共8項。
秋樂種業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提到,種業企業育種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是生物學,尤其是遺傳學與統計學等學科的高度綜合應用,其主要的壁壘包括前期積累的豐富種子材料資源庫、單倍體等育種技術,育種家明晰的育種方向和育種選擇等。同時,培育一個新品種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研發周期較長,對種業企業的綜合實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按照證監會今年3月份發布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支持和鼓勵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同時符合下列3項指標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包括研發投入、發明專利、營業收入等要求。在研發投入方面,最近3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3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
秋樂種業照顧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7~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1274萬元、1134萬元、1133萬元,主要用于職工薪酬、科研基地費用、品種使用費等,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04%、4.08%、3.47%,無論從研發投入費用率,還是從累計投入金額來看,均低于監管層的制定的上述標準。
不僅如此,秋樂種業的研發費用率還低于同行業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列出了5家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2017~2019年,行業平均研發費用率為4.28%、5.06%、6.10%。
秋樂種業表示,這主要因為公司為非上市公司,資金實力有限,有限的資金需要兼顧研發和生產的平衡。未來隨著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公司將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將逐步上升。
按照IPO計劃,秋樂種業擬通過此次上市募集資金4.08億元,其中2.58億元用于生物育種研發能力提升項目,1.5億元用于補充營運資金,屆時研發投入將大大提高。
根據《科創屬性評價指引》,科創板申請企業未能達到前述3項指標,可以適用于5項“例外條款”之一,包括核心技術“對于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合計50項以上”等。證監會官網消息顯示,例外條款“是對3項常規指標的進一步補充,在實踐中會從嚴把握”。
玉米種子銷售占營收最多
2017~2019年,秋樂種業實現營業收入3.16億元、2.78億元、3.26億元,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玉米、花生、小麥三大農作物種子,其中玉米品種的銷售比重最大。
2017~2019年,玉米種子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88億元、1.88億元、2.2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59.62%、67.62%、69.98%。
秋樂種業的業績,與其玉米種子的競爭力、市場環境有著密切關系。然而,秋樂種業的兩大重要玉米種子品種正面臨品種權的相關風險。
最近3年,兩大玉米品種鄭單958及秋樂368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42.33%、43.80%、49.02%,占比較高。
其中,鄭單958品種權保護期已于2016年12月31日到期,意味著其他種子企業可以進行鄭單958的制種,品種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秋樂368品種權已于2017年通過審定,且申請的植物新品種權已過授權公示期,但尚未取得植物新品種權證書,最終能否取得品種權還具有不確定性。
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7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鄭單958的價格和毛利相對較低;2018年,秋樂種業調整了鄭單958的銷售策略,擴大中高端鄭單958產品的銷售,同時提高了秋樂368等品種的銷售占比,玉米種子銷售單價有所提高。
兩大重要品種面臨品種權相關風險,秋樂種業對此有何應對方案?今年6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秋樂種業并發送了采訪郵件,秋樂種業回復表示,一切以招股說明書為準。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