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門外,謀求上市的物管公司仍絡繹不絕。
金科服務躍躍欲試,正榮服務擬在7月交易,而金融街物業已成功通過聆訊,半只腳跨入港交所大門。
對于物管公司而言,規模是一切的基礎。細看這些公司,規模卻參差不齊。
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9月30日,正榮服務在全國34個城市擁有在管項目136個,涉及在管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100萬平方米,總簽約建筑面積約為3440萬平方米。
相較于其他物管公司,2000萬平方米左右的在管面積并不算大。據克而瑞數據,去年國內有15家物管公司管理面積破億,頭部企業碧桂園服務、萬科物業、彩生活等在管面積都達到了3億平方米以上。
拋開“領頭羊”不談,其他水平相當的同行也比正榮服務情況要好。例如,與之銷售相當的佳兆業美好在管面積已經突破4600萬平方米,母公司體量不大的銀城生活服務在管面積也有2610萬平方米。
作為正榮集團旗下的物管公司,背后是早在兩年前就跨進千億俱樂部的母公司,其物業規模卻與地產業務不相匹配,滯后于同行的發展。
類似的還有發跡于北京的金融街物業,目前其擁有11家附屬公司與40家分支機構,從2017年至去年年底,管理物業項目分別為88個、116個和144個,在管建筑面積從1318.5萬平方米增至1985.7萬平方米。盡管有所增長,但與同行比依然不成氣候。
相對而言,金科服務的情況要更好。
截至去年年底,金科服務管理項目近800個,在管面積也在1.2億平方米左右。在這一維度上,金科服務在國內上市物管公司中僅排在彩生活、碧桂園服務和保利物業之后。
早在今年4月底,金科股份就有發布擬拆分金科物業于港交所上市的公告。一個月后,金科股份進行了一波人事調整——原董秘徐國富調任金科服務董事、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加快分拆進程。
到了本月初,金科股份委聘中信里昂證券及華泰國際為保薦人,協助集團分拆旗下物業管理公司金科服務在港上市,籌資規模至少約5億美元。
在2019年金科的業績報告會上,董事會秘書徐國富表示,“希望集團所有的產業板塊在成熟的時候都能進入資本市場。”
而成熟的標志之一除了在規模層面的考量外,還有物管公司對母公司的依賴程度。
據悉,金科服務的在管面積中有一半來自母公司,一半來自獨立第三方項目。放在整個物業行業來看,這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
而自2002年成立開始就在母公司的庇護下成長的正榮服務,直到2017年才開始外拓發展,但成效似乎并不是很好。
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正榮服務來自正榮地產開發的項目的在管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77.1%、74.4%及47.9%;同期正榮服務向母公司提供服務所產生的收益分別占總收益的88.2%、71.9%及67.7%,仍然占據近七成。
特別的是,正榮服務還曾為正榮集團進行擔保借款,以自身未來物業收入作為質押,借款之后以同樣的利率轉而放貸給了關聯方。
2016年正榮服務以未來幾年收取若干物業管理費的權利(即對正榮物業服務全部股權的質押)作質押,與一家獨立第三方信托公司訂立一項本金5億元、利率9.0%-14%的信托融資安排,其后將全部款項墊付給正榮集團,不過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正榮集團已悉數償還該項賬款。
在外拓第三方開發項目上,正榮服務于2017年花費2000萬現金兼并收購了江蘇愛濤物業;于2019年以7000萬元現金代價成功收購了蘇鐵物業。
第三方物業開發在管項目從2017年的216萬平方米提升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1092萬平方米,其收入占物業管理服務收入的比例從11.8%提高至32.3%。
但在同期,來自第三方物業開發商項目平均物業管理費不斷下降,分別為2.91元、2.21元、1.61元。且第三方項目與正榮集團項目在面積上雖然相差無幾,但其收益僅為后者的一半。
同樣,金融街集團旗下的金融街物業自1994年成立以來,也受到不少母公司的利好,早期大部分物業管理項目都來自母公司。
從2017年開始,金融街物業來自獨立第三方項目的在管面積不斷增長。截至去年年底,該數據達到666.8萬平方米,同2017年相比增長了304.8萬平方米。
正因如此,金融街物業來自獨立第三方項目的收入占比也由2017年的16.5%提升至2019年的18.9%。但現實是,母公司方提供的收入規模依然有著絕對優勢,是獨立第三方項目提供收入的4倍有余,可見獨立第三方項目的回報率不足。
對金融街物業的規模發展而言,受制于母公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其商業物業的市場定位,該部分業務市場遠遠小于住宅物業。
數據顯示,金融街物業總收入由2017年的7.57億元增至去年年底的9.97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于為商務物業提供物業管理及相關服務,過去三年,商務物業收入分別為5.32億元、5.91億元及6.47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70.3%、67.6%及64.9%。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務物業收入中,來自綜合體、零售商業及酒店的收入已進入瓶頸期,金融街物業計劃在未來改進非商務物業管理及服務,擴大其市場份額。
到去年年末,公司商務物業與非商務物業在管面積比例繼續反向拉大,至40.3%比59.7%。但需要考慮的是,住宅物業毛利率普遍低于商務物業,商務物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還將是金融街物業的盈利主力。
在擴大非商務物業規模的同時,金融街物業也在積極拓展北京以外的市場。如今,公司業務范圍囊括11個省市,落腳一二線城市。
不可否認的是,金融街物業在大本營北京的地位不可動搖,有四成的在管面積留在北京,收入也占總量的六成以上。包括上海、江蘇、廣東等城市在內的華東及華南地區緊隨其后,天津、河北等華北城市在管面積相對更少。
無論是外拓地域,還是增強自我造血,都是為了讓自身更加成熟,足以踏入資本市場。如今,在市場縮水、盈利能力下降的現實挑戰下,房企的物管業務分拆上市已是大勢所趨。
上市后,公司不僅可以為自己尋求資本加持,獲得更多物業管理面積,也可以通過優質的物業服務對母公司形成有力反哺。
但現在,中小公司想在港交所成功著陸變得越來越難,最后勝出還要看自身實力與未來發展潛力。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