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智能機器人穿梭病房或運送藥品、或定時消毒,病床前智護屏可隨時查閱病人檔案、工作站大屏即時監測病人情況……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智慧病房里的這一幕幕讓來訪者驚嘆“科幻感”的同時,也讓人們對支撐如此之多智慧醫院場景運行的“底座”——數據中心充滿了好奇心。
“每天海量的數據傳輸,背后的關鍵底座就是數據中心。省二院的微模塊數據中心,是目前廣東省醫院系統內最先進、最智能的綠色數據中心之一,采用了華為的解決方案。”5月10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田軍章向包括《證券日報》記者在內的媒體介紹道。
數據中心素來是能耗大戶,同時建設周期長、運維難。而據了解,華為方案不僅將數據中心建設周期縮短一半,實測PUE(能源利用效率)則從2.0降低至1.5以下,相比傳統的數據中心建設,能效提升超過三成。田軍章透露,在應用了華為方案后,廣東省二醫數據中心每天節省的電量相當于一個省二院普通病房兩年的用電量。
而這樣的數據中心,只是華為走進千行百業,開啟“零碳”新時代的落地場景之一。
“‘碳中和3060’目標必然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既意味著能源生產、能源消費的革命,也是一次各行各業全面升級換代的機會。它將影響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5月11日,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侯金龍在當天舉行的“零碳中國行2021·廣州”大會上表示:“碳中和時代,華為數字能源將瓦特技術、熱技術、儲能技術、云與AI技術、通信技術等技術創新融合,聚焦清潔發電、交通電動化、綠色ICT基礎設施、工業與建筑節能、智能配電、儲能等領域,加速能源數字化,推動零碳智能社會的建設。”
將能源數字化作為重要戰略方向
華為發力構建零碳智能社會
“從華為誕生之日起我們就做電源,經過這么多年以后,我們在儲流、電力電子方面都有很深入的開發。華為本身已經有的信息化技術,包括我們的5G、云、AI,把電力電子儲能和ICT技術相融合創新,都能為我們的客戶碳排放降低做貢獻。”5月10日,華為數字能源產品線Marketing副總裁堯權告訴《證券日報》等媒體記者,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華為已將數字能源作為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而華為的愿景,是通過能源數字化,構建一個零碳智能的社會。
譬如在數據中心能源領域,華為致力于打造“零碳數據中心”,以“架構重構、供電重構、溫控重構、運維重構”為手段,將建設周期從原來的20個月降低至6個月,減少建筑垃圾80%,節省施工用水80%;通過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實現系統級能效調優,可降低能耗17%,節水40%;通過全鏈融合的電力模塊和智能鋰電儲能系統,可減少占地面積40%。
廣東省二醫數據中心采用的就是華為全新的FusionModule2000智能微模塊,融合了供配電、制冷、監控系統、機柜通道和布線系統。“不同于傳統機房需要大量的工程部署,通過模塊化的設計和工廠預制,本次交付包括機房裝修改造工期只用了1個月。”華為技術專家馬燁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未來根據醫院需求,數據中心也可以很方便地實現擴容。
據悉,華為“綠色”的數據中心方案還廣泛應用于北京協和醫院、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西第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知名醫療機構。而在青海海南州,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運營的數據中心已經落成;在河南,中國聯通應用有AI加持的iCooling方案,每年節省385萬度電,相當于多種植近8萬棵樹。
此外,堯權還詳細介紹了目前華為方案在零碳發電、零碳園區、零碳家庭等領域的具體落地情況。在備受關注的零碳出行方面,他表示,雖然華為本身不造車,但是公司做了兩大塊。“一塊是我們的智能電動,另外一塊是我們的充電網絡。我們希望通過提供這種智能電動部件,讓車企造好車,通過整個充電網絡,能夠把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能力建好,圍繞用戶體驗解決充電便利性的問題、充電時間問題和里程焦慮問題。”
零碳方案“全開放”
華為領軍助力廣東碳達峰、碳中和
“整個華為數字能源的解決方案都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包括我們這個能源云,有SaaS、PaaS,可以開放給我們的合作伙伴。第二個就是電源可以開放給合作伙伴,包括我們IT、CT合作伙伴,包括我們工業的合作伙伴,包括我們整個消費電子的合作伙伴。這幾大產業我們都可以開放給合作伙伴,包括競爭對手都可以開放給他們。”堯權表示。
他強調:“我們希望未來的創新不僅僅是華為自己的創新,我們也相信光靠華為自己肯定實現不了我們偉大的抱負和遠景——零碳智能世界。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開放的軟件硬件平臺跟合作伙伴一起為未來的零碳智能社會貢獻我們的力量。”
也正是在這樣的使命愿景驅使下,同時為響應國家綠色發展要求,5月11日,由廣東省能源局指導,華為和廣東省能源研究會舉辦的“零碳中國行2021·廣州”正式啟動。當天的大會上,來自政府、學界和產業界的代表齊聚一堂,就“能源數字化,助力廣東碳達峰、碳中和”主題進行深刻交流與討論,共同探討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機遇,以及如何助力廣東省碳中和目標的率先達成。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此前,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1年將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區域分行業推動碳排放達峰,加快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對此,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孫志洋在大會中提到,希望參會的廣大企業和社會組織,特別是以華為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秉持開放共贏的理念,深化交流合作,形成創新和發展合力,為廣東省能源高質量、數字化發展作出新貢獻。他同時歡迎更多優秀市場主體加入廣東省能源產業發展的大軍中,協同推進先進成熟數字能源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助力廣東省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新征程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攜手共創廣東能源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美好明天。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侯金龍則具體提出未來華為將重點圍繞六個方向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包括:持續將領先的電力電子技術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將能量流與信息流融合,實現“比特管理瓦特”,推動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構建以風光儲為主力的清潔能源發電系統,打造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用能側推進交通行業的全面電動化,關鍵是解決當前消費者的焦慮問題,如充電快捷性、續航的里程焦慮、安全顧慮等;圍繞零碳站點、零碳數據中心,打造零碳、高效、智能的綠色ICT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打造極致安全、經濟性更好的智能儲能系統,通過云BMS(電池管理系統)對電池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構建能源云,提供“源、網、荷、儲”以及多能互補的綜合智慧能源服務平臺,實現“風光發電、儲能、充電、工業與建筑節能、站點與數據中心節能、配電網”等場景的智能管理,將能源“發送配用”數據打通,服務全球能源客戶。
“廣東是一個極具活力、快速發展的省份,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和“試驗田”,40多年來在諸多領域先行先試。尤其在科技創新領域,廣東的創新能力連續四年領跑全國,正在建設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我們期待,廣東在“綠色低碳新技術新產業”領域再一次成為全國標桿。”侯金龍道。
(編輯 上官夢露)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