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董枳君
近年來,在政策利好、互聯網技術等多重因素推動下,中國醫藥電商行業規模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前有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打前陣。后有大批的醫藥電商“大軍”奔赴IPO戰場。
近日,“醫藥電商”成都泉源堂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泉源堂)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今年上半年,醫藥電商行業也頻頻獲得資本關注。據網經社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8日,國內醫藥電商行業共發生了16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38.1億元。
泉源堂3年虧損約4億元
據天眼查APP顯示,泉源堂源自成都蒲江縣,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連鎖零售、互聯網、保險作為核心業務的醫藥流通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泉源堂曾于2015年9月9日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代碼為833409,后于2018年7月13日從新三板摘牌。據招股書顯示,泉源堂稱摘牌的原因是估值未獲得適當反映,且缺乏流動性。
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度,泉源堂的總收入分別為5.76億元、8.58億元與12.49億元。其中,收入的大部分來自于全渠道零售藥房業務,包括新零售業務、B2C零售業務兩個板塊。
泉源堂的新零售業務包括線下零售藥房及O2O零售業務,B2C零售業務則是其在B2C電商平臺運營線上藥房。數據顯示,泉源堂的新零售業務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14.2%逐步增加至2020年的46.9%。相比之下,泉源堂大藥房的B2C零售業務收入占比則由2018年的65.9%,減少至2019年的44.1%,并進一步下降至2020年的33.8%。同時,該板塊的整體收入分別為3.79億元、3.78億元、4.22億元,增長空間有限。
截至目前,泉源堂仍處于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其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持續經營業務年度虧損分別為9142.2萬元、1.64億元、1.5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4億元。
對此,泉源堂大藥房在招股書解釋稱,由于其線下零售藥房網絡的擴張,產生大量履約費用、銷售及營銷開支以及行政開支。
報告期內,泉源堂的毛利分別為7740萬元、1.66億元與2.59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3.4%、19.4%與20.8%。泉源堂稱,往績記錄期的總體毛利率增加,主要由于高毛利率的線下和O2O銷售比例提高。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0年12月31日,泉源堂已與逾1000家制藥企業開展合作,覆蓋了50家以上的中國前100強制藥企業及15家全球前20強制藥企業。
泉源堂稱,得益于公司與包括公司股東中國生物制藥(中國最大型處方藥生產商及肝膽用藥生產商)在內的業內知名品牌的深度合作,泉源堂大藥房能夠擴展直接面向患者(DTP)藥品資源。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上市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在國內一二線城市開設新零售藥房、向三四線城市藥店提供賦能服務來拓展市場,以及提高自身技術開發能力。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致電成都泉源堂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機,就藥品資質、為何從新三板退市、虧損的主要原因、IPO進程等相關問題進行詢問,對方表示,尚不清楚,如有采訪需求會聯系。但截至發稿,記者并未收到公司方面的回應。
醫藥電商交易規模漲幅達歷年之最
受疫情的影響,去年我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漲幅達到了歷年之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達1956億元,增長28.3%,占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11.4%。預計2021年我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6月8日,互聯網“醫療+醫藥”健康到家服務平臺叮當快藥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規模達2.2億美元。伴隨著政策的利好與市場規模的擴大,醫藥電商不斷得到資本青睞,而一些上市公司也在近期宣布入局。
5月25日晚間,港股上市的同仁堂科技發布公告,公司與同仁堂股份、同仁堂商業及白兔信息訂立合資合同,據此,訂約方同意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醫藥電商業務。
“疫情推動了用戶線上購買醫藥的需求,資本也持續青睞醫藥電商企業。”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0年疫情期間倡導減少接觸,一方面增加了線上終端的關注度,另一方面提高了人們的健康意識。
目前,我國醫藥電商商業模式主要以B2B、B2C、O2O等三種類型為主。B2B模式主要是指直連工業企業和零售終端的醫藥電商平臺,代表性平臺有益藥倉、藥藥好、藥師幫等;B2C模式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代表性平臺有壹藥網、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O2O是指用戶線上支付,配送員線下門店配送,代表性平臺有京東到家、快方送藥、叮當快藥等。
目前,B2B業務占據醫藥電商主要市場份額,2020年其占比超過90%。B2C模式2020年市場占比為6.6%,雖然其占比不高,但是近年來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占比也有所提升,發展較為活躍。
隨著政府對網上售藥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醫藥電商已經成為醫藥銷售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醫藥電商有望成為新特藥、罕見病用藥、跨境藥品的新渠道,未來將成為醫藥零售的新增量。
從行業發展來看,中國零售藥房行業發展迅速外加競爭激烈。如何及時有效應對新的市場趨勢是零售藥房的發展關鍵。
(編輯 才山丹)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