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馮思婕
“顏值經濟”持續升溫,美妝國貨們一路高歌猛進,融資、并購成為美妝領域的主旋律。完美日記、薇諾娜順勢完成IPO,而在剛剛過去的“618”,天貓、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臺的顯示,國貨美妝成績單排名靠前,并涌現出不少爆款。
6月28日晚間,國妝龍頭珀萊雅公告稱,公司公開發行可轉債獲證監會受理。本次發行可轉債珀萊雅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4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投入湖州擴建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龍塢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信息化系統升級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化妝品消費市場需求旺盛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化妝品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不斷增強、消費習慣迎來轉變、核心消費人群不斷增加,讓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容量和空間不斷發展壯大。
據Euromonitor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在2014-2019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9.9%,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346.7億元,2020至202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3%。
作為國貨美妝龍頭,近年來,依托成功的互聯網營銷,珀萊雅極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2018年-2020年,珀萊雅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3.61億元、31.24億元、37.52億元,對應時期凈利潤為2.87億元、3.93億元、4.76億元。
隨著渠道驅動策略快速升級為產品驅動策略,2021年一季度,珀萊雅實現營收9.05億元,同比大增48.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0億元,同比增長41.38%,業績持續高速增長。
看懂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向記者表示:“整個化妝品行業出現超級大的發展紅利。鑒于中國發展良好態勢,國產品牌也面臨著國際產業轉移良機。從發展方向角度看,國際產業調整轉移日益向高新科技化、服務化方向發展,高端護膚品作為升級的消費服務,國產品牌也將崛起并會獲取行業發展紅利和產業轉移紅利。”
募投項目加強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隨著化妝品市場容量的不斷增長,珀萊雅亟需提高產品生產能力。珀萊雅方面表示,為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近年來公司通過改進工藝、多班生產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但依然難以完全消化消費者的訂單。且預計在較長時間內,公司產品訂單數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基于此,此次公開發行可轉債,珀萊雅擬將募集資金3.39億元投資建設生產基地(一期)。除了滿足市場需求外,該項目的投建將有效提高珀萊雅訂單高峰期的交貨速度,提高公司應對未來市場訂單波動的能力;并實現規模效應,降本增效。
據悉,上述項目將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生產設備,建設自動化、智能化產品生產線,預計建設期為2年,于建成投產后第3年達綱,達綱后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14.81億元。
與此同時,珀萊雅還擬將1.95億元募集資金投入龍塢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面向化妝品未來發展方向提升研發實力,重點技術主要包括化妝品制劑新技術及創新配方開發、化妝品創新及核心功效原料開發、化妝品功效和感官評價技術、化妝品及配套設備一體化智能產品研發等。
“化妝品行業品牌商要有獨特優勢才能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亞洲天然護膚研究中心配方開發部部長孫言告訴記者,“珀萊雅日后的發展以及消費者認可與否,更多的取決于品牌給消費者帶來有價值有新意有趣的產品。”
珀萊雅方面表示,憑借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公司可以逐步建立品牌壁壘和消費者黏性。持續的新產品開發能夠使公司在成熟產品進入衰退期時,通過新產品的迭代開發持續占領市場份額,保持利潤上升的勢頭。
提升產品策略單價升級
在大單品策略下,珀萊雅已經成功打造了紅寶石精華、雙抗精華、雙抗小夜燈眼霜、彩棠修容盤等明星產品,提升客單價和復購率,增強了品牌粘性。
據了解,提升產品策略是珀萊雅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公司策劃、打造并儲備多款珀萊雅大單品新品;嘗試300元以上主推單品,單價逐漸升級。
記者注意到,不僅僅是珀萊雅,上海家化旗下部分護膚產品也有不同幅度提價;外資品牌香奈兒、蘭蔻、嬌蘭、赫蓮娜等也在今年對部分護膚產品進行提價。
對于提價的原因及影響,在近日舉行的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投資者交流會上,珀萊雅管理層稱:“公司提價的品類主要為精華、面霜、眼霜、防曬等。提價的邏輯主要是原料升級、包材升級、品牌升級,迎合消費升級。但產品毛利率不一定完全按提價率同比例增長。”
珀萊雅方面表示,公司根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每年對原料、包材等各方面進行迭代升級,并針對已有大單品進行品類延展,提升品牌力,提高毛利率。
孫言向記者分析稱:“化妝品提價最重要的因素是原料漲價。從去年疫情開始,歐洲和美國的幾家大型原料工廠關閉,導致一些原料價格成倍的增長。其次,備案成本增加,今年5月推行的新化妝品條例,對生產、備案、宣稱都做出十分嚴格的規定,對于功能宣稱都需要做功效評價報告,導致每種產品上架成本平均增加3萬元-10萬元。”
“多方面原因導致了化妝品行業整體成本上漲,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品牌調價以匹配成本。”孫言補充道。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向記者表示:“國貨品牌要走得持久長遠,還需要不斷積累品牌資產。以外國跨百年歷史品牌為例,積累品牌資產主要在四個方面建立消費者聯想:品類聯想,比如能占據某一細分類別,持之以恒成為類別的第一;品質聯想,是不管價格高低,保證質量,能讓消費者產生信賴感。價值聯想和利益聯想,品牌需要建立起使用這個品牌的情感屬性和社會群體屬性,這是品牌的附加值,品牌溢價也真正在此。”
(編輯 張偉 喬川川)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