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節能環保板塊已有上百家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展開行業整合、延伸產業鏈,不同細分龍頭企業更是依托自身稟賦加速布局新興賽道。
值得關注的是,龍頭企業“跨界”布局新能源產業鏈成為此輪并購重組的新動向,業務涉及新能源材料、風光發電、儲能等多個細分領域;與此同時,資源化利用領域也成為環保龍頭“掘金”的新方向,涵蓋危廢資源化處置、廢棄食用油脂資源化利用、資源再生利用等。
“新能源的源頭是節能。當下,新能源各種技術的完善,給了環保企業很好的入場機會。”對此,扎根環保行業多年的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發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認為,環保行業的發展主線正在由污染治理向資源化利用(傳統環保)、新能源方向(泛環保側)切換。
跨界搶灘新能源
“環保企業加速開辟新領域,新能源為重要方向之一。環保企業歷經幾十年發展,龍頭產能、利潤體量已頗具規模。”廣發證券在研報中表示。
在業內看來,作為新能源領域的“近親”,環保行業中不少企業掌握著節能降碳的相關技術。比如,固廢企業本身業務即為發電,有能源化的需求,對新能源的理解遠超其他企業;水治理企業早在十年前已著手布局屋頂光伏和水源熱泵方面。
技術相通、產業協同、資金優勢、股東資源等成為環保企業“跨界”新能源的推動因素,具體業務則涉及新能源材料、風光發電、氫能、儲能等各細分領域。
比如,固廢處置龍頭旺能環境依托控股股東美欣達集團廢棄車拆解產能,致力于打通鋰電回收的上下游渠道。今年1月,旺能環境披露,擬通過子公司浙江旺能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收購立鑫新材料60%的股權,布局新能源鋰電材料綠色循環再利用產業。資料顯示,立鑫新材料以鈷酸鋰電池廢料、三元鋰離子電池廢料為原料生產鈷、鎳、鋰鹽類氧化物類電池級、化工級新材料產品。
固廢龍頭中國天楹則將目光投向儲能領域。2021年12月,中國天楹披露,擬成立全資子公司負責公司新能源相關領域的業務,注冊資本20億元。2022年1月,中國天楹控股子公司AtlasRenewableLLC與瑞士重力儲能技術開發商EnergyVault(簡稱EV)簽署5000萬美元的技術授權許可協議,并向NovusCapitalCorporationII(紐交所上市企業,簡稱Novus)投資5000萬美元,投資完成后將持有其500萬股股份。2021年9月,Novus已與EV簽署合并協議,通過反向合并的方式收購EV的全部股份。中國天楹表示,公司現階段形成以“環保+新能源”雙引擎驅動戰略,積極向儲能方向發展。
ST龍凈則通過投奔紫金礦業,轉戰新能源。今年5月8日,公司原控股股東龍凈實業投資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與紫金礦業簽訂控制權轉讓協議,將合計持有的15.02%股份轉讓紫金礦業。6月22日,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完成改組,標志著公司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公司在最新披露的半年報中表示,新董事會明確了“環保+新能源”的戰略目標。
在薛濤看來,環保企業“跨界”新能源需要思考的是自身“比較優勢”在哪里。環保企業尤其是市政類環保企業最大的優勢是在城市中有固定的設施和人員,對地方基礎設施運行有著深入的理解,以此為基礎適合做一些伴隨性、分散性的新能源及節能降耗業務。
并購掘金“資源化”
“資源化”賽道成為多家環保龍頭延伸產業鏈掘金的又一重要領域。資金實力雄厚的龍頭公司多以并購為抓手,向資源化利用領域拓展,尋求多元布局、協同發展。案例顯示,清新環境、旺能環境、維爾利、北清環能等環保細分領域龍頭均有所行動。
業內認為,“雙碳”背景下,再生資源價值將持續提高,需求也將釋放,再生資源行業將從“前端回收驅動”到“后端需求驅動”,并將進入正向循環階段。“‘資源化’延伸實質上是縱向延伸產業鏈,環保企業大多從某個工業產業的源頭或末端嵌入,成為產業鏈的一分子。”薛濤解釋道。
最新案例是旺能環境對南通回力的收購。7月18日,旺能環境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旺能投資擬以約3.31億元收購南通回力77%股權。南通回力是廢輪胎綜合利用行業首批準入企業,具有年產各類再生橡膠8.1萬噸能力,目前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再生膠生產企業。對于此次收購,旺能環境表示,將進一步擴充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產品線。
薛濤認為,環保企業掘金“資源化”賽道,需要關心的重點在于如何將“資源化”做通。“只有在產業鏈中嵌入比較深的時候,才能夠找到價值基點。”
以廢油脂處置為例,餐廚處理企業通過與政府簽訂BOT協議獲得合同覆蓋范圍內的餐廚垃圾長期且排他的處理資質,是生物柴油行業的重要資源方。在資源化趨勢下,餐廚龍頭聚焦餐廚有機廢棄物處理及廢棄食用油脂資源化利用,可通過并購不斷擴容。
比如,北清環能今年2月披露,擬以1.254億元收購銀川保綠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95%股權;3月,公司披露下屬公司北控十方擬以2.42億元收購北京馳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99.996%股權。這兩項收購已于4月完成。
亟待尋找第二成長曲線
“環保產業傳統業務確定性比較強,像傳統污水、垃圾處理業務,項目服務年限大多在25年左右,非常穩定。”薛濤說,伴隨自身資源稟賦的不斷挖掘,傳統環保步入成熟期且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撐,許多環保企業選擇商業模式優、成長空間廣闊的新業務作為第二成長曲線開發點。
“企業轉型要考慮新興業務的成長空間、競爭格局、商業模式等,也要考慮自身是否具備競爭力。”對于行業新動向,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轉型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
以新能源賽道為例:首先是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除了環保企業,其他企業也在加速進入新能源領域,且新能源龍頭企業都在加速擴產能、擴大布局,環保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是激烈的。僅就鋰電回收而言,車企、電池企業都已將觸角伸向鋰電池回收資源化領域,對環保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在此背景下,只有具備渠道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的龍頭企業,才能在競爭中以較大的概率贏得一席之地。其次,項目的投產、達產能否按計劃進行,下游銷售渠道能否打通,是否真的能夠為企業帶來利潤的增長,這些問題都需進一步驗證。這也對環保企業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銷售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未來幾年環保行業會否加快對新能源賽道的布局?薛濤表示:“會,非常明顯,固廢會更明顯。求變、求生存、求發展趨勢不會變。不過,從優勢的地方‘緩變’,或較完全跨入新領域勝算更大。”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