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8月5日19時,有1783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752家預喜,預喜比例為42.18%。光伏、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亮眼。191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報,113家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達到59.16%。其中,10家公司披露半年度分紅預案,3家公司每10股現金分紅金額超過10元。
業績分化明顯
從業績預告角度看,752家半年報業績預喜的上市公司中,略增99家、扭虧106家、續盈15家、預增532家,預喜比例僅四成多,業績整體分化明顯。
剔除扭虧影響,有672家公司預計2022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498家預計超過50%,275家預計翻倍。預計凈利潤翻倍的275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力設備、電子、生物醫藥、有色金屬等行業。
從產業鏈角度看,與光伏相關的組件、多晶硅、硅片、電池類公司業績均表現亮眼。此外,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的鋰礦、鋰鹽、鋰電池相關材料、整車類公司業績增幅均較大。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看好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氫能源等產業鏈長期發展。此外,隨著疫情影響轉淡,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有望迎來業績拐點。比如,消費行業在下半年可能會迎來復蘇機會。
40家公司凈利增幅超100%
191家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113家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99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0%,54家超過50%,40家超過100%。業績增幅居前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電子、汽車、醫藥生物等行業。
凈利潤數值方面,上述191家上市公司中,有83家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25家超過5億元,15家超過10億元。貴州茅臺以297.94億元的凈利潤暫列已披露半年報的A股公司盈利首位,萬華化學、藥明康德、大全能源、盛新鋰能、和邦生物、梅花生物、藏格礦業等公司跟隨其后。
頗受關注的白酒龍頭公司貴州茅臺于8月2日晚披露2022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76.17億元,同比增長17.3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7.94億元,同比增長20.85%。報告期內,公司銷量增加、銷售渠道優化,助力業績增長。
部分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的實際凈利潤超過前期業績預告凈利潤上限。
主營鋰礦采選、基礎鋰鹽和金屬鋰產品生產與銷售的盛新鋰能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51.33億元,同比增長325.7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19億元,同比增長950.4%。上半年鋰鹽產品價格維持高位,市場需求高漲,電池級碳酸鋰和電池級氫氧化鋰的市場價格較年初分別上漲71.35%和123.65%。
此前,盛新鋰能預計2022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億元至29億元,同比增長793.9%至897.04%。
10家公司發布分紅預案
值得注意的是,已發布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10家公司發布半年度分紅預案,艾比森、中谷物流、藏格礦業計劃每10股現金分紅金額超過10元。
藏格礦業公告顯示,擬以總股本15.8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8.98元(含稅),以此計算合計擬派發現金股利30億元(含稅)。受益于主營產品氯化鉀和碳酸鋰價格大幅上漲和產銷量增長,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3.97億元,同比增長438.01%。
艾比森發布半年度分紅預案后,隨即收到深交所關注函。關注函顯示,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5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5.37億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5.27億元。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大手筆分紅的原因,并追問公司“是否存在利用利潤分配方案炒作股價或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
艾比森回復關注函時表示,本次利潤分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公司自身經營積累,未使用募集資金,不影響公司日常運營所需資金。本次利潤分配方案與公司業績成長性匹配,不會導致公司發生流動性風險,符合公司發展戰略,不會對公司可持續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現金分紅作為實現投資回報的重要形式,是尊重和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重要體現。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意愿、分紅金額及穩定性不斷提高和增強,分紅水平已與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相當。持續穩定、科學合理的分紅機制對于上市公司價值認可、質量提升以及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