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梁傲男
3月6日晚間,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發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2024年,京東全年收入為11588億元。第四季度收入為3470億元,同比增長13.4%。
“在消費市場逐步回暖的背景下,京東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速重回雙位數,利潤也保持了健康增長。”京東首席執行官許冉表示,“我們對2025年更加樂觀,隨著消費情緒穩步回升,加之我們對戰略重點的有力執行,京東將繼續釋放高質量的增長潛力。”
在財報中,京東宣布了每股普通股0.5美元的年度現金股利,總額約為15億美元。京東首席財務官單甦表示:“得益于在成本管控和運營效率優化方面的努力,2024年京東的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基于此,我們提高2024年度現金股利派發金額,配合現行的50億美元總額度的股票回購計劃,進一步彰顯京東為股東創造價值的堅定承諾。”
用戶體驗改善
第三方商家經營體驗優化
從核心業務表現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京東在帶電品類、日百品類上均實現收入同比雙位數增長,其中商超品類實現了連續四個季度的收入同比雙位數增長。第四季度,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和購物頻次同比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
分收入結構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京東的商品收入為2809.78億元,同比增加14.0%。受益于積淀多年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效能持續釋放,去年四季度,京東的服務收入達到660.08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長9.6%,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京東收入的良性增長既來自用戶體驗的持續改善,也來自第三方商家的經營體驗不斷優化。據了解,2025年2月份,京東再次升級“春曉計劃”,通過“0元開店、拿補貼投廣告、上專屬活動”三大步驟讓商家簡單開店、快速爆單。京東外賣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
在服務體驗上,京東PLUS會員服務全面升級,推出“生活服務包”,PLUS會員用積分可免費兌換相關服務;新增“180天只換不修”,無限免郵服務范圍擴大至自營秒送。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北京百聯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莊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電商平臺不僅要平衡商家的銷售效率,不斷提升消費者體驗和服務,還要保證商家和平臺的盈利能力。當前,各大電商平臺在品類優勢、體驗和服務差異上重新審視,并加大投入,正形成價格之外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全面向技術轉型
供應鏈基礎設施完善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京東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近1610億元,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貢獻力量的同時,也為AI技術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場景。
自2017年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截至2024年底京東體系的研發投入已累計近1400億元。2025年開年,京東云上線DeepSeek產品,同時推出“開發訓練+場景應用”雙引擎一站式平臺,助力企業實現DeepSeek等大模型開箱即用、智能體深度開發與應用,打通從模型落地到產業智能升級的最后一公里。
在醫療健康場景,2025年以來,依托“京醫千詢”醫療大模型技術底座,京東健康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模型產品體系“AI京醫”,包括AI醫生智能體、AI診療助手、AI科研助手等,并陸續接入GPT系列、DeepSeek等通用模型。
穩固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是京東推進數實融合的重要基礎。基于大模型的數智化供應鏈技術全景“京東物流超腦”,在2024年四季度全面升級,將AI、大數據、運籌學等數智化技術與物流各環節深度融合,從智能規劃到智能倉儲與運配,再到智能客服與營銷的全鏈路降本增效,實現輔助決策、運營優化和商業增值。
有電商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當前,國內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消費信心有效提振,京東不斷升級自身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能力,帶動用戶體驗持續優化、品牌商家共同繁榮、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消費供給與需求良性互動的同時,也迎來了自身發展的分水嶺。
“未來,技術是京東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京東以數據為驅動進行決策,積累的大量用戶數據成為其戰略決策的重要依據,幫助公司不斷調整商品結構和營銷策略。面對激烈的電商市場競爭,京東正持續加大技術投入和創新力度,確保在供應鏈、物流、用戶體驗等方面保持領先地位。
(編輯 孫倩)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