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年來,智能化已經成為各行業提升競爭力、創造新場景、挖掘新需求的最核心“密碼”。一批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滬市”)民企成為其中的先鋒和表率,他們堅持投入,實現了“智造”驅動、AI賦能,展現出了強大的創新“自驅力”。
“AI賦能”在行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在3月5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表示。
一批滬市民企已成為“行動派”,用AI賦能產業。尤其在醫藥健康領域,AI所激發的變革潛力正在被不斷開發。“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初在內部發布了自主研發的PharmAID決策智能體平臺。”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據悉,基于該平臺,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加速推進“藥物商業價值輔助決策”的能力建設。在結合點位預測、構象預測、結合機制分析、毒理優化、醫學寫作、臨床資訊信息萃取等方面,提升藥物研發效率,加速研發成果的轉化。
除了產業賦能,AI的場景培育也是“人工智能+”行動重點部署的方向,醫療健康領域“大有可為”。針對“磁共振掃描速度慢、患者等候時間長”的傳統難題,北京萬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WDL廣域深度學習平臺”,打造“1024”工作流:1鍵掃描,0秒準備,2倍病灶檢出,4倍掃描速度。
“智造引擎”在發力
“目前訂單排得很滿,今年一開工就陸續收到了來自國內外的新訂單,我們有信心實現今年產值趕超去年。”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介紹。
事實上,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僅是一個縮影,近年來,滬市民企上市公司以創新為引擎,其智能工廠代表了當前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領先水平。根據工信部最近公示的235個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一批滬市民企榜上有名。涵蓋裝備制造、化工、新能源等多個領域。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北京三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機器決策的樁工機械智能工廠”,實現了數字孿生工廠、工藝數字化設計、產線柔性配置、智能排產調度、智能倉儲管理、設備智能運維、智慧能源管理等35個智能場景,覆蓋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中87%的場景。
堅持“智能化”成為“嗅覺靈敏”的民企提質增效、挖掘利潤新增長點的“關鍵一招”。“近年來,企業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和資源,引入了先進的機械臂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對多條生產線進行了全面改造。這不僅解放了600余名操作員,讓他們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了運營成本和不良品率。”萊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表示。
研發創新在路上
在AI賦能、制造變“智造”的背后,是民企對科技創新的長期堅持。數據顯示,目前年度研發投入5億元以上且占營收投入比在10%以上的85家滬市公司中,民企占到48家,其中基本上為醫藥、半導體行業企業。
源于創新的競爭力提升、“爆款”產品、穩健的業績,讓一批優秀滬市民企的創新“長期主義”被看見。
2月27日消息顯示,上海市為第二批認定的創新型企業總部授牌。此次獲得授牌的創新型企業總部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戰新綜合五方面重點產業領域,包括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劍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49家企業獲得了認定。創新引領性強、發展活力強勁、集聚發展明顯,是此次被授牌企業的共同特點。
“前期,盡管面臨行業周期波動、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堅持創新驅動,持續穩定加大對各產品領域的研發投入,目前已擁有4800余項全球專利,構筑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壁壘。”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上海龍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2024年以來,公司持續加大在AIPC、汽車電子、XR等面向未來的新業務領域的研發投入。公司AI智能眼鏡品類在2024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總體出貨量大幅超過公司年初規劃預期,主要得益于長期以來的戰略布局。
(編輯 才山丹)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