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3月13日,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境外IPO項目的融資規模、國際長線投資者的參與度來看,境外IPO市場已經復蘇,這是一個確定性的結論。
國際長線投資者已回歸
國際長線投資者的回歸是境外IPO市場復蘇的重要標志。
“在2023年,一個境外IPO項目能有幾個長線投資者已屬難得,但自去年年底以來,在高盛牽頭發行的多個項目中,國際長線投資者數量超過了30個,實現多倍認購,這說明境外IPO市場已回歸正常。”王亞軍介紹,可以看到,上千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的國際長線投資者,在過去3個月至5個月里出現在各個項目里,對境外IPO市場基本面的復蘇起到支撐作用。
中國市場的低估值水平也為國際長線投資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相較于全球其他主要市場,中國股票的估值更具性價比,意味著在相同的風險水平下,投資者有望獲得更高的回報。王亞軍表示,IPO是國際投資者獲得回報的重要途徑,因為參與IPO意味著往往能夠以折扣價購入大量有增長潛力的股票。
未來,境外IPO市場的融資規模是否可持續?王亞軍表示,除高吸引力的估值水平外,一是政府的宏觀刺激政策穩定了經濟和股市的基本盤,增強了市場信心,為市場提供了堅實支撐;二是一些科技企業的出現,改變了國際長線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看法,引發了國際資本對整個中國科技板塊的重新評估。
港股IPO市場全面復蘇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展現強勁復蘇勢頭,融資規模與項目質量實現雙提升。以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古茗控股有限公司、布魯可集團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大型IPO項目成功落地,不僅融資規模可觀,也吸引了幾十家國際長線投資機構。
港股市場估值與股指表現亮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收盤,恒生指數年內累計漲幅達17%左右,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中的明星。
“中國市場的估值目前處于全球價值洼地,約為12.7倍PE,遠低于標普500近22倍、印度20倍的估值水平。低估值為投資者提供了可觀的潛在回報空間,吸引國際資本加速布局。”王亞軍表示。
除IPO外,大型增發項目也在引領市場風向。3月11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完成56億美元H股新股配售,募集資金約435.09億港元。據悉,此次發行規模、發行價格,以及國際長線資金的認購量均超越了比亞迪在2021年1月份港股市場的募資水平。比亞迪在此次配售后,交易價格穩定在發行價之上,凸顯了香港市場對大型項目的承載能力。
全球化布局是企業赴港上市的重要考慮因素。王亞軍提到,目前中國企業出海趨勢愈發強勁,在境外上市成為企業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支撐因素。出海企業需要通過香港融資平臺獲得外匯,便利海外并購,并且在香港上市,能夠提升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形象。
年內AH股上市數量將達20單
今年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熱潮持續。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至少有27家A股公司籌備赴港上市,有的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備案材料,有的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還有的已發布赴港上市的公告。
王亞軍預測,年內AH股上市數量有望接近20單,這一數字相較于歷史平均水平呈現顯著增長態勢。隨著境外發行市場的全面復蘇以及國際長線投資者的加速回歸,預計這波AH股上市浪潮至少持續兩年。
在行業屬性上,王亞軍表示,今年將是消費類股票的大年,消費類企業因風險小、模式簡單、有利潤而受青睞;科技類企業同樣備受關注,因其估值與國際科技公司的估值水平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王亞軍看來,AH股上市熱潮在2025年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背后是港股IPO市場的全面復蘇、企業赴港上市的多重優勢以及國際長線投資者回歸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基本上都是行業龍頭,分布在多個領域,包括科技、工業、醫療、消費等領域均有。王亞軍表示,在當前的時空背景下,行業龍頭企業的出海浪潮仍在繼續,AH股上市也會成為很多行業龍頭企業全球化戰略布局的關鍵選擇。
此外,自去年以來,港交所通過降低企業上市門檻、簡化審批流程等措施,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赴港上市,進一步增強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王亞軍表示:“香港市場的近期改革順應潮流,包括降低基石投資者的鎖定期等,一系列規則的改變都是回應業界的呼吁,讓市場更有效率,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改革舉措提升市場效率。”
(編輯 孫倩)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