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文英
視光專科診室內,李曉檸博士一邊拿著米老鼠玩偶吸引眼前不滿4歲的兒童患者的注意力,一邊用專業視光檢測儀器為他檢查并記錄參數。一旁的家長不斷咨詢著各種問題,李曉檸始終耐心地解答。在門外候診長廊上,還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等候。
這是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黃土嶺分院看到的場景。據了解,該院在高峰時期日門診量高達1200人次。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對記者說:“愛爾眼科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陳邦近日在致愛爾眼科同仁的內部信中寫道:“通過大家多年的努力,把眼科從小科變成了大科,把羊腸小道走成了光明大道,把行業從國有獨大變成了百花齊放。”
這也是愛爾眼科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從“院中院”到橫跨亞美歐眼科“帝國”歷程的真實寫照。
醫療改革紅利受益者
回溯到1995年,陳邦以首付3萬元分期付款的形式從國外購買了眼科醫療設備并引進技術,與長沙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成立了白內障治療中心。
2000年,國家對公立醫院“院中院”大力整治,陳邦不得不從公立醫院搬出來。同時,國家推動醫療體制改革,醫院開始分為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并允許社會資本開辦營利性醫院。陳邦敏銳地察覺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迅速調整戰略布局,籌劃創辦自己的眼科醫院。2002年,愛爾眼科沈陽專科醫院應運而生。之后,愛爾眼科加快成立連鎖醫院。
據陳邦回憶,剛開始,愛爾眼科的發展舉步維艱,一方面患者對私立醫院缺乏了解,抱有偏見;另一方面,人才技術缺乏,也掣肘了愛爾眼科的發展壯大。
困難擋不住真正的企業家。2003年,愛爾眼科在長沙、成都、武漢等地先后落子,同時大力招兵買馬。隨著品牌影響力的提升,患者的信任問題以及人才的缺口瓶頸迎刃而解。
“醫院剛開始創建時,每個地方的政策還不是那么配套,我們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執照難辦、醫保政策未覆蓋,醫生不好引進來等。”陳邦說道。
“后來政策越來越好,從允許到支持再到大力推廣,從允許社會資本到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市場,愛爾的發展相當于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愛爾首先享受到了國家醫療改革的紅利,我們也抓住了這個機會,所以才有今天的愛爾。”陳邦娓娓道來。
醫院“合伙人計劃”領先者
2009年10月30日,中國創業板正式推出,愛爾眼科成為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
陳邦認為,若非創業板提供的聚變、裂變平臺,愛爾眼科的體量可能只會有目前體量的五分之一。
于愛爾眼科而言,聚變,體現在靈活利用股權激勵以及合伙人計劃集聚行業頂尖人才;裂變,體現在創造性地以并購基金模式對接專業投資機構及社會資本,以較低風險和成本快速培育孵化新醫院、新項目。
在與公立醫院合作與競爭的過程中,陳邦深刻體會到醫療人才對愛爾眼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愛爾眼科多年來投入重金搭建醫療、教學、科研一體化體系,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等高端人才。同時,與一些民營上市公司實控人吝惜股權截然不同,愛爾眼科先后推出三期股權激勵計劃,并進一步首創“合伙人計劃”,以分享醫院股權的方式持續地集聚了一批頂尖的醫療團隊人才,甚至改變了醫生群體的就業觀。
“剛開始,家人對我放棄公立醫院的鐵飯碗來愛爾很不理解,但在愛爾工作幾年后,家人反而很贊賞我當年的勇氣和智慧。”《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愛爾眼科著名的眼科專家,幾乎都曾有類似的經歷。
據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介紹,合伙人計劃自2014年推出以來,在愛爾眼科全國省、市、縣等網點成功復制推廣。公司2015年發布實施的“省會醫院合伙人計劃”所涉及的14家省會級醫院,已經圓滿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發展目標。
同時,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第一期已解鎖,激勵對象已實現滿意的收益,其工作動能得到了進一步釋放。“愛爾通過股權激勵計劃和合伙人計劃給醫生們提供了一個陽光致富的通道,從員工到股東,不僅改變了醫療從業人員傳統的職業生涯軌跡,更讓他們獲得滿意的、有尊嚴的收入。”吳士君說道。
另一方面,愛爾眼科依托資本平臺推出的并購基金為公司網點幾何級數的裂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國內市場,愛爾眼科借力產業并購基金持續推進全國分級連鎖網絡布局,通過新建或并購方式加快地級、縣級醫院的網點縱向布局,不斷完善國內分級連鎖體系,加大全國網絡的輻射區域。在國際市場,公司先后通過對美國AWHealthcareManagement,LLC75%股權收購以及對歐洲最大的眼科連鎖機構ClínicaBaviera,S.A86.83%股份的要約收購,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眼科醫療機構,形成跨越亞美歐的網絡布局。
在資本平臺提供的聚變、裂變內核驅動下,愛爾眼科以破竹之勢迅速壯大。營業收入從2009年上市之初的6.06億元到2017年幾乎十倍于此的59.63億元;歸屬凈利潤從9249萬元到7.4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0%;市值從69億元到目前接近800億元,在創業板市值名列前茅。
基于業績的快速增長,愛爾眼科的分紅數據也十分亮眼。統計數據顯示,公司自上市以來堅持每年分紅,累計現金分紅加送紅股高達18.17億元,已超過IPO募集資金的兩倍。
精準扶貧回報社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愛爾眼科的辦院宗旨“讓所有的人無論貧窮富貴,都享有眼健康的權利”與健康中國戰略不謀而合。同時,公司探索出一套可持續的公益慈善模式并身體力行,讓全國的低收入病患受益。
資料顯示,2017年公司眼健康扶貧行動已經遍布全國十余個省市自治區。先后在山東德州、濱州等地區發起“精準扶貧愛眼光明行康復救助活動”;在廣西梧州設立“愛眼扶貧基金”;在湖南全省發起了“貧困白內障復明工程”;在河北石家莊發起“貧困老人致盲性眼病救助活動”;在云南大理設立“愛眼護眼.貧困患者援助基金;在廣東惠州發起了“慈善公益復明行動”;在重慶持續開展“健康扶貧.光明助困”行動;在四川自貢持續開展“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等等一系列以精準扶貧為主題的公益行動。
統計數據表明,愛爾眼科2016年、2017年累計投入超過7000萬元用于精準扶貧,幫助4.2萬名貧困致盲性眼病患者恢復健康視覺。
“愛爾眼科的存在價值,我覺得是為百姓解決眼科問題,帶來光明。我們考察了全球多個國家的醫療體系,結合中國國情,探索出交叉補貼模式,用高毛利業務補貼那些貧困患者。”陳邦說道。
對此,世界銀行曾發表案例報告,高度肯定愛爾眼科的“交叉補貼”體系,使公益慈善可持續、可擴展。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參觀考察愛爾眼科之后,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愛爾眼科模式在全球發展中國家具有普遍借鑒意義。
木本水源,在更大范圍投入更多資金扶貧,都需基于愛爾眼科業績的持續攀升。目前,市值已經接近800億元的愛爾眼科在陳邦看來還處于“少年”階段。他認為,眼科市場未來5至10年內仍不會觸及天花板。業內資深分析師認為,愛爾眼科作為行業的龍頭,未來相當長的時期仍能以30%左右的增速成長。
21:28 | 凱盛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5 | 利德曼:目前未與賽納生物建立招商... |
21:24 | 空港股份:第八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4 | 松煬資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 |
21:24 | 慧辰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麒麟信安: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24 | 艾迪藥業: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華泰證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24 | 宇新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4 | 招商銀行:監事會決議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