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芳
10月30日晚間,乳業龍頭企業伊利股份交出了2018年三季報成績單。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613.27億元,同比增長16.88%,凈利潤50.56億元,持續領跑行業、穩居榜首。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伊利作為行業龍頭,已經成為帶領中國乳業發展的指標,伊利目前已經從銷量增長向附加值增長轉型,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時候,這為中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樣板。
業績持續領跑行業
在業內人士看來,亮麗的業績得益于伊利持續強化核“芯”動能,堅持產品賦“芯”、模式革“芯”、技術創“芯”、標準立“芯”,不斷突破地域和行業限制,推動并構建了“全球乳業共生經濟圈”。通過全球乳業資源互補共享,優化全球乳業資源配置效率,為中國乳業全球協同發展,合作共贏開辟了新路徑。
“乳企只有產業鏈通力合作,共享全球資源,共建創新體系,打造一個協作共贏的乳業共生經濟圈,才能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才能推動全球乳業轉型升級。”伊利董事長潘剛在戰略研討會上提出。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的今天,價值融合、全鏈經營、資源裂變讓經濟發展唯有“共生”“共享”“共贏”才有未來。
伊利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亦是貢獻者,伊利利用全球資源,引領全產業鏈發展。在產業鏈上游,開創“田間學校”模式培訓,引進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部及國外專家,提升奶牛產奶量及奶質。在歐洲,伊利設立創新中心鏈接全球智慧,不斷推出新品、優化產品結構。在大洋洲,充分利用新西蘭獨特的資源優勢,建立全球最大一體化乳業基地,打造出暢銷的“金領冠睿護”奶粉系列。在東南亞,伊利在印尼市場首發“Joyday”冰淇淋,利用渠道優勢成功布局東南亞市場,完成了研發全球化及市場全球化的兩階升級跨越。
立足資源、市場、人才等各項要素,伊利以全球化眼界構建全面立體的業務格局,為全球乳業協同發展搭建了路徑。“引進全球智慧,輸出中國標準”,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這是伊利人在做的事情。
資深乳業專家陳瑜表示,伊利持續構建“全球乳業共生經濟圈“,是增強當下經濟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智慧之舉,為全球乳業實現共贏并舉發展提供了參考。
事實上,伊利股份三季報業績延續了上半年發展態勢,公司核心業務表現突出,業績符合市場預期。
根據凱度調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伊利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為81.2%,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7個百分點。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嬰幼兒配方奶粉在母嬰渠道的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38.7%。同時,伴隨著海外市場的拓展步伐,公司渠道滲透能力的優勢繼續得以夯實。
另外,伊利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大力拓展國際化業務,產品走出國門,落地印尼市場,受到當地消費者的青睞。創新和國際化的雙輪驅動模式,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分析師看好伊利未來發
對于伊利股份的表現,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湯瑋亮在研究報告中稱,伊利競爭優勢突出,未來彈性值得期待。
湯瑋亮表示,伊利股份擁有兩大優勢:渠道下沉提前布局+產品培育更新能力強。伊利費用投放效率更高,競爭長期有望趨緩,較高業績彈性可期。奶粉、并購、豆乳,或有驚喜。
針對“渠道下沉提前布局+產品培育更新能力強”,湯瑋亮在研究報告中稱,2015年-2017年,伊利渠道快速下沉,提前布局有效匹配低線城鄉需求爆發;2018年-2019年有望繼續受益。另外,伊利乳品新品培育與原有產品更新能力強,產品結構持續升級。
伊利作為行業領先企業,奶粉業務2018年穩健增長可期。另外,在加大新品類方面,伊利成立健康飲品事業部,進軍豆奶、能量飲料,實現渠道共享,繼續邁向健康食品集團之路。
西南證券分析師朱會振、李光歌在研究報告中稱,伊利積極布局奶酪和健康飲品,尋求全新增長點。“伊利作為乳制品龍頭企業,在夯實主業的同時嘗試進軍健康飲品領域,打開長期成長空間。公司相繼推出了植選豆奶、煥醒源功能飲料,并將于今年三四季度推出奶酪,還于近期新成立了奶酪和健康飲品事業部,梳理新產品的經營體系,為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