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里程碑之年,也是中國房地產在規模發展與創新轉型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沖刺萬億元規模的一年。在機遇與變革中的中國房地產行業,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方向,將房地產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
2018年,是房地產行業創新和回歸的一年,這一年,眾多房企從美好城市建設者向美好生活運營商轉變,品牌房企不再一味追求規模的增長,開始重視起社會責任和品牌價值,這個行業在這一年從野蠻生長向理性回歸,從投資投機向居住本質回歸。?
近日,在由新浪網、微博、微博房產、新浪財經聯合主辦的“2018微博房產百強盛典”活動上,多位與會嘉賓探索了房地產發展路徑、思考未來格局。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會上表示,中國住宅的樓市、房市,在近十余年經歷了成交價表現的市場起伏,總體特征是“單邊市”變為“水火兩重天”的市場分化。他認為,目前一線及相當多二線城市,現已基本無“炒房”泡沫,且已傷及部分剛需及改善性需求,行政手段是壓了“需”,還未解決好“供”的機制問題。賈康建議,“住有所居”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是真問題,各地要以高水平的供給側定制化解決方案,滿足轄區樓市多樣化需求,構建和諧社會。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之下,住房回歸到“居住屬性”,核心城市加速推進多層次住宅體系建設,整個行業為提升人民居住水平和創造美好生活方式而不斷創新改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表示,房地產市場于2002年開始逐漸升溫,但2004年開始宏觀調控國務院指出要通過土地和金融兩道閘門的嚴控,來抑制房地產投資的過快增長,此后國務院級及各地方的調控政策國8條、國6條層出不窮,以及利率、稅收政策反復不定。雖然中國房地產業發展歷經各種困難,但其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房地產業,也成為了2018年帶動經濟增長動力中唯一一個投資增速兩位數產業。
“不管你擁抱社交還是拒絕,social都時刻在發生,你不參與,平臺上關于你的討論也不會停止。”微博商業產品部總經理兼汽車房產事業部總經理余雙表示,2018年上半年,搜索量最高的前100個房產關鍵詞中,房產政策類的占比最高,相關詞匯共計有600萬次搜索量,其次是社會熱點。
而在房地產行業中,旅游地產成為了社會投資熱點和極具潛力的發展領域。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和旅游地產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蔡云表示,未來旅游景區的收入來源要依靠新旅游產品來推動,從單一的觀光游走向休閑度假、全域旅游等業態,朝著綜合旅游目的地、旅游小鎮等更多元化的旅游產品方向發展。目前,國內休閑度假、康養、親子和鄉村旅游發展還不充分,在旅游產業升級的背景下,這些領域里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會。
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潘表示,房地產業經過三十年發展,房價存在“泡沫”是有原因的,其一,房地產的供給量和需求量有所不同,需求的彈性大,供應的彈性小;其二,從租房到買房,消費者需求在不斷擴大;其三,房地產沒有替代品;其四,土地價格昂貴;其五,通貨膨脹。這五種因素導致了房價“泡沫”的積累。
從嘉賓的發言中,可以看出進入“深水區”的中國房地產業,想要”活下去”的企業需要在利潤與規模之中找到新的平衡點,而這就需要企業不斷的努力創新,在順應新時代的潮流之下探索行業發展方向。
探索行業發展“新航向“
2018年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房住不炒、房地產稅、租購并舉、特色小鎮被稱為2018年的熱詞。在這樣一個特殊之年,業內專家有著怎樣的應變之策、又有怎樣的憧憬之思?在“‘創新·回歸’探索行業未來發展新航向”的高峰論壇上,業內專家、房產大V用他們的思想洞察歷史、現在與未來,探討行業發展的未來與歸途。
在“百V論道”圓桌論壇上,蔡云表示,目前行業最大的焦慮為不知房地產企業銷售額何時見頂。根據國家經濟形勢分析可看出,一方面增量市場在不斷擴張,一、二線城市的限購、限貸政策使企業拿地更加謹慎,土地供應量也在減少了;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基本完結了。所以,目前重要的就是房地產企業增量的天花板在什么地方?這是企業需要憂慮的地方。
新京報傳媒執行總裁張學冬表示:“房地產現在最大憂慮就是政策不確定性和不連貫性,包括企業從拿地前政策的限定到拿地后政策的調整,也包括金融政策的不連貫性,這兩種因素導致企業無法做出更好的決策。”
對此,董藩表示,未來房地產企業應該和金融連為一體,這樣政府調整宏觀金融政策時企業能夠“活下去”,并且企業不但要做開發,還要做投資。
全聯房地產商會特色小鎮分會秘書長匡洪廣表示,一方面,房地產企業要轉型運營商,例如特色小鎮、鄉村振興、文旅景區、城市更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更新一定是浪潮。另一方面為一些從房地產本身孵化出的新業態,包括聯合辦公、長租公寓、園區的運營、商業綜合體。但無論房地產企業做城市運營商還是配套商,一定要注重運營。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