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當房地產開發商甘愿為銷售業績而支付高昂的渠道費時,這個市場的低迷程度就可見一斑了。2019年開年至今,雖然房企的銷售規模還在穩步上漲,但《證券日報》記者與多家企業高管交流后得到的感受是,融資壓力、銷售壓力都很大。
在過去的一年中,要說地產行業的“玩家”對市場的總體感受,應該就是“低迷”兩個字,但頭部企業感受到的“低迷”是壓力,更多中小企業感受到的“低迷”是生死存亡。一位房企高管在近日的采訪中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房地產行業30強之后的企業可能都沒什么話語權了,整個行業將會成為頭部房企的“筵席”。
“2008年至2019年這12年期間,所有出局的開發商幾乎都是因現金流沒有出現總體平衡。”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向《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如果杠桿率太高,市場一有風吹草動,企業就很難穿越周期,就會出現現金流問題了。
多家房企項目出現停工
12月3日,房地產行業陷入破產重組企業名單上再添一員,云南仁澤房地產破產重組,旗下昆明西南海項目已停工多年。在此之前,百強房企三盛宏業旗下多個項目停工,陷入債務違約危機。上個月,連續上榜百強房企15年的頤和地產9筆債務涉及違約,總計金額達50億元。近幾日,總資產萬億房企巨頭綠地集團旗下武漢綠地中心停工1個月后,再爆出旗下武漢另一個項目也陷入停工。
“我們平臺上有個別代建項目暫時停工了。實際上,今年有些代建項目確實不好做,暫時停工的要比往年多。”某企業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原因是多方面引起的,但終歸還是市場太差,銷售不給力。
“房地產企業叫停在建項目,是減少資金損失和運營成本的最直接手段之一。據了解,停工項目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規模非常大的大盤,項目本身短期內難以實現自身現金流平衡;一種是項目本身規模較小,但是企業集團層面出現問題,會導致旗下多個項目停工的連鎖反應。”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背后都是資金鏈出了問題,尤其中小房企,甚至較為大型的房企也存在因資金問題而破產的可能性。
據統計,2019年以來,共有13只房地產行業債券違約,涉及發行主體3個,分別為頤和地產、國購投資和華業資本——均為小型房企。而今年10月份,三盛宏業也因未能兌付內部理財產品而遭遇員工維權。
但這仍是中小房企在房地產行業周期性波動中遇到的債務違約危機,當然,這種資金困局難解,一般可能通過甩賣項目換得暫時喘息,嚴重者則會破產重組。但對于大型房企來說,融資渠道暢通,抗風險能力強,當前的市場帶來的可能目前還只是壓力。
30強房企拿地額占百強64%
不得不說,優勝劣汰的寒冬期,讓房地產行業的分化速度進一步加快。
根據華創證券的報告,2019年1月份-10月份,50強房企銷售金額達到7.5萬億元,占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的比重已經超過60%,而在2011年,這一比例還不到20%。在此期間,30強房企銷售額占比從15%上升到50%;10強房企銷售額占比從10%上升到30%。“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華創證券如此總結道。
“當年銷售端獲得的銷售回款和融資端借回來的錢,往往決定著房地產企業下1年甚至未來3年的發展路徑,因為開發商一般會根據在手現金情況‘量入為出’式買地。”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而上述表面上項目停工、實際上陷入資金危局的中小房企,無疑則會成為頭部房企“大魚吃小魚”的對象。
早在2016年的一次會議上,有“并購王”之稱的融創中國掌舵人孫宏斌就對臺下很多中小房企老板說:“如果你的公司現金流有問題,但是土地還有價值,那你就可以找我。”
有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拿地金額TOP100的房企,拿地總額在2.5萬億元左右。其中,TOP10房企的拿地總額占TOP100企業的35.2%。TOP30的企業占TOP100企業的比例是64.2%,龍頭房企在獲取土地資源方面這個優勢依然明顯。
“低價拿地高價賣房的時代已終結,這兩年感覺越來越明顯,在傳統住宅市場中,招拍掛土地的價格逐年上升,但是由于限價,我們的利潤空間在壓縮,全國房地產利潤在持續走低,到了去年已經是11.9%。”金科股份聯席總裁方明富曾公開表示,房地產行業走過了20年,大家越來越感覺到,以前的一些經驗到現在可能不太實用了,或者在失效。我們的項目利潤在縮小,賺錢變得越來越難,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
方明富進一步稱,未來房地產企業將從“狼”向“獅”走,從過去的加速起飛會過渡到未來的巡航模式,從激進的擴張轉向未來的穩定增長,而企業也將從追逐規模到思考未來如何建構生態。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