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房企尋找資金日漸艱難,頭部房企融資卻火力全開。
在歲末的這一個季度,包括萬科、中海、華潤和龍湖等頭部房企均拋出了多種模式的融資計劃,萬科ABS成行、中海再發美元票據、華潤配股融資,龍湖被上交所受理了180億元公司債——所有融資計劃特征都十分明顯:渠道多元,成本低廉。
市場份額、行業資源正在進一步向頭部房企集聚。在行業入冬之時,穩健的財務結構使得這群頭部房企能夠安然地“屯糧過冬”。對于中小房企而言,這個冬天尤其難捱,但對頭部房企,這或許是他們的大時代。
“抓緊時間屯糧”
兩天前,中國海外發展在港交所正式掛牌發行了一宗2029年到期的有擔保票據,該票據已發行規模2.94億美元,利率為3.05%。
這其實來自于今年7月中海地產在香港設立的境外中期票據計劃,在此境外中期票據計劃下,中海日后可根據融資需求,靈活把握市場窗口,發行不同規模、幣種、票息、期限的債券,提升境外融資效率。
這是中海地產在香港首次設立的境外中期票據計劃,在此之前,雖然其登錄港交所已久,但融資一直最為依賴銀團貸款,鮮少發行外幣債。
2019年7月,中海地產發行了票息為3.45%的10年期美元債,以及5.5年期20億元港幣固息債券,票息為2.90%。上述三筆融資,在行業內已是最低水平之一。
同為央企的華潤置地則在今年10月拋出了配股融資的計劃。2019年10月22日,華潤置地公告稱,持有該公司約61.2%股權的華潤集團(置地)有限公司,按每股股份33.65港元的價格,向不少于六名獨立承配人配售2億股,配股融資所得凈額約為67.2億港元。
“配股融資”是今年融資尤為艱難的情況下,不少房企選擇的一種融資渠道,但于華潤置地,其顯然不只是因為“融資艱難”,而是在行業下行之時廣積糧的一種選擇。
除了配股融資之外,華潤置地新近還增加了一筆銀團貸款。2019年11月24日,華潤置地與多家銀行組成的財團訂立一份貸款融資協議,獲授86億元定期貸款融資,為期五年。
融資環境趨冷之后,ABS也成為頭部房企籌資的重要渠道。12月2日,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萬科-國信證券購房尾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第十二期項目狀態更新為通過,該項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為ABS,由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擬發行金額為11.5億元。
據“鎂刻地產”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萬科今年下半年以來已經發行了總額超過35億元的ABS,萬科也一直是ABS的發行大戶,據天風證券統計,截止至2019年7月,萬科的ABS存量發行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
“有錢才能過冬”
頭部房企的融資動機與中小房企求生存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
一名長期跟蹤A股上市房企的分析師告訴“鎂刻地產”記者,“越是過冬越是現金為王,一旦天氣越來越涼了,還是手里捏點錢的好。如果成本不高,那就圈點錢吧,留著還能橫向收購一些快撐不住的小公司或項目,擴大地盤呢,這年頭不怕錢多。”
“成本不高”“不怕錢多”或許是這些頭部房企融資渠道全面鋪開的重要緣由。無論是中海、華潤或是萬科,其融資成本都算是這個行業的最低水平,負債率也一直保持在十分穩健的范疇,即使是杠桿率微升,也足夠御寒。
拿錢之后,規模擴張就更有底氣了。事實上,上述幾家房企,雖然在財務結構上保持安全,但在過去幾年一直免不了因為“穩健”而錯失機會的指責,因而在資金面管控偏緊的情況下,或許成了它們規模躍進的機會。
華潤置地在拋出配股融資計劃之時就毫不諱言,所籌得的資金中,60.5億港元用于購置及開發與本集團項目有關的土地;約6.7億港元用于該集團一般營運資金用途。
中小房企融資多數是“借新還舊”債務置換,而財大氣粗的華潤置地就豪氣地表示,配股就是為了“買地”。
最會賺錢的中海又何嘗不是,它的凈負債率上升已經說明一切。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海地產的凈負債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但今年年中,這一數據被刷新到38.3%,這歸因于中海在土地市場上的積極。
據中指院的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海地產斥資928億元拿地,這一數據僅次于萬科、碧桂園和保利發展,在土地市場上,中海地產露出了兇狠的一面。
但這或許就是時勢贈予他們的機會。“中小房企耗不起的,頭部房企份額會更加集中。”一名港股分析師指出。
上述分析師續稱,“如果說過冬,多拿點錢不一定就好,畢竟還是有利息的。但如果是頭部企業,那就要看得更遠一點:過冬是對融資成本高的中小房企而言的,對于頭部企業來說,可能是機會呢?對手撐不住了,自己還行,那就是機會,吃掉他們!”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