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av_欧美精品在线一区_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_日韩欧美三区_日韩中文字幕一区_伊人网在线综合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地產頻道 > 地產行業 > 正文

圓桌論壇二:資本+科技賦能下物管行業如何走?

2020-12-25 18:13  來源:證券日報網

    圓桌論壇二.png

圓桌論壇二

    主持人:下面進入到第二場圓桌論壇,今年地產+互聯網催生了800億美元市值貝殼,這兩年物管行業紛紛通過科技賦能,幾位嘉賓提到了,如果科技賦能加上資本的翅膀結果將會如何,第二場論壇主題叫資本+科技賦能下物管行業如何走?

    下面有請:

    世茂服務控股執行董事兼總裁葉明杰

    鑫苑服務CFO黃波

    新城悅服務集團首席戰略官兼董秘尤建峰

    特斯聯副總裁謝超

    圍繞資本和科技雙重疊加怎么給行業帶來更多的驚喜,所以也是為了節省時間,一開始我提兩個話題,這兩個話題各位可以做一個選擇題,兩個話題各位老總各挑一個話題回答。

    第一個話題分拆上市潮還會不會繼續?

    第二個話題物管行業是不是還是投資者眼中躺著賺錢的行業?

    尤建峰:這個問題其實我當時征求意見的時候稍微查了一下資料,今年是上市的18家左右,然后另外查了一下前30強地產公司背景物業公司上了17、18家了,剩下不是特別多。我又看到另外一個比較很客觀的信息,聯交所在征求主板上市條件正在征求意見,從原來上市前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2000萬到3000萬港幣,提升到5000萬到6000萬港幣,提升是非常大的提升,征求意見在2021年7月1號正式落實,如果按照它的這個條件,對應的管理面積在管面積,不是合約面積,管理面積在2000萬平方米以上才有機會做到5000萬到6000萬凈利潤,所以在我們看來,要么就是相對來說規模比較大的前三十前地產背景物業公司,要么在一些特色行業里面,或者在一些市場化程度做得比較好的第三方物業公司里面可能會有一些機會,如果要說是不是有上市潮的話,有可能明年到三季度可能還會有一波,因為7月1號執行這個政策,是從7月1號接受表格開始,再往以后基本沒有。

    主持人:您的明確判斷到明年第三季度,基本上差不多。聽一聽黃總的想法。

    黃波:我順著他的話題講,現在來講我感覺如果從上市公司地產下屬物業公司來看的話,我估計可能排名前50的地產物業公司都有自己上市計劃,所以你問未來的上市潮還會持續嗎?我覺得它一定會持續,因為現在無論是地產物業公司,還是市場化的物業公司也都希望通過資本市場力量幫助支撐驅動。但是我覺得現在有一些企業確實對于上市之后未來發展以及上市對自身企業成本的增加還是缺乏一些考量的,因為我們在接到一些中小物業公司,希望能夠在近期上市,但是像剛才講的,中國香港上市目前一個門檻已經在明年7月份開始,很多企業在今年中小企業實際上市對它關閉掉的,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中小企業目前還是在發文成立所謂香港上市工作組,這個問題,現在企業很熱,但是還需要慎重。

    主持人:看起來前途美好,但很多事要具體來算一算,才能把握政策的紅利。我們請葉總。

    葉明杰:他們兩個都講了上市。我講第二個。我認為,你剛才講的“躺著賺錢”,肯定是拼命賺錢。

    主持人:快速奔跑。

    葉明杰:物業行業剛剛被資本市場認識,那個時候覺得只要是物業股票上市都漲得很好,但現在慢慢的會發現它不一樣了。特別是下半年我們上市的壓力就比較大。資本市場,前面很多的行業大佬在講,最好是母公司不要錢,PE高;第二,市場拓展了,少花錢了;第三,收并購花錢多,風險大,所以PE低。我看了一下,資本市場的估值幾乎就是規模、毛利、凈利,所有的估值模型搭建我看基本都是圍繞這三個方面。

    未來的挑戰在哪里?像我們這樣的企業,我覺得有兩大方面。我個人感覺從資本市場和物業行業來看,資本市場要慢慢的從原來傳統的,不是說母公司給的越多PE就高,長遠來看還是要看自身,大概是這么一個情況。

    從物業企業來看,我覺得有兩大方面:

    第一,如何突破規模的天花板?這個很關鍵。規模的天花板在哪幾個方面突破呢?

    1、現在還是相對粗放的,怎么精細化管理?以前物業企業很多是總包,再分包給四保業務,這種到一定程度以后已經沒有再進一步盈利的空間了。后面往哪里走?往信息化走,提高效率。你又會發現,現在頭部企業都在走信息化,這個空間越來越小。再進一步往哪里走?往精益化、標準化走,現在處于行業生存轉型期,這是第一點。

    2、現在收并購有很多企業,為什么資本市場不喜歡?因為風險比較大。但反過來,如果收并購的企業回報價依然很大,而且風險也可控,是不是資本市場就會喜歡呢?大家說整合,我們說一體化、運營能力。從長遠來看,這些還是要解決的問題。

    3、現在很多都做增值服務,前面很多人講了,實際上To C的增值服務很難,但是ToB的增值服務,或者ToB再ToC的增值服務相對簡單。類似這樣的,對于不同的物業企業自己去選擇,要小處著手,而不要大量快上,倉促的布局風險很大。這是第一部分。

    第二,要解決什么?創新。實際上創新圍繞兩大方面,一個是運營管理創新。這個要解決什么問題?我們內部一直講,還需要看科技創新是不是能夠解決業務,而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這個很關鍵。第二,現在很多的新業務、新賽道還是處于探索階段,包括城市服務。城市服務在我看來有兩大方面:一是保證系統運行穩定,路面系統、供水供電包括垃圾清理等等,還有一個是秩序,城管的秩序,保證秩序能夠穩健,這是傳統的城市服務。但物業企業進去又延伸了城市的增值服務、空間管理、場地資源利用,這些服務跟傳統的服務不一樣,包括To C端、ToB端的服務。

    在這幾個方面看,這些業務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一個綜合的成熟模式,這些模式的探索需要有先行者,同時盡可能的小處著手,不要一下子觸手太多,對于上市企業來講還是有非常多風險的。

    我在總結未來怎么樣讓行業能夠持續增長,一個是規模,一個是創新。

    主持人:謝謝。葉總說的邏輯非常清晰。條理非常縝密,世茂服務成立于05年,到今年15年的歷史了,在管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整體行業還處在初級階段,才有了您的兩個層面進一步挖掘和增強。

    謝超:我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么?因為我是今天在臺上唯一一個科技企業,在過去幾年時間里面,每一次物業相關論壇當中科技企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恰恰是物管行業從躺著賺錢到積極賺錢這樣一個轉變,科技企業變成了一個受害者。

    主持人:來訴苦的。

    謝超:為什么有這樣一個變化,應該這么講,有一個句話叫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科技企業滲透到物管企業的過程,隨便一家物管企業科技部門的人數數以百計,甚至有獨立科技部門,有獨立的科技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科技團隊深深刻入到整個物管體系。

    主持人:必須有的團隊。

    謝超:必須具備。

    主持人:而且相當重視。

    謝超:這個過程就是我說的合久必分過程,后來發現科技企業沒有土壤,后面還有半句話分久必合,為什么這么講?整個物管體系和場景越來越復雜,復雜程度超過任何一家物管企業能去打造數字化的過程,現在可以圍繞智慧社區和智慧產品可以做,物管企業可以支撐得住,當我們把整個物管業務領域從躺著賺錢到積極賺錢邁入到整個城市服務階段的時候,再由物管企業打造科技平臺,完整的科技體系是很難支撐,我相信在未來有一段時間會發現它是一個分久必合的過程。

    主持人:謝謝謝總,謝總說的都是實在話,大概意思你們先干吧,你們干到一定程度,你們干不了還得我們來干。沒有關系,現在這個時代就是融合時代,融合到什么程度呢?可能你幾年前壓跟想不到的行業融合到一塊去。

    第三個問題,隨著管理面積擴大,其實也說到科技,科技系統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個問題恰恰不準備讓謝總回答,我準備聽一聽物管公司的老總觀點,請兩位,先請葉總。

    葉明杰:科技數字化談了很多,我一直覺得物管行業數字化程度很低,它甚至低過于地產行業,我看了很多行業,地產行業也是屬于低數字化,哪一類數字化程度高呢?我們認為消費頻率越高,越高頻越低客單價,你會發現數字化程度越高。

    主持人:因為數據量大。

    葉明杰:數據量大是一個方面,第二還有一個致命的,大數據或者數據做什么用的,它要解決是一個精準,但是我在地產干了很多年,它就沒有辦法閉環,沒有辦法閉環解決不了精準問題,比如說地產公司蠻有錢的,地產營銷其實上是可以在哪個平臺搞了很多,但是這個客戶成交沒有成交,為什么沒有成交,你的數據沒有閉環的。

    第二,現在我們的土地市場一直在做完全市場化,競拍組團,但是很多的定價其實是行政化的,怎么數據化?這是地產的原因,地產標準化程度高。地產做數字化時間早。那么物業呢?我們做了很多年,物業的標準化其實是沒有的,沒有標準化,沒有標準化何來信息化,所以業內的問題是這樣,但是如果解決了標準,我們前面講管理要精細化,先標準化再能夠精細化才能夠數據化。

    主持人:有法可依。

    葉明杰:實際上把現場業務做標準,我們做的網格化,我們現在沒有做到更多標準化,現在是一個模塊標準化,也是一個標準化,和之前不一樣,標準化程度高了很多了,它就會具備一定的數字化技術,不然沒有數字化。我想說未來的數字化也要解決精準問題,實際上就是解決效率問題,第二解決服務體驗問題,對于物業行業來講能夠把這兩個問題解決,數據化程度很高,現在也有數據化應用,不是沒有數據化應用,現在數據化應用應用在哪里,應用在對內管理這個環節,但是這個數據化應用相比較我們講的數據化應用,類似于消費品這個數據化應用比較窄。

    這種數據化應用未來會在服務上,會應用在哪里?我一直理解它不是大家講的O2O模式,這個是屬于高頻,不是物業公司干的,物業公司應該干什么,干服務提煉型的,這種是不能被這種線上電商所替代的,這些業務才是你的強項,所以在這個上面大數據要解決的是什么,就是客戶畫像問題,作為十億流量大家講了很多,對客戶進行多維深度畫像,同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定制化服務這個很關鍵,這個問題能夠解決我們整個增值服務就可以形成。

    基礎標準未來發展需要大家努力把它從標準慢慢走向精細化再數據化,實際上是整個業務在線,這是一個發展過程。第二個它的應用應該是從我們自己的對內應用開始。再到增值服務,增加收入,但是也要聚焦,不要說賣生鮮類的,實際上很難。類似于高頻低客單價格盡量不要去做,但是可以給客戶做一些更好的服務。

    主持人:謝謝葉總,葉總邏輯縝密到什么程度,電視臺就喜歡您這樣的嘉賓,您最后總結剪完可以擱在新聞里播,前面大段陳述放在專題里擱,他等于做了地產又做了物業,一個項目全周期都經歷了,地產帶來什么啟示可以用在物業上,物業有什么優勢對地產有什么幫助。尤總講一下科技數據系統未來怎么賦能。

    尤建峰:科技的概念應用在物業里面在17、18年在市場上和物業行業里面交流比較多,再往前有幾年關注外拓,有幾年關注社區增值服務,科技變成一個默認必須要做到的事情,所以其實對于物業公司來說,實際上科技應用一方面是像所有企業一樣有內部管理一個需要,這個其實誰都是一樣的,內部管理經營決策。葉總說到在物業管理的面向客群業務管理系統方面坦率說的確存在業務標準化不夠,甚至因為物業行業它是一個存量行業,又面臨大量的老小區是面向客戶業務特別好的,它的更新改造其實面臨非常大的成本投入,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但是其實我們要反方向去看,對于很多地產背景物業公司,它可以給地產公司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讓地產意識到有一些場景的應用是非常有利于業主體驗,也非常有利于物業公司提高管理效率或者是給未來各種經營有很多很好的條件。我們現在有很多新的小區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了,它在客戶體驗方面或者是小區管理方面,比如現在很多新的小區已經用了這種視頻智能分析的系統,我相信這個系統實際上物業公司現在已經在用了,這個概念在18年左右提出來的,它就是可以在相對分辨率比較高的攝像頭,可以抓拍到物業公司原定設定異常場景,比如車輛排隊比較長了,垃圾溢出了,比如說不該出現人的地方出現人了,有人闖入了,可以非常好的把異常的情況派送給相應服務人員,很快做相應響應,使得整個客戶體驗和物業管理效益有一個非常好的提升。我應該這么說,如果面向未來的話,其實在我們面向客戶的體驗,以及面向物業現場管理方面做到極致之后,另外一個方向就是前面像李長江總講到的,他們已經開始在做了,對于客戶大量標簽,能夠把業主和住戶標簽化,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功能呢?今天上午我去參觀了19年特別特別火的時候,我們勁松老舊小區改造的項目,給我印象特別深刻,他們就能夠做這樣一些系統的設置,但是實現不是特別難,但是他們就是想到這樣一些方案,他們能夠把每一個通過點進行面部識別,知道哪一個老人多久沒有進入小區了,如果這個老人時間太長了,可以進行通知。老舊小區改造的時候,老年人占了40%,有很多跟老人相關服務的需求。

    主持人: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尤建峰:所以面向未來更精細化的運營的話,它需要物業公司在針對我自己這個客群我要開發出更多一些應用的場景,可能給每一個業主有更多的標簽,然后能夠做更多的貼近的服務,有些服務會為物業公司帶來價值。

    主持人:是為了增強品牌黏性。

    主持人:謝謝尤總,我覺得舉的例子特別好。你說這事難嗎,也不難,主要是創意點得想到,對于小區日常服務的管理當中會發現,通過小的科技手段就能夠幫助你規避很多風險,而且能夠幫助你給整個小區帶來大家特別關注的需求服務提升。對于小區來說,不管是老人本身還是子女、家屬,都關注這個問題。原來沒有人臉識別的時候,可能只能打電話等等,個體之間或者家庭之間去實現,但現在有了這個之后,整個社區的管理都可以實現。

    下面這個問題,資本和科技賦能之下,物管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會如何?這個問題先問一問黃總,您跟我們說一說,在雙重的賦能之下,您覺得將來新的競爭格局有沒有出現新的變化?

    黃波:現在已經能看到這個變化了,就是馬太效應,有資本疊加的就能夠去招引市場關注,有品牌,有人才,有硬件投入,能夠擴大更大的市場。

    主持人:是全方位的。

    黃波:對。剛才講了資本+科技,我認為未來對于行業集聚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可能就不再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做,是一個集團化公司的合作,是幾千萬平方米級的,未來甚至上億平方米的合作都會紛紛出現,也就是龍頭企業,現在可以看到頭部企業,但在未來真的會突現龍頭企業。

    主持人:面對這種競爭。比如說,我們作為已經在競爭大潮當中的物業服務企業,您覺得咱們怎么做呢?

    黃波:我們就是夾在中間上不上、下不下的企業。剛才有領導在說中型物業企業,其實中型物業企業在上市以后很尷尬,在資本市場好像對小而美的企業不是特別的寵愛,大家更喜歡體量更大的、母公司更強大的企業。對于中型企業來講,一方面,對于資本市場部分只能把自己的業績做好,扎扎實實地做,實打實的拿業績說話。另外一方面,站在行業的平臺上以后,我們也一直在關注行業的動態。所以對下來講,我們是在拼命做全維,尋找新的機會。另外一個方面,行業一旦格局發生變化,像中型企業要么就進入到頭部,要么未來真的沒有腰部,只有腿部和頭部了。對于我們來講,我們當然想進到頭部。

    主持人:一場比賽都不爭工廠了,在兩邊打來打去。

    黃波:很可能是這樣。

    主持人:我們祝福鑫苑早日進入頭部,再接再勵。下面再來問問謝總。我這個問題是資本+科技的雙賦能,您看您怎么聊。

    謝超:我覺得從科技賦能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情況,我三個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趨勢。物業公司從傳統的社區場景現在開始往外拓,慢慢走到城市服務這個場景。剛才講了很多科技手段,所謂科技賦能都是圍繞社區場景。但是,恰恰當我們需要邁到更多、更大的場景的時候,比如走到城市服務場景的時候,科技賦能能做什么?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事情。

    為什么大家說今天科技公司越來越少的能參與到物業公司的場景中?是因為物業公司已經在自己的場景中做得非常成熟了。我已經不好意思跟物業的老大來講,我們曾經作為科技公司在物業公司里有什么想法,因為我們不專業,我們對這個行業不專業。但是,同樣的問題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我們原來考慮的是社區單一的場景,包括特斯聯在內,2016、2017年在做的事情。我們現在同樣的,從2019年開始走到了整個城市升級。我們定義的是如何建設一個全新的數字城市。城市這么多場景,科技公司能做哪塊?能參與到數字城市建設的哪個環節?這個問題就變成了,如果物業公司未來要變成一個城市的運營方,我們是想變成單純去接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還是真正變成一個數字城市的運營者?這是有質的差別的。同樣,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我們只是做一個單一小場景的微小科技公司,還是變成一個數字城市的建設參與者,這同樣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話題。

    主持人:高度和深度都不一樣。

    謝超:是,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我相信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希望摘取科技領域的皇冠,就是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同樣,所有的物業企業都希望變成數字城市時代的運營者,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點。

    第二,傳統思路,也是發展數字化的趨勢。傳統有了社區的場景,有智慧社區的數字化系統,再基于數字化系統進行賦能,提升運營效率,這個方式已經落伍了。這個看法是非常傳統和被動的。我記得剛才有一位大佬在分享的時候,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被動接受物業需求的,我覺得思路是一樣的。在科技公司的角度來看,整個數字化體系的建設和科技賦能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我根本不考慮數字化系統的問題,我們講的是一個數字孿生的社區,數字孿生的商場、數字孿生的城市,就是融合在一起,不再分說如何賦能、如何建系統,這是我要分享的第二點。

    第三,如果往數字化城市也好,還是往數字化物管,更多場景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陷阱。數字化的建設有三種情況:

    1、當我們要外拓一個新的數字業務的時候,或者新的城市業務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匹配對應的數字化系統,比如說做城市服務,一定要跟著城市服務的數字化平臺,這才是核心競爭力,否則的話我們跟傳統的華為公司有什么區別。

    2、在傳統的物管公司的服務場景里,上這套無人系統也好,還是什么系統也好,確實能給我們帶來效率的提升。

    3、即便投入了看上去很好很美的數字化建設,科技的產品和系統,實質上是沒有給我們帶來效率提升的,反而給我增加了負擔。恰恰是在整個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往科技賦能也好,數字化發展賦能過程中,這三種情況是最多的,如何判斷這種情況是很有意思的一點。

    最后舉個例子。剛才尤總提到了關于人臉識別識別老人居家看護的環節,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話題。這個方式在人臉識別出來之前,十年前就已經實現了,他們怎么實現的?通過門禁卡。只要門禁卡48小時沒有出入的通勤記錄,也同樣可以判斷。科技進步之后,是有一個質的提升嗎?未必是。

    主持人:這種方式,比如說從門禁卡變成人臉,大家會覺得更鮮活,接受起來更容易。

    謝超:現在另外一個趨勢,大家不愿意接受人臉識別也一樣。這個方式是左右兩面。

    主持人:創新和背后的風險,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永遠是相輔相成的孿生兄弟。

    謝超:我舉這個例子的核心不是在說風險的問題,未必能在所有的場景中都要用科技進步之后的產品,用一個非常成熟的、低成本的科技方式也同樣可以實現管控手段,這對物業公司來講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主持人:謝總的意思是,方便了也沒有覺得多方便,風險還增加了,不一定需要用這個東西去做這個事。

    謝超:當然,作為科技公司肯定不能承認這一點。

    主持人:我相信謝總所帶的特斯聯是特別好的科技公司。為什么呢?因為我是科技大學畢業的。我跟他在這兒聊,我就想起上學的時候采訪我們學校理工科學生的感受。他的表達是一個科技人才的表達方式,說的特清楚,而且還有自己的生動案例,有自己過往的經驗,講得特別好。

    進入到最后一個話題,雖然意猶未盡,未來行業會不會誕生類似于貝殼這種平臺化的企業,因為我們開頭拿貝殼說的事,貝殼800億美元市值讓人注目。先從尤總,您覺得有沒有這種可能性?

    尤建峰:這個話題挺大的,貝殼的想法是整合整個行業,具體的做經紀的經紀人,把所有的信息整合在它的這個平臺,我想來想去,物業行業我個人覺得還是蠻難的,可能會出現規模比較大的企業。

    主持人:剛才黃總是看好的,反壟斷都整出來了。

    尤建峰:我是覺得平臺型的企業本身是要為整個行業服務,但是我覺得因為現在這個行業最終走向一個相對集中會提升,現在程度很低的,但是還是會有幾個大的集團會有分割的狀態,很難說有一個平臺大家都認可這樣一個平臺潛入進去。所以我是覺得偏微觀一點。

    主持人:這個話題尤總滅燈了,黃總呢?

    黃波:我覺得這樣,貝殼和鏈家我們能不能對它理解一個是平臺現象公司,一個是平臺服務公司,你剛才要不要成為一個壟斷行業或者龍頭企業的時候,我們對標貝殼這個話題有一定的爭議在于,貝殼本身是平臺化的,更多注重是客戶資源,真正線下服務倒是相對弱一點,是鏈家的,如果把這個問題改一下的話,我相信尤總一定會支持,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物業行業的鏈家。

    主持人:如果是這個話題,尤總您覺得會嗎?

    尤建峰:現在已經有幾家了。

    主持人:燈已經亮了。回答有沒有可能出現鏈家?葉總。

    葉明杰:我是覺得不會再出現跟貝殼一樣類似的企業,大家在講貝殼我就在想貝殼到底是什么樣的公司大家有沒有搞清楚,我在去年開始對它有一些了解,之前還不是很了解,去年我了解了,你看貝殼,貝殼怎么來的?貝殼以前是鏈家自己多年的基礎能力,通過線上化形成了它的ACN網絡,解決什么問題,解決業務層面標準化的問題,分十個節點拆分拆掉了,從哪里切入呢?從經紀人之間惡性競爭。

    主持人:把它明晰了。

    葉明杰:它怎么玩呢?這個平臺還是玩數據,提升效率,提升服務體驗。第一個環在ACN,ACN怎么做的呢?ACN進入到一個城市以后一定要有一定技術規模,當時左老板怎么做呢?收并購這就是簡單的手段,20%說能夠自己轉起來,轉起來有數據,數據解決什么問題,解決了效率問題。解決效率問題就在解決什么問題,解決服務體驗問題,形成閉環,再對ACN網絡形成閉環增加規模量,你看它的邏輯是這樣,有一個基礎流量。

    有一個密度濃度,物業企業現在大家都在講方向(結構性),我跟你講不成熟,而且聚焦于區域也不行,現在看一下我們以前講聚焦區域是不對,應該聚焦城市,最早講聚焦街道型做不到,太牛逼了,太超前了,你定了這個戰略,是不是在這個實際點,你會發現,它如果說能夠聚焦到城區,也能夠類似于貝殼有一些基礎量,是不是能夠轉起來,是不是解決效率問題,效率問題是不是可以降本。前面在講,這個要增長物業費我覺得太難了,如果一個物業企業要增長,物業費提高是太難了,基礎物業還是比較難的,不是靠后面增長,就像它還有一個方式就是降本也一樣,實際上還是提高毛利率,就兩個方向,我理解是兩個方向,當然牛逼的是它有基礎物業,還有一種是增值物業,其他是其他賽道,不是你想做就做的,你進入越多,你可能存在風險越大。

    主持人:進入賽道未必跑得起來。

    葉明杰:我在想物業行業,你剛才講資本,資本+科技,實際上資本這個東西就是雙刃劍,你拿資本的錢壓力很大,你說資本+科技干什么,逼著你的轉型升級,不逼著你的轉型升級怎么辦?你還是拿著資本,再加上科技做賦能,我認為壓力很大,這個錢不是白拿的,它天天逼著你做業績,趕緊賺錢,趕緊漲,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最終逼著你一定轉型,如果物業一定轉型一定往這個方向轉,貝殼是什么公司呢?是運營賦能型,它不是完全像電商這種平臺。那個時候實際上不是說愿意就行,而是逼著你,不愿意也得愿意,你看貝殼的邏輯,很多小的經紀公司不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得淘汰,賺不了錢,經紀人都走了,跑了,實際上是這個邏輯。但是你也發現貝殼我也不害你,沒有關系,你也不要認為我進來把你給坑了,沒有,就是合作,物業合作現在要合作,不要大家都把這個墻樹起來不太好,我理解大家在增值服務在各個產業鏈方面做深度,從我們自己行業里面做,不是說這個是我的,我原來跟他們講,如果幾十萬業主這個算蠻大的規模,剛才長江總說1000萬,小的就是幾十萬業主,我們一兩百萬,就算兩百萬這些數據真的很牛了,我們講客戶用戶數據,看淘寶和騰訊有多少數據,你這點數據對于它來講真的是毛毛雨,不是什么大問題,這個叫運行機制,你的運行機制不行,所以這個合作上面得有機制,通過機制整體提高,大家應該做合作。

    主持人:我建議鼓掌,葉總說的特好,要團結起來,其實信息化時代你想太強沒有那么容易,關鍵是尤總老皺著眉頭,您聽完之后有什么感想?

    尤建峰:葉總他的思路比較開闊的,我前面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把墻蓋起來,一直在倡導社區增值服務的聯盟,物業公司如果能夠聯盟的話,對于物業這個行業更好,讓這個行業更好抵御像美團這種,對這個行業會更好。

    主持人:同意,最后請謝總來說說,因為貝殼科技公司,從科技行業角度分析文戲。

    謝超:文人相親,在我的能看到未來里面,其實是沒有像貝殼這樣企業,太久的生存空間。因為貝殼數據層次太強,它沒有真正自己的實際場景,沒有真正物理值,在我看來未來里面會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在單一場景里面非常深度的專業的垂直服務商,包括數字化信息化在內,這是做小而美的企業,這種數據的深度不是你搭一個平臺,具備這種場景具備的,你必須對這個場景具備掌控力,而且可以深度下去這是第一個方向。

    第二個發展類型,是轉化成一個真正城市運營商和運營者,變成一個非常偉大的企業,同樣因為我們做一個城市運營者,數字城市運營者,同樣數字的深度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在我看來這樣兩個方向才有最大的空間,而且我相信后者在數字城市運營者上面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

    主持人:謝謝!最終其實專業化這種深度是必須的,很多事深入下去之后才能不斷找到新的價值點,掌聲感謝四位,一起合影!

-證券日報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精品日本 | 亚洲午夜在线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黄 | 黄色一级片看看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成人天堂一区 | 狠狠狠狠狠狠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国内|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 一级性色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黄色高清网站 | 欧美一级免费高清 |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 在线成人www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91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美女久久久久 |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 亚洲欧洲成人 | 免费骚视频 | 久久成人久久爱 | 亚洲a在线观看 | 国产高潮久久 | 九九av|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 97久久久| 国产在线三区 | 网站av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 | 天天澡天天狠天天天做 | 国产精品视频专区 | 色接久久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