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用時18個月,融創中國(以下簡稱融創)完成境外債務重組全部流程,成為首家完成境內外債務重組的大型房企。
11月20日晚,融創發布公告,宣布境外債務重組各項條件已獲滿足,11月20日起正式生效。至此,融創整體化解約9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風險,成功降債45億美元,經營基本面將迎來好轉的契機。
“化債闖關成功,意味著融創在境外公開市場2-3年內無剛性還債壓力,暫時沒有二次‘出險’危機。同時,化債也帶動權益資本增加,修復資產負債表。”鏡鑒咨詢創始人張宏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融創需抓住經濟恢復及各地利好樓市政策集中釋放期,做好保交付及銷售工作,穩住經營現金流基本盤,再尋機重回房企融資白名單,恢復上市主體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
考慮不同債權人訴求
用多種工具處置債務
在業內看來,和境內公開債相比,境外債的重組難度更高,比如債務規模可能更大,債權人結構更多元且分布全球,境外法條、票據發行的不同要求等。
從化債路徑來看,2022年12月,融創推出境外債務重組框架,公布債轉股+發新票重組方向;今年3月,公布重組方案,并獲持倉超30%的債權人小組同意;5月,債權金額超過87%的債權人簽署重組支持協議(RSA);10月,中國香港高等法院批準海外債重組計劃;11月17日,融創“預告”了11月20日為重組生效日;11月20日,融創境外債務重組正式生效。
根據11月20日晚間的公告顯示,融創債權人約百億美元的現有債務,將被置換為新票據、強制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債券、融創服務的股票,分別對價57億美元、27.5億美元、10億美元、7.75億美元。新票據、強制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債券3種產品預期11月21日在新交所上市。
有消息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融創債權人結構復雜,2019個主體涵蓋了長線基金、對沖基金、商業銀行、以及個人投資者。在制定方案時,融創對所有債權人一視同仁;方案充分考慮了不同債權人的訴求,提供了留債展期、可轉債、強制可轉債、融創服務換股等多種靈活選擇。在已獲得高達87%債權人的RSA支持后,考慮債權人認購意愿,提高強制可轉換債的認購額度、同時調低轉股價格,使其更加貼近股票現價、以便更快實現轉股。
“融創的化債方案用了四種處置方式,從債權和股權兩個角度化解了存量債務,相關新債務工具也具有較好的流通性。”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說明公司與金融機構、投資人等債權方的溝通協商行之有效,也意味著房企在債務處置和風險化解方面有所突破。
化債方案之所以能取到成功,背后有著多重因素。張宏偉向記者表示,首先,宏觀經濟環境正處在恢復通道中,利好樓市政策頻出,對民營房企紓困化險提供有力支持;其次,融創土地儲備多在一、二線城市,多位于本輪新房銷售韌性較強的城市,在北京一個項目就能為其貢獻數十億元的銷售額,增加了債權人對公司恢復正常經營的信心;第三,在部分房企“躺平”心態下,融創管理層不斷努力化債的態度,得到債權人認同。
張宏偉進一步稱,融創化債方案的細節和模式,對其他房企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比如與不同金融機構達成一致的難點在哪兒,本金和利息如何處理等。從11月21日公司股價開盤表現來看,其境外化債方案的正式生效,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業信心。
仍需盡快恢復正常經營
穩住經營現金流基本盤
在房地產市場下行周期中完成債務重組,對融創至關重要。但債務重組的本質是以“時間換空間”,對于出險房企而言,獲取寶貴時間后,仍需盡快恢復正常經營狀態,改善經營現狀,回歸正軌。
那么,融創接下來該聚焦哪些方面努力?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一,盤活存量項目,保交樓;其二,加快銷售促回款,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其三,盡快恢復組織機能。
“當前,保交樓依舊是房企經營的底線,對于現存停工項目,出險房企需盡快引入資方,確保項目順利建設施工,保障及時交付,恢復購房者信心。”劉水進一步稱,同時,出險房企應緊抓“因城施策”窗口期,加強較好項目的銷售去化力度,快速回籠資金,只有持續的銷售回款,才能保障現金流入,增強償債能力。
據融創方面透露,目前公司未售土儲貨值約1.38萬億元,七成在一、二線城市。后續仍有大量優質項目入市,尤其是上海董家渡、黃埔亞龍兩個新項目入市,北京融創壹號院、上海未來金融城還有加推,單這幾個項目未售貨值就有1500億元左右。
“上述北京上海項目是否能實現熱銷,值得期待。當下,對融創而言,境外債務重組成功會緩解兩三年內的償債壓力,但經營回歸正常的核心是穩住經營現金流盤面。此外,公司仍需將有限的未受限制的資金用于‘保交付’,才能避免信用品牌進一步惡化。”嚴躍進表示,至于公司是否能重回融資白名單,真正走出困境,還有待后市觀察。
(編輯 上官夢露)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