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薌逸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10月9日消息,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召開全國保交房工作推進視頻會議。會議強調,要加大“白名單”項目把關、推送、問題項目修復以及貸款投放力度,切實滿足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各級專班、金融機構要增強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進一步推動協調機制“擴圍增效”,擴大“白名單”覆蓋范圍,確保合規房地產項目“應進盡進”。
在國新辦10月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談及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具體舉措時提到,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
自今年1月份建立以來,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以下簡稱“協調機制”)為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提供了精準支持,在推動保交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當前,在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背景下,通過擴圍、增效,協調機制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協調機制落地見效
協調機制正在落地見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國新辦9月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目前,商業銀行已審批“白名單”項目超過5700個,審批通過融資金額達到1.43萬億元,支持400余萬套住房如期交付。在協調機制的帶動下,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擴大。
經過各地各部門的持續推進,協調機制已在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另外,各地房地產融資“白名單”還在不斷擴圍,更多符合條件的項目被納入協調機制支持范圍。
9月30日,廣州市房地產融資協調工作小組辦公室發布了關于推送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項目清單(第四批)的通知,一共6個項目入選。除廣州外,重慶、惠州、淮安等城市也于近期完成了第四批房地產“白名單”項目的推送。
“白名單”在擴圍的同時也在增效。對于已經進入“白名單”的項目,貸款審批投放力度不斷加大。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近日發布的消息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已有152個房地產“白名單”項目獲得授信284.6億元,其中132個項目獲得放款139億元,有力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推動項目加快建設。
在協調機制的引導下,金融機構在滿足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等方面持續發力。興業銀行日前稱,截至目前,該行已完成近100個“白名單”項目審批,投放金額超250億元,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據廣發銀行9月29日發布的消息,目前,該行已承接主辦行項目40余個,項目審批金額近200億元,審批通過率始終保持100%。
推進保交房工作
全國保交房工作推進視頻會議強調,保交房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應群眾關切的具體行動,是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有力措施。
“止跌回穩需要的是一攬子供需兩端的政策發力,并不是單獨通過需求端的刺激來把量拉起來,還要保障購房者的權益,這其中保交房非常關鍵。”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協調機制是推進保交房的關鍵一環。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推進保交房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需要進一步擴大“白名單”覆蓋范圍,并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合規房地產項目“應進盡進”、“白名單”項目貸款“應放盡放”有助于解決項目融資問題,推動房地產項目建設施工及竣工。
目前,已有地區提出將進一步擴大“白名單”覆蓋范圍,并對“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提出明確要求。如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7部門于9月30日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充分發揮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完善“一項目一方案一專班一銀行一審計”機制,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在建已售難交付商品住宅項目進入“白名單”,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力爭“白名單”項目融資滿足率不低于70%。
李宇嘉表示,近期房地產市場回暖,為“白名單”擴圍增效創造了條件。將更多的項目納入“白名單”,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能夠利用好市場好轉的環境,推動保交房和商品房市場好轉同頻共振。
21:18 | 友訊達: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股... |
21:18 | 溢多利:截至2025年4月10日股東總... |
21:18 | 意華股份:公司暫未與小米汽車開展... |
21:18 | 易成新能: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 |
21:18 | 依依股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00... |
21:18 | 雪峰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雪峰科技: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監事會第十九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董事會第三十次會... |
21:17 | 維遠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五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