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縣鎮金融發展論壇于2018年6月23日在北京召開。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響應國家對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文件精神、倡導更多專家學者對農村金融和縣鎮經濟領域的服務決策、輿論引導等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本次論壇上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專門成立了中國縣鎮金融智庫。
在下午的專題論壇上,參會嘉賓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各類型機構服務舉措、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科技服務舉措等先后結合縣域金融與縣域經濟、縣域金融與統籌城鄉發展、縣域金融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內容發表了真知灼見。各級政府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規劃者和實施者,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銀政合作關系。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閆坤在致辭中指出: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的血脈,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和迫切要求。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村金融帶來的機遇,首先是提高金融供給數量,通過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加強考核評估、差異化監管,推動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
閆坤表示,縣鎮金融機構要積極順應農業農村經濟的深刻變化,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在支持現代農業、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結構加快調整、拓展農業產業鏈、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等領域,發揮連接供求的橋梁作用。科技是促進縣鎮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重要推手,要把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科技引入“三農”領域,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
沈炳熙指出:鄉村振興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全國各行各業都要助力鄉村振興,應當找準機遇的切入點。作為金融部門,在幫助解決鄉村振興所需資金的時候,也將根據各類金融機構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有針對性地提供資金支持。不同的金融機構、準金融機構,可以在某一個方面為三農、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找準切入口,不僅能有效解決某個領域里的資金缺口,而且也能使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合理的收益,實現雙贏。
探索村鎮銀行的發展特色,開辟一條適合村鎮銀行發展的新模式,搭建一個新的發展渠道,是村鎮銀行人多年來的夙愿。論壇上,山東濟寧高新村鎮銀行董事長陳詳秘河南寶豐豫豐村鎮銀行董事長劉中乾對兩家銀行的成功經驗做了分享。
沈炳熙介紹,工行通過“互聯網+商業+金融”模式支持涉農企業發展。通過B2C電商平臺促進農產品上網銷售,配套供應鏈客戶線上融資,進一步促進農資、農產品銷售。通過小企業周轉貸款、微型客戶小額擔保貸款、銀政通、小額信用貸款、網貸通、經營型物業貸款、小微客戶固定資產購建貸款等產品組合,滿足借款人短期和中長期、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購建等多元化融資需求。
京東金融項目總監王瑞表示:京東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具體體現在數據農貸的核心理念是,第一,通過數據模型產生信用;第二,通過數據化的養殖管理、資金管理和風險管理去完成整個貸款過程的貸前、貸中、貸后,最終把京東金融的利益跟農民的利益高度統一綁定在一起。
京東農村金融提供產業鏈農村金融服務,推出“京農貸”信貸產品。京農貸以無抵押、低利息、放貸快等特點,解決了農戶在農資采購、農業生產以及加工銷售環節中的融資難問題。目前,數據化的京農貸已經在養殖領域全面落地,不單單幫助農戶解決了養殖中的資金問題,更在幫助他們降低養殖成本,控制養殖風險,全面提升養殖管理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京東金融已經在1700個縣、30萬個行政村開展各類農村金融業務,成長為覆蓋農村范圍最廣,服務農民數量最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同時累計服務20萬家中小微企業,發放近5000億元貸款,快速發展的京東金融正為實業創造著更多的成長空間。
談到參加本屆論壇獲得的成果時,村鎮銀行代表紛紛表示,“服務“三農”,科技是促進縣鎮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重要推手。要把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科技引入“三農”領域,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拓寬金融服務的時間和空間,解決“三農”金融服務信息不對稱和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等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未來縣鎮經濟發展的主線,是村鎮銀行在政策紅利逐步消退、自身剛成立不久就面臨經濟持續低迷壓力的最大的一次歷史發展機遇。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