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進行第二場圓桌對話,我們有請各位嘉賓上臺,請各位按照title和照片一一落座。的確是非常的辛苦,特別是我身邊的席剛總,剛剛從成都飛過來,今天早上的天氣不好,也讓航班有所延誤。還是要請場上的各位來賓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介紹一下自己所屬企業包括所屬行業最近的一些亮點。
席剛:感謝證券日報的邀請,我也是有幸第二次參加乳業論壇。上一段論壇非常精彩,我也希望我能不辱使命。
我來自新希望乳業,新希望乳業也是今年1月25號正式在深交所上市,差不多走了大半年的歷程。馬上快到三季報了,我只敢說雖然業績不一定非常的華麗,但是我認為穩健持續的發展其實帶給了新希望乳業上市后的一個主要的表現,我先講這一點。
沈小燕:首先謝謝大家,非常榮幸參加證券日報的論壇。我是來自光明乳業的沈小燕,也在光明乳業工作了20年左右的時間,是光明的一個老員工。在光明,我一直在董秘辦這一塊工作,所以跟我們證券日報證券界媒體,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很多的資本市場的分析師比較熟悉,我想用我進光明乳業時候的一個廣告詞,好牛好奶100%,我們一直堅持養好牛做好奶,謝謝。
劉鵬:我是來自天風證券的劉鵬,是食品飲料行業的一個分析師。我上次也說過,我是業內唯一一個學習食品專業的博士,對這個行業應該說還是從產業層面來說還是稍微了解得多一點。這一兩年的時間,因為天風證券也是跟資本整合,我們跟大量的上市公司包括產業資本進行了非常多的交流,所以我們希望能夠今天為大家再帶來一些干貨。
主持人:劉鵬博士讀的食品專業,加上新的維度,會給行業帶來更多的思考。喬總。
喬百君:各位好,非常感謝證券日報邀請我參加這個活動。我2011年就關注乳制品行業,之前有一段時間在中糧,中糧收購蒙牛之后,蒙牛的投后管理也是我來做的,所以有這個機會。我在中信農業產業基金,中信農業基金是中信集團下面專注在農業和食品領域投資的唯一一家基金,是一個專業性的基金。我們去年投了澳優,我們馬上也會有另外一單在乳品行業的投資,是非常好的細分品類的龍頭。我們在乳品行業有比較多的布局,今天有機會跟各位專家分享交流,以后也跟各位多學習、多交流。
主持人:喬總,乳業方向在中信農業基金里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劉鵬:我們基金2016年成立,三年多的時間做了11個項目,有2個乳品的項目。尤其是澳優的單體投資差不多20億元港幣,目前是澳優最大的股東,它是非常優秀的企業,我們非常看好。
主持人:謝謝您,沈總。
沈萌:我也是第二次參加乳業論壇。我們主要在資本市場做并購財務顧問和產業分析,乳業已經成為了國內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全國從上倒下都非常關心的這樣一個產業。所以我們對于乳業的一些上市公司,一些上市公司的運作,或者說上市公司的一些可能是海外的并購,我們也更多的關注。所以這一次陌生應該是不陌生,因為剛才茶歇的時候遇到了很多記者,可能以前都沒有見過面,也是網友,這一次也是希望能夠和上一次論壇的老朋友和這一次論壇的新朋友大家有一個交流的機會,謝謝。
主持人:謝謝沈總。第一輪互動的話題是如何看待資本和乳業企業這樣的互動,如何在新時代的情況下,讓資本更多地助力于我們的乳業企業未來的發展,實現我們的產業振興,同時也能夠實現我們的資本興盛。我想席總,您無疑是很有發言權的,因為去年論壇的時候咱們還沒有上市,今年已經上市了,不知道去年和今年您現在想要分享的,包括您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樣?
席剛:首先沒有什么不一樣的。對于一個做產業的人來講,首先是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企業本身就是你經營的質量怎么樣,這是非常關鍵的。其實一個企業無論是上市前還是上市后,短期效益的增長是沒有多大意義,企業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其實是非常關鍵的,無論是基于未上市的公司,還是基于上市的公司,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不同之處是什么?不上市的公司其實它應該來講從本身和上市之后完全不一樣,上市之后更多的是要確保公司所有的經營完全公開透明,要求整個管理團隊在經營治理中間要更好地去滿足資本市場的需要,首先要依法合規,同時對更多的投資人,要給他們呈現一個讓他們看明白的的情況,這個企業問題在哪里,長期思考是怎樣的,短期經營投資價值點在什么地方,這是很大的不同。非上市公司,其實我們更多的不需要全方位披露,就是我怎么想、怎么做。我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方方面面的東西全面呈現,這是很大的不同。
另外的不同,對于中小公司而言,融資的渠道包括方式怎么樣助力產業的發展,上市不上市是完全不一樣的。上市之后,渠道變得更多樣,方式更多元。另外,我認為可供選擇的機會更多,特別是外延式的機會大大增加。先講這兩個方面。
主持人:沈總,沈總所在的光明比起席總所在的新希望是老運動員,上市已經十七年了。
沈小燕: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資本市場上的經歷。我們2002年8月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其實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當時引入民營資本,當時是東方希望。我們還引入了達能外資。在2000年和2002年之間,也是光明乳業快速發展的時間。我們當時提出來用全國資源做全國的市場,所以當時光明乳業從上海走出去,走到了華東,又從華東再在華南、華中、華北開創了自己的基地。我記得我們當時IPO的項目就是北京工廠的建設。
第二輪融資,2012年的時候,我們通過融資建設了華東的中心工廠,也是現在最大的工廠。通過這個工廠的建設,應該說是提高了我們的產能。同時也是光明乳業從100億元增長到200億元的時間節點,也是莫斯利安快速增長的節點,對光明乳業有一個推動促進的作用。
就我的工作,我講一些體會。我們乳制品行業跟鋼鐵行業、機械行業、科創行業都不一樣,我們有一個特點,我們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跟在產品市場的消費者非常重合,有一些消費者因為喝牛奶來買股票,也有一些基金經理因為買股票開始買我們的牛奶,成為我們的用戶。所以這種融合能夠提高我們更多的知名度和關注度。
但是在優勢的時候,它是一個乘法效應;但是在危機的時候,可能就會產生兩個市場的共振,帶來更大的一個振動。所以乳制品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需要勇氣,而且也不是為了資金,更多的是自我的加壓和完善。我們從藍天白云下來到這個鎂光燈下,可能進一步來到顯微鏡下,我們只有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完善,才能360度展示給大家。
主持人:謝謝沈總,你一下子打開了我回憶的閥門,我從小在南京長大,光明是一個很高級的牌子,小時候能吃到光明冰磚非常讓人欣喜。這種情感的因素對于我們企業人來說是非常值得珍視的,同時怎么樣在傳播品牌上面趨利避害,讓企業品牌更加光大,其實這也是我們的一個使命,也是挑戰。謝謝沈總的介紹。
劉鵬從券商從業者的角度來談一下,剛才的話題您是怎么看的。
劉鵬:剛才的話題我們也思考了很多,這些年我們的工作不只是推薦股票,也做了很多的產業整合,幫助企業發展戰略方面的一些工作。多個品類都看了,從三方面來說:
首先從一級市場,確實會給這個企業在我們說的品牌渠道方面,特別是一些產品方面有非常大的幫助,通過資金注入。同時結合一些特定的方法,可以提高一個企業的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從一級半角度來說主要是管理,很多資本方伴隨著企業從一級走向二級。當企業做到一定程度,管理方會有一些狀態,可能有一些看法,你需要有效的滿足所有投資者的要求,而不只是作為你自己。一級向二級過渡中,一級半領域會有企業的管理,引入非常優秀的人才,它里面有非常多的股東,對他們其實也有非常多的賦能。包括像澳優,實際上這些公司,我們接下來的很多企業都有對他們在中期賦能的這種股東,一級到二級的過程中作用非常大。
二級市場因為是我們最熟悉的領域,我覺得它主要就是一個定價的過程,我們說的二級市場主要就是定價,就是投資者用估值,用買賣股票來定價。我們談的定價是一個強周期的定價過程,比如現在看到的蒙牛伊利估值都比年前要高很多,這其實就是市場逐漸認可它的價值。我們現在看到的像澳優,包括之前說的飛鶴,包括現在的三元,都在逐漸優化。像貝因美、光明正在改進的公司,現在市場上對它們也有估值和逐漸的優化。所以二類市場對于前邊兩個一級以及一級半的市場,進行一個自反饋的過程,通過它的定價告訴你在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做的怎么樣,所以我覺得這是從資本的角度來逼近。
主持人:謝謝劉鵬,的確提供給我們一個完全與眾不同的想法。喬總是基金方面的代表,您的角度和前面幾位有所不同,您來講一下。
喬百君:談不上什么不同,談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我很認可席剛總的觀點,我在中糧也參與企業的一些管理和運營。今天的論壇主題叫“資本賦能產業發展”,最核心的是乳品企業自身要可持續發展,這樣資本才會助力企業發展,我第一想表達這個觀點,資本和乳品企業之間的關系,不要越俎代庖,做運營和經營要靠企業來做。第二,資本是一個雙刃劍,更多地要看資本的積極作用,資本會成為一個優秀乳企的助推器,讓企業發展得更好,包括帶來公司治理結構很多的改善,包括更多的市場機會。但是資本也會成為一些乳品企業的壓力,可能是一些沒有做好資本市場準備或者有很大壓力的企業。
剛才講放到顯微鏡下看,大家去關注企業怎么平衡資本市場對短期的財務回報和長期融資占比發展之間的平衡,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我們在資本市場上也能看到很多企業因為上市得益于資本市場非常快地去發展,但是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不少的乳品企業,乳品上市公司,因為上市事實上走上了一條不太好的路,這樣的案例也還很多,大體這兩個觀點。所以總體要善用資本。
主持人:謝謝喬總。沈萌總。
沈萌:對于乳品企業來說,它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因為無論是產業端資產,還是包括品牌、渠道,再加上包括人才的激勵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對于資本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
另外,什么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跟資金市場,跟信貸市場是有完全不同的差異。資本更多的是關注整個產業的長期的發展,對于乳品企業來說,你如果想做好一個上市公司,你必然要有更多的人支持你在長期的產業發展基礎上能夠夯實這樣的基礎。所以我覺得資本市場,當然它能夠帶來助力,就是協助上市公司能夠取得一個更多的長期資本的這樣一個交易的市場。
另外,資本是雙刃劍,但是這種雙刃劍也是一個公司和企業成人禮,因為畢竟這個社會是險惡的,是現實的,沒有那么多童話。所以有很多公司,包括跟資本方、投資方的關系,可能蜜月期的時候,你是我的小甜甜,蜜月期一過,你就是牛夫人。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這種資本的關系,大家是很現實的,很務實去看,而不能說當你對我有用的時候,我就張開雙臂歡迎你。當你對我不利的時候,或者是我們產生一種矛盾的時候,我們動不動就把離婚掛在嘴邊上。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資本市場,這都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很現實的話題,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對于上市公司外部給予的壓力,你可以進行公司治理結構的調整,你可能做更多的透明化,很多企業都認為這是我額外的成本,我以前沒有上市的時候,我想怎么做怎么做,我沒有那么多監管的壓力。但是如果你這個企業想發展,想成為一個打造長期的企業,你前面做得越透明,前面做得越規范,你后面在起跑甚至騰飛的時候,面臨的困難和陷阱就越少。
所以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對于乳品企業,不單單是帶來資本,帶來長期發展資本的問題。還有是能夠帶來更多維度、更多角度的這樣能夠讓你更加健康,能夠讓你更加發展完善這樣外部共生的關系。
主持人:好,謝謝沈總。很多乳企業以前的出身相對小一些,村里擠出奶賣給隔壁老王就行了,現在無疑不是這樣的格局了,賣給更多的老王和小王,所以一開始這個基礎打得好不好,包括財務習慣、關聯交易等等,都可能對未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是否有一個志向高遠的追求,決定未來能走多遠。
我們看一下第二輪對話,第二輪,越來越聚焦,談企業談得多,這一輪想讓更多的嘉賓談談行業和市場。我們數一下在滬深港上市的內地乳制品大型企業一共有21家,我不知道準不準確,這是資料提供給我們的數據。這個數字也是不大的一個數字,包括在二級市場上,我們作為財經媒體關注乳制品這個板塊也很小,甚至于很難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對股市有影響的板塊。從各位的行業了解程度來看,你們認為中國乳制品企業現在上市的步伐走的怎么樣?我們這個數字是小了還是剛合適?未來要解決什么樣的難題,化解什么樣的矛盾,才能讓資本市場更多地助力于乳業企業的發展,怎么樣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好產品,甚至對我們的美好生活有更多的幫助?沈總,還是從您這里開始。
沈萌:第一,乳業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跟它的數量不能說完全沒關系,但是不是決定性關系。為什么乳業會劃分到食品飲料大的板塊中,是因為乳業沒有走出和其他的相關行業不一樣的走勢。當你的走勢跟別人的走勢是一樣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必要單獨拿出來去看。比如白酒為什么單獨拿出來,它上市數量比乳業多多少?其實很難講。但是白酒有茅臺、五糧液和大型知名品牌,可能乳業前幾名加在一起還沒有茅臺的市值大,它對于A股市場影響力是有限的。
第二個部分來說,現在高端化的發展,我有一點不同的看法,產品的高價不等于產品高端,產品的高價可能受到整個市場氛圍、成本因素的影響,導致產品價格的上漲,但是產品的價格上漲并不代表這個產品真的是高端。什么是高端,就是當同樣在這樣的超市,比如我在做消費選擇的時候,有一個正常的消費選擇判斷的人,他能夠挑出來你的產品是唯一排他的,別的產品不具備的這種特征的時候,才能叫高端。
剛才說正常的消費判斷的能力,因為很多的產品都是取決于家里面的小孩,小孩可能看到包裝上有小豬佩奇就買,他并不能分辨得出來你的產品跟其他的產品有什么差異。但是高端產品不管它的價格高與低,都有唯一消費的理由。但是目前來看中國的乳制品企業,還在這個方面做更多的嘗試和努力。
因為每一個人都宣傳乳蛋白含量是多少,健康的指標是多少,但是消費者對于這些指標的消化率有多少。他能不能懂我喝3.6和3.8,甚至于喝4.5有什么差別。白酒容易,度數高的就會暈,但是乳品的指標有沒有內化成為消費者判斷產品的標準。在這個方面乳品企業的差異化做得不足,可能更多的市場產品擺在一起,還是價格因素來主導。另外,很多的產品和品牌在推生這樣的廣告營銷,打造高端的形象。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認為我們在打造高端品牌,市場消費者認不認可你的高端品牌?所以我覺得這里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有沒有設身處地轉換到消費者的角度,去想我們的產品是不是形成了這樣的優勢。所以我覺得之所以在A股當中沒有一個完全獨立的板塊,第一可能是說我們沒有做出整個行業的特色,或者說是獨立的走勢。對于投資者來說,你如果波動的周期是一致的,對于我來說,我的投資標的可選擇性就非常的大,我就沒有必要單獨把你列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作為整個可能標的物參考的標準。
主持人:乳企包括乳業發展一直在路上,這是一個開始的節奏,未來還需要有更多的空間需要我們努力發展。因為畢竟乳企大規模上市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喬總,您分享一下您的見解。
喬百君:有幾個數字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國內的A股市場加上港股食品飲料企業,我們大致算了一下179家,截止到9月底,三季度底的市值5萬億元,港幣0.9再折成人民幣,5萬億元市值。差不多40000億,7%點幾,不到8%,這里面有板塊效應。
第一,乳品企業資本化、證券化占了多大比例,乳飲料行業不能成為資本市場很大的板塊。但是乳品門檻蠻高,大家能數得到的大的乳品企業,包括飛鶴、君樂寶從蒙牛分拆出來,這兩家大的企業基本上都上市了。從上市乳品企業的代表性來講,事實上是夠了,并不是說大板塊沒有形成是因為證券化率不夠帶來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最核心的還是整個行業的競爭和盈利帶來的,因為整個乳品行業競爭非常的激烈,盡管大家有很多的差異化做創新,但是事實上行業整體盈利水平、盈利能力還是比較低的,跟白酒沒法比,白酒有板塊效應,但是乳品事實上比較難,也和我們的競爭有很大的關系。
第三,事實上這個行業未來是有機會提升行業的整個大板塊的機會,這里最核心的幾點,第一,大家做差異化競爭。第二,這幾年中國的乳品市場成長速度放慢,資本市場對行業的估值和成長的擔心越來越加重,所以整個行業的估值不高,有很大的關系。怎么去打破估值成長的空間,差異化和國際化,尤其是我們的市場國際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蒙牛伊利現在走出去了,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走出去,一定有機會,尤其在東南亞市場,我們優秀的乳企一定有機會擴大整個市場的版圖。
隨著市場版圖的擴大,隨著整個行業競爭和差異化競爭的改善,盈利能力的提升,行業的板塊效應一定會起來。還有一點,事實上真正有板塊效應的行業,我理解主要是周期性的行業,比如說水泥、鋼鐵,很容易形成板塊效應,因為它周期好的時候,周期差的時候,企業都是共振的,大家差不多。彈性越大的,往往表現越好。但是因為食品行業尤其乳品是非周期性的必須品,所以整個行業并沒有周期性的一個長波動,所以我覺得這是行業整個大家的感知上板塊效應不明顯的很重要的一點原因。
主持人:謝謝喬總。剛才提到飛鶴,飛鶴在港股上市方面也有強大的動作。這場論壇,主辦方邀請魏總發表觀點,但是他從審慎的原則說我還是聽吧,很遺憾,大事落定以后,再來有機會聽聽魏總的見解。劉鵬。
劉鵬:確實這個板塊的資本化率應該是不低,盡管我們數得出來頭部前十家公司,上市比重是比較高的。我提一個增量的觀點,這些年品類邊界在逐漸模糊,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乳制品行業向飲料健康食品滲透,比起飲料和健康食品向乳制品滲透的趨勢要強得多。一般來說,能量之間互相傳遞,從乳制品行業來看,向飲料健康行業來看非常重要,這跟我們做的飲料還是非常有關系的。
所以這個大趨勢使得我們現在看上去比較高的資本化率又獲得更大的潛力,這是我們今天的核心觀點。到了這個階段,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現在幾個品類融合到一起,反而這個資本市場的定價有點困難,所以我們經常作為二級市場的分析,經常會搞分步估值,每一塊加總起來,給一個折扣,這樣看起來比較大。
本質上來看,資本市場,二級市場,一定要給產業創造價值。如果你們不給產業創造價值,這個定價的過程就是有問題的。關于這個問題本身,乳業行業確實有三個問題,這也是通過我們提問的角度給在座的各位提供一些思考的點。
首先,從投行角度來說,你作為一個企業來說,如果財務規范成本比較高,是我說的一些比較小的企業,它確實有困難,這個方面需要優化。
第二,盈利能力的問題。因為這些年上的細分龍頭公司,基本上都是毛利率在50%以上,盈利能力很強。我們看過往陸陸續續上的企業財務的指標,可以看出來盈利能力很強,通過聚焦和細分,不管是營養品,還是羊奶,或者是說保健品。這些產品其實都有非常強的盈利能力。
第三是成長能力,因為如果你只聚焦一個點,你有沒有辦法證明自己在不同領域的能力。我們之前說澳優,澳優能從羊奶到牛奶,到營養品、益生菌,到多個品類中間都形成一定的優勢,它的投入產出比還是可以的。因為我們說伊利蒙牛主要非常優秀,他們在很多領域都形成了優勢,也伴隨著一個巨大的資本投入,屬于陣地戰。但是像細分公司,也可以在不同的品類之間有優勢,打破了成長的邊界,所謂聚焦陷阱就被他打破了,因為你太聚焦一個東西,太新的話,可能會導致資本過程中缺乏去做其他東西的能力。
所以這個東西說到最后,像剛剛宋老師說的,其實就是人的作用,背后實際上是管理能力,你通過人來優化提高管理能力,在你的成長路徑過程中,會不斷地證明你的優勢,對資本市場來說,也會更加歡迎你。
主持人:謝謝劉鵬。沈總,接下來聽聽來自上市公司的嘉賓是怎么看這個話題的。
沈小燕:我贊同前邊兩位老師說的,整個乳制品市場資產證券化比較高。我在這個市場,我覺得我們已經有一定的效應了,而且像乳制品上市公司也得益于這樣的一個效應,我們也熟悉了很多人,也被大家比較關注。平時我們會有國內的投資者,包括國際的投資者,頻繁到公司調研,包括我們的分析師也經常會調研。在券商的一些策略會,基本上乳業上市公司都會被邀請。在會場無論今天安排的是小會議室還是大會議室,可能我們基本上都是坐無虛席,都是滿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是有一定的板塊效應了。可能從整個行業體量來講,跟其他行業的體量不一樣,所以沒有這么大的板塊。
聚集到資本市場的總估值角度來講,一方面從上市公司來講,我們自己的信息披露是做得比較透明的,剛才也講到,我們努力在規范我們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公司披露的透明度。同時,我們企業非常重視媒體的宣傳,所以從我們自身的角度來講,我們相對做得比較透明。
從市場上來講,我們也有很多第三方的咨詢公司,包括今天的凱度,包括其他的數據,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客觀預期看企業怎么估值。還有分析師很敬業,企業看得清清楚楚,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秘密可言,特別是上市公司。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這個市場是有效應的,我們乳制品上市公司的估值還是相對而言比較市場化的,如果說到有什么難題,前邊兩位老師講到,我們行業一方面有乳制品的加工業。還有一個牧業行業,我們有些公司是牧業公司,有一些公司是乳制品加工公司,還有是兩個都有的公司。牧業周期性比較明顯,利潤波動比較強,可能估值的時候,跟乳制品加工不一樣的估值方式,這時候怎么找到一致。還有香港的公司、A股公司,可能香港公司跟A股公司的估值也不一樣,所以就可能比較難的形成一個一致的估值體系。謝謝。
主持人:謝謝沈總,席總。
席剛:我講兩點,我聽到前邊論壇的一小段,我聽到一兩句觀點覺得還是挺認同的。
第一,其實中國的乳業,無論是從本身產業這個角度來看,還是從資本市場來看,其實都處在一個轉型的轉折點上。我覺得其實大家也非常清楚,過去可能我們更多的是從資本市場來看,更多地也是在看這些企業本身的量級的增長率。現在看,這些年可能增長率會慢慢的降下來,但是大家也是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其實中國乳品市場的潛力依然非常巨大,現在更多的還是停留在業態這樣為主的一個消費結構里。
我覺得未來無論是我們產業本身,還是從資本市場看,可能更多的是看這個企業增長的質量,或者說這個企業本身發展模式,包括它自身的品牌丁武,以及包括企業的這樣一些獨特性,我覺得從我的角度來講,這是一個點。
第二,從乳制品行業來看,這個比例確實不算太高,雖然中等以上規模的企業都已經資本化,乳品市場有兩個看法:第一,當一定量級的時候,其實最終市場給到一定的價值估值,其實會下降。另外,很多具有強大創新能力和生命活力的,其實有很多的中小企業,反而會崛起。包括在歐美,其實大家可以看到,近些年總有那么一些品牌在如此成熟的市場上面還是能夠會成為消費品領域,特別是乳品當中的瑰寶,這是一個要關注的事實。未來在產業內有條件的優秀企業,能夠進入資本市場,這對于它未來的發展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能上還是上比較好,這是我的觀點。
主持人:謝謝席總,資本市場對于很多的企業來說是一個不斷規范的重要的工具,也是走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包括提供給大家更高產品、更好服務的一個促進的手段。接下來的時間,每位來賓用一句話總結一下我們的觀點。這輪從唯一的女士沈總開始。
沈小燕:我還是想重申一下我前邊講的我們的初心,乳制品企業還是要回歸我們的初心,養好牛做好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新鮮、營養、健康的乳制品。
主持人:謝謝您,不忘初心,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沈萌總這里。
沈萌:因為這一次是財經媒體舉辦的乳業資本的論壇,跟很多的記者朋友合作,大家也都了解,我相對多以批評者的角色出現。但是批評并不代表著不支持企業,而是希望企業能夠在一片贊嘆聲中,能夠多看到自己的一些不足,因為畢竟你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夠走得更長遠,才能夠走得更穩定。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從媒體的角度還是企業的角度,好話人人都會說,只有能夠多找到自己的不足,多找到自己的短板,才能夠走得更遠、更好,能走得更長久,謝謝。
主持人:現在不是流行吐槽大會,長時間聽不到吐槽也容易讓人迷失自己。
沈萌:也不是吐槽,是客觀。
喬百君:中信基金,作為好資本非常愿意助力像澳優這樣的優秀企業去發展,我們更希望優秀企業能夠通過創新生產更好的產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訴求,去提升中國乳品品質。
劉鵬:作為賣方來說,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斷發現價值,在座的各個乳制企業我們都通過一些研究,發現了一些增量的價值。我們認為最核心的對于企業來說,首先是聚焦,聚焦的過程中尋求高質量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因為整個乳業企業已經到了席總說的轉折期,這個過程中,實際上通過聚焦并且追求高質量的發展,能夠找到自己的模式,每一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發現這個模式,并且向投資者廣而告之。謝謝。
席剛:新希望乳業,我們也希望我們的團隊以創新為本,我也希望我們的團隊未來有更多的新思維,能夠推出更多更好的新產品,能夠為我們的用戶提供更多的一些新體驗和新價值,謝謝。
主持人:謝謝席總。謝謝臺上的五位來賓為我們帶來本輪精彩的圓桌對話,本輪對話到此結束,謝謝臺上的來賓,一會兒合個影,大家往前一步。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