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靜)2025年1月8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4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
“見手青”蘑菇中毒致幻可當兒戲?食用油燃燒變“瀝青”?“神仙酒”真有神奇功效嗎……對于這些引發公眾廣泛關注的十大熱點,多位來自食品科技界的院士及專家學者在會上進行了權威的科學解讀。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孫寶國對脫氫乙酸鈉的標準調整進行了解讀,他表示,脫氫乙酸鈉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為保障公眾健康和食品產業發展,我國對食品添加劑一直實行嚴格的準入和淘汰機制,開展持續的、動態的跟蹤評價,不斷調整其使用范圍和使用量,并對部分物質禁止使用。強制性標準實施前都會設置一定的過渡期,給予食品生產企業以調整的過程。要科學、理性看待標準的調整。
食用油燃燒變“瀝青”?江南大學教授王興國表示,食用油在不完全燃燒后都會形成黑色膠狀物,這是油脂的共性,是高溫加熱的緣故,將食用油燒熱變“瀝青”與“問題油”掛鉤的說法是錯誤的。各方應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傳播食品營養和安全信息,以免誤導公眾。同時,消費者在家庭烹飪時可多采用蒸、煮、燉或水焯的烹調方式,盡量減少高溫煎、炒。
談及“中藥奶茶”爆紅,食藥物質圈粉年輕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南昌大學教授謝明勇表示,食藥物質是指傳統作為食品,且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物質。食藥物質的創新應用是我國食品行業健康轉型的重要方向。行業在應用食藥物質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我國相關法規的要求,同時加強食藥物質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建立我國食品功能聲稱管理體系,為食藥物質相關產品的市場定位提供標準化依據。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安全與標準技術分會主任委員、研究員王竹天就溴酸鹽“達上限”的飲用水熱點進行了解讀。其介紹,用歐盟對天然礦泉水中溴酸鹽含量的標準評判飲用天然水產品,屬于標準套用錯誤,而對于“溴酸鹽達上限”的表述也易引起公眾誤解。溴酸鹽在涉事產品中的含量符合標準要求,且遠低于能夠引發健康風險的量。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中心主任鐘凱對央視揭秘“神仙酒”進行了解讀,他表示,食品企業在市場營銷時應嚴格遵守相關法規要求,確保產品宣傳的真實性。普通食品不應宣稱具有保健功能,更不應宣傳能治療或預防某些疾病。消費者購買保健功能酒類產品時應查看“藍帽子”標識,并按標簽、說明書要求使用。
(編輯 何帆)
21:58 | 招商局集團舉辦集團滬市公司集體業... |
21:58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正式上市 |
21:49 | 星辰科技:第四屆監事會第七次會議... |
21:49 | 太陽電纜:第十屆監事會第十七次會... |
21:49 | 太陽電纜:第十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49 | 上海凱鑫: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49 | 華工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8 | 藍科高新控股股東擬發生變更 將涉... |
21:48 | 眾智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九次會議... |
21:48 | 中信博: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 |
21:48 | 中信博: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 |
21:48 | 中金黃金: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