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石柳
4月10日,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25)在北京開幕。此次展覽會上,眾多參展企業紛紛展示了各自在儲能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創新應用,從先進的電池產品到高效的飛輪儲能技術,從智能的儲能管理系統到多元化的儲能應用場景,無不彰顯著儲能產業的蓬勃生機和無限潛力。
“我們在ESIE2025上發布了《BM2T電池管理技術白皮書》,帶來全新思路,期望打破傳統粗放式電池管理方式。”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儲能事業部首席技術專家周儉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電池并不等同于儲能系統,只有懂電池、管好電池、用好電池,才能讓儲能更安全、更高效、更長壽。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作為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儲能產業正迎來快速增長,儲能技術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和飛速的發展,助力新型電力系統穩步前行,為我國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政策密集出臺
加強行業自律與整體規劃
當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正如火如荼地推進,隨著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大規模接入電網,以及電力需求持續增長,傳統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這一關鍵節點上,儲能技術憑借自身優勢和快速發展的態勢,正成為解決電力系統諸多問題的關鍵支撐力量。
“在電力過剩時,儲能技術能夠像勤勞的小蜜蜂一樣,將多余能量儲存起來。而在電力短缺時,又能迅速釋放能量,為電力系統補充能量,從而有效平衡電力供需,大大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ESIE2025“儲能+”解決方案館,西安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部部長陳志遠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在新型電力系統中,儲能技術的作用愈發凸顯,它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利用,大幅減少棄風、棄光等現象的發生,還能夠為電網提供調頻、調壓等輔助服務,提升電網的運行效率。
近年來,儲能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商業化應用也逐漸成熟落地,今年又迎來政策密集出臺。今年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為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今年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等的前置條件。這份文件的發布也意味著,備受爭議的“新能源強制配儲”宣告落幕。
在展會上,國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韓敬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能源強制配儲”的結束,打破了以往儲能配置與新能源項目審批的捆綁關系,為新能源項目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靈活性。這一政策調整,使得新能源項目能夠更加自主地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配置儲能設施,從而降低投資成本,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在政策引導下,新型儲能制造業將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CESA)產業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25年2月份共發布儲能相關政策58項,涉及財政金融、參與電力市場、新能源配儲、儲充設施等多個領域。
政策密集發布的背后,是近年來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再創新高,行業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然而,繁榮之下隱憂仍在,如儲能企業面臨產能擴張過快、價格戰激烈、盈利難等難題。在儲能技術創新與商業化開拓的道路上,行業需要進一步的自律與整體規劃。
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會員部主管司培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儲能技術創新與商業化開拓的道路上,企業要加強自身管理,合理控制產能擴張速度,避免惡性競爭。我國在儲能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儲能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等關鍵性能指標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商業化開拓方面,儲能市場的需求尚未完全釋放,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創新。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企業探尋轉型與突圍之路
近年來,我國能源供需形勢經歷了顯著變化,電源結構也發生了深刻調整。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火電裝機,占總發電裝機的比重逐年穩步下降,而新能源裝機總量迅速增長,逐漸與火電“比肩”,形成了并駕齊驅的局面。在這一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儲能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從儲能和動力電池上市公司的財報和相關研究報告中,也能洞察到行業的發展動態。頭部企業一方面積極布局儲能技術,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試圖在電池能量密度、充放電效率、循環壽命等關鍵指標上實現質的飛躍。另一方面,儲能領域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涌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儲能裝機規模屢創新高,但很多儲能電站卻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4年度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配儲整體運行平均利用率指數雖然提升至32%,但仍遠低于電網側儲能的52%。這進一步說明了新能源配儲電站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此外,儲能行業的競爭也在日趨白熱化。隨著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跌,儲能電芯價格也一降再降。為了爭奪市場份額,部分頭部企業已開始推動鋰電池生產環節的極限降本和進一步降價,通過深化非生產性物料的管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在此背景下,參加ESIE2025的企業紛紛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試圖在這場競爭中突圍而出。
周儉節表示,儲能行業需盡快扭轉無序低價競爭的局面,堅持以安全、高效、電網友好為核心的價值競爭,要強化儲能規范化建設。陽光電源正在聯合行業相關機構,共同推動產品標準、測試規范、項目實施、并網驗收等流程的規范化。同時,儲能企業要擁抱市場化改革,取消強制配儲后,儲能需求由政策驅動轉向價值驅動,企業需關注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策略優化,提升軟件配套能力。
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銳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儲能行業應積極響應政策變化,全力支持新能源全量進入電力市場。我們發揮新能源行業多年的產品和運營經驗,在風儲一體化方面進行深度技術探索與產品開發,優化聯合調度提高交易收益。在進入自主配儲時代之后,我們在新型儲能電池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以更好地匹配電網需求,降低儲能度電成本。”
深圳英飛源技術有限公司戰略營銷高級總監魯力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額10%以上,對數字能源底層核心技術及應用層技術持續研究,持續深挖電能變換核心技術體系,筑牢技術“護城河”。
在此次ESIE2025的系列展覽活動與論壇研討盛會中,多位儲能業內人士也紛紛表示,未來要不斷深化儲能市場化進程,例如借助軟硬件協同集成、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及拓寬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區間等策略,深度挖掘儲能項目的盈利空間,在自主配置儲能的時代浪潮中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15:18 | 諾誠健華新一代泛TRK抑制劑Zurletr... |
15:18 | 國盛金控:公司吸收合并全資子公司... |
15:18 | 國機精工:目前尚不能準確預計泊片... |
15:18 | 國機精工:公司軸承業務訂單保持平... |
15:18 | 國機精工:2025年預算目標是基于當... |
15:18 | 國機精工:2025年投資項目包括伊濱... |
15:18 | 鋼研納克:公司將繼續在包括分析儀... |
15:17 | 富特科技: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 |
15:17 | 東方中科:公司為包括半導體設計公... |
15:17 | 東方中科:公司控股股東擬通過公開... |
15:17 | 德明利:將繼續依托存儲主業優勢,... |
15:17 | 德明利:公司將繼續深化國內供應鏈...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