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衛通”)昨日晚間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4億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40億股,保薦機構是中信建投證券。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衛通的主營業務是衛星空間段運營及相關應用服務,主要應用于衛星通信廣播。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中國衛通運營管理著14顆商用通信廣播衛星。
據披露,中國衛通計劃通過本次IPO募集資金約12.8億元,其中1億元用來補充流動資金,其余將投向中星18號衛星項目。
2015-2017年,中國衛通實現營業收入23.9億元、24.76億元和26.21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8.3億元、7.55億元和7.22億元。其中境外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38.91%、41.58%和39.97%。
招股書還顯示,中國衛通關聯采購占采購總額的比重較大。2015-2017年,公司向航天科技下屬單位的采購金額分別為10.22億元、14.05億元和14億元,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1.33%、60.58%和53.78%。至于原因,中國衛通表示,一方面,按照我國航天工業的總體部署和戰略布局,目前具有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火箭制造能力,且能商業化應用的研制主體主要集中在航天系統內,以五院和火箭研究院為主;另一方面,通信廣播衛星是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為滿足國家戰略安全需求,有必要更多的選用國產化產品。另外,五院和火箭研究院研制的衛星、火箭在技術上日趨成熟,承購滿足商用衛星的發射和運營需求,能夠保證衛星的安全平穩運行。
招股書提到,2017年6月,中星9A衛星因火箭原因未能到達指定位置,中星9A通過消耗自身燃料運行至預定軌道導致使用壽命減少,經評估,中星9A使用壽命剩余4.04年。2017年12月,公司已收到中國人保關于中星9A衛星損失的全部理賠款1.49億萬美元,上述事項對凈損益不產生影響。中國衛通表示,鑒于中星9A使用壽命減少,公司對其進行了減值測試,2017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5047.09萬元。若中星9A的實際剩余使用壽命未能達到評估的4.04年,或由于中星9A使用壽命縮短導致實際運營時產生的現金流量未能達到預期,則可能存在對中星9A再次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的風險。
本次發行前,航天科技直接或間接持有中國衛通35.92億股,持股比例合計為99.79%,系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