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間,銀監會同日印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明確2018年重點整治8個方面22條,突出了“監管姓監”,將監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處置各類金融風險,而不是做大做強銀行業,明確了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彌補監管短板。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澎湃新聞表示,2018年對銀行業的整治會繼續深入,同時推進監管制度的完善。比如公司治理,1月5日剛通過的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就是針對這一領域的,其他方面也會類似推進,以實現監管的長效機制。
1月5日,中國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直擊違規使用非自有資金入股、代持股份、濫用股東權利損害銀行利益等亂象,要求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入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制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并防止股東“掏空銀行”。
“2017年是整治為主,重點領域的風險壓降。2018年是整治深入,加制度完善,”曾剛表示。
“三三四十”收官,資金多層嵌套收斂
銀監會相關人士表示,2017年,銀監會組織開展了“三三四十”等一系列專項治理行動,下大力氣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銀行業經營發展呈現出積極變化,資金多層嵌套、盲目加杠桿等不規范行為有所收斂,創新業務持續回歸理性,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合規意識和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初見成效,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又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撐。
所謂“三三四十”,指的是銀監會從去年3月末啟動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整治,“三違反”指違法、違規、違章;“三套利”指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四不當”指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十亂象”指股權和對外投資、機構及高管、規章制度、業務、產品、人員行為、行業廉潔風險、監管履職、內外勾結違法、涉及非法金融活動等十個方面市場亂象。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銀行業“大體檢”后,銀監會對外透露,治理收官后,各級監管機構發現問題5.97萬個,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同時,銀監會行政處罰金額及責任人均創下歷史紀錄:2017年銀監系統做出行政處罰決定3452件,罰沒29.32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547名,270名相關責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
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銀監會相關人士仍表示,金融風險高發多發態勢依然復雜嚴峻,市場亂象生成的深層次原因沒有發生根本轉變,打贏銀行業風險防范化解攻堅戰的任務仍很艱巨。其中特別提到了“銀行業股東管理、公司治理和風險防控機制還比較薄弱”,與一周之前剛剛落地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相呼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見》中,也強調要把“抓住完善公司治理”作為基礎,把整治重點放在規范股東行為、加強股權管理、推動“三會一層”依法合規運作等方面。
監管重心是防風險,不是做大做強銀行業
“突出‘監管姓監’,將監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處置各類金融風險,而不是做大做強銀行業,強調對監管履職行為進行問責,嚴肅監管氛圍。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彌補監管短板,切實解決產生亂象的體制機制問題,”銀監會相關人士表示。
在不做大做強銀行業方面,事實上2017年各家銀行都進行了“瘦身”。銀行業資金空轉、監管套利的同業、表外和理財業務得到了有效遏制。
銀監會此前披露,截至2017年11月末,理財產品特別是同業理財累計凈減3萬億元,理財中的委外投資較年初減少5888億元。表外業務逐漸回歸表內,“影子銀行”行為有所遏制,委托貸款中的“金融機構委托貸款”同比少增889億元,表外業務增速由過去的50%以上降到19%。商業銀行同業資產負債自2010年來首次收縮,余額分別比年初減少2.8萬億元和8306億元。
另一方面,2017年前11個月,銀行業新增貸款13.3萬億元,貸款增速自2015年以來首次超過同期資產增速。制造業貸款增速較2016年同期上升1.7個百分點,小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礎設施行業信貸增速高于貸款平均增速。
在2018年整治的具體操作上,共重點整治8個方面22條:一是公司治理不健全,包括股東與股權、履職與考評、從業資質等三個方面。二是違反宏觀調控政策,包括違反信貸政策和違反房地產行業政策。三是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包括違規開展同業業務、理財業務、表外業務、合作業務等四個要點。四是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主要是與金融消費者權益直接相關的不當銷售和不當收費。五是利益輸送,包括向股東輸送利益、向關系人員輸送利益。六是違法違規展業,包括未經審批設立機構并展業、違規開展存貸業務、違規開展票據業務、違規掩蓋或處置不良資產等四個要點。七是案件與操作風險,主要是列舉了一些案件高發多發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員工管理不到位、內控管理不到位、案件查處不到到位。八是行業廉潔風險,包括業務經營和信息管理兩個方面。此外,還單獨列舉了監管履職方面的負面清單。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在政策節奏和力度上也有所考慮,《意見》顯示,要新老劃斷,對于存量業務,區分問題性質、產生原因和造成后果等情況,給予一定的消化期和過渡期,差別化處置;對于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開展以后(2017年5月1日后)的新增業務,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規范,依法查處。
什么時候從寬處罰,什么時候從嚴處罰,也會分類施策,“堅持自查自糾從寬、監管發現從嚴,對主動發現、主動處置、主動作為的提高監管容忍度;對監管發現、主觀惡意、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依法從嚴處罰,特別是對重大案件和風險事件,依法予以頂格處罰。”
銀監會在《意見》中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要抓住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嚴查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體系空轉的行為,嚴查“陽奉陰違”或選擇性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要求的行為,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