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銀監會網站發布了《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要通過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遏制違法違規問題突出、大案要案高發頻發的勢頭;切實鞏固促進資金脫虛向實、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的基礎。
《意見》指出,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要緊盯問題多的機構、亂象多的區域、風險集中的業務領域。要堅持“靶向”治療和重點整治,什么問題查得不徹底就查什么、什么亂象最突出就整治什么、什么方面整改不到位就整改什么、什么責任沒有落實就問責什么,著力祛除市場亂象“頑疾”。
整治重點方面,《意見》指出,嚴查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體系空轉的行為,嚴查“陽奉陰違”或選擇性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要求的行為。要抓住完善公司治理這個基礎,把整治重點放在規范股東行為、加強股權管理、推動“三會一層”依法合規運作等方面。要抓住影子銀行及交叉金融產品風險這個重點,嚴查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層層嵌套,業務發展速度與內控和風險管理能力不匹配,違規加杠桿、加鏈條、監管套利等行為。要抓住依法合規經營這個著力點,堅決根治普遍存在的合規意識淡薄、制度缺失、屢查屢犯等問題痼疾。要抓住金融消費者權益這個關鍵,嚴查亂設機構、亂辦業務、違法違規銷售、利益輸送等行為,加強信息披露和金融產品適當性管理,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眾信心。
案件風險是銀行業市場亂象最集中、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意見》稱,各級監管機構要按照“一案一策、分類處置、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嚴肅查處銀行業案件和重大風險事件。要督促案發機構及時啟動應急處置措施及內部問責機制,嚴肅處理,嚴肅問責。要按照“一案三查、上追兩級”的要求,對案發機構和涉案機構依法處罰問責,同時綜合使用審慎監管措施,讓違法違規的機構和人員都要付出代價,切實維護銀行業良好秩序。要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公布處罰情況,切實發揮“處罰一個、震懾一片”的警示作用。
《意見》還特別指出,要把握好力度節奏,防止出現政策疊加和力度疊加,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要新老劃斷,對于存量業務,區分問題性質、產生原因和造成后果等情況,給予一定的消化期和過渡期,差別化處置;對于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開展以后(2017年5月1日后)的新增業務,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規范,依法查處。要分類施策,堅持自查自糾從寬、監管發現從嚴,對主動發現、主動處置、主動作為的提高監管容忍度;對監管發現、主觀惡意、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依法從嚴處罰,特別是對重大案件和風險事件,依法予以頂格處罰。
《意見》還提出要堅持全面監管,既要管傳統業務,也要管創新業務;既要管有牌照的違法違規行為,也要管“無牌經營”。對于存在制度短板或監管“盲區”的,要及時彌補、及時糾正,增強監管規則的科學性、針對性。要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紀律,做到沒收違法所得與罰款并重、處罰機構與處罰人員并舉,對于涉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職責的依法移送相關部門,涉嫌違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著力解決監管問責不到位、偏松偏軟和區域差異較大等突出問題。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切實發揮監督作用,對監管職責履行不到位、監管權力行使不規范、監管問責處罰不嚴不實的機構或部門,嚴格依規依紀進行問責處理。
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把主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續推動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向縱深發展,切實規范銀行業經營行為,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現提出以下工作意見。
一、提高思想認識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要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精髓,充分認識到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安全、事關治國理政,充分認識到整治市場亂象是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內容,充分認識到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為重要抓手,切實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二、明確工作目標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要通過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使違法違規問題突出、大案要案高發頻發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使促進資金脫虛向實、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的基礎得到切實鞏固;使銀行業專注主業、實現差異化發展的態勢得到加強延續;使依法合規展業、穩健經營發展的文化得到培育深植。
三、深化問題導向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要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作為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盯問題多的機構、亂象多的區域、風險集中的業務領域。要堅持“靶向”治療和重點整治,什么問題查得不徹底就查什么、什么亂象最突出就整治什么、什么方面整改不到位就整改什么、什么責任沒有落實就問責什么,著力祛除市場亂象“頑疾”。
四、突出整治重點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要抓住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嚴查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體系空轉的行為,嚴查“陽奉陰違”或選擇性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要求的行為,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要抓住完善公司治理這個基礎,把整治重點放在規范股東行為、加強股權管理、推動“三會一層”依法合規運作等方面。要抓住影子銀行及交叉金融產品風險這個重點,嚴查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層層嵌套,業務發展速度與內控和風險管理能力不匹配,違規加杠桿、加鏈條、監管套利等行為。要抓住依法合規經營這個著力點,堅決根治普遍存在的合規意識淡薄、制度缺失、屢查屢犯等問題痼疾。要抓住金融消費者權益這個關鍵,嚴查亂設機構、亂辦業務、違法違規銷售、利益輸送等行為,加強信息披露和金融產品適當性管理,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眾信心。
五、嚴查案件風險
案件風險是銀行業市場亂象最集中、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現形式。各級監管機構要按照“一案一策、分類處置、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嚴肅查處銀行業案件和重大風險事件。要督促案發機構及時啟動應急處置措施及內部問責機制,嚴肅處理,嚴肅問責。要按照“一案三查、上追兩級”的要求,對案發機構和涉案機構依法處罰問責,同時綜合使用審慎監管措施,讓違法違規的機構和人員都要付出代價,切實維護銀行業良好秩序。要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公布處罰情況,切實發揮“處罰一個、震懾一片”的警示作用。
六、落實主體責任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壓實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主體責任。要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于全過程,黨委會要將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作為重大決策,專題研究、專題部署;紀委要全程監督紀律執行和任務落實,按照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加大對違法違規人員的問責力度,切實解決內部問責流于形式、處理浮于表面的問題。董事會要擔負起最終責任,董事長是第一責任人;高管層要擔負起執行責任;監事會要擔負起監督責任;上級機構要擔負起管理責任,真正使鐵的制度、鐵的紀律得到鐵的執行。
七、把握力度節奏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要堅持穩中求進,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上求穩,在處置違法違規問題、重大案件和高風險事件上求進,堅決整治各類擾亂銀行業市場秩序的亂象。要循序漸進,密切關注宏觀形勢和市場變化,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制定階段性目標,防止出現政策疊加和力度疊加,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要新老劃斷,對于存量業務,區分問題性質、產生原因和造成后果等情況,給予一定的消化期和過渡期,差別化處置;對于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開展以后(2017年5月1日后)的新增業務,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規范,依法查處。要分類施策,堅持自查自糾從寬、監管發現從嚴,對主動發現、主動處置、主動作為的提高監管容忍度;對監管發現、主觀惡意、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依法從嚴處罰,特別是對重大案件和風險事件,依法予以頂格處罰。
八、履行監管責任
各級監管機構要堅持“監管姓監”,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廉潔監管,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要堅持全面監管,既要管傳統業務,也要管創新業務;既要管有牌照的違法違規行為,也要管“無牌經營”。對于存在制度短板或監管“盲區”的,要及時彌補、及時糾正,增強監管規則的科學性、針對性。要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紀律,做到沒收違法所得與罰款并重、處罰機構與處罰人員并舉,對于涉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職責的依法移送相關部門,涉嫌違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著力解決監管問責不到位、偏松偏軟和區域差異較大等突出問題。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切實發揮監督作用,對監管職責履行不到位、監管權力行使不規范、監管問責處罰不嚴不實的機構或部門,嚴格依規依紀進行問責處理。
九、形成監管合力
各級監管機構要強化并表監管,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明確各自責任。機構監管部門要加強督導督查;功能和規制監管部門要加強政策指導、數據支持、法律保障和技術支撐;各銀監局要扎實開展本轄區的檢查和督導工作;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整治工作期間的監督執紀問責;各級巡視部門要將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作為政治巡視的重要內容。要充分發揮監管、監察和巡視的綜合效應,發揮理財登記托管中心、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信托登記公司等機構作用,發揮信訪、投訴、舉報、輿情等社會監督功能,綜合運用審慎監管措施、機構監管評級、高管履職評價、行政處罰以及移送司法等手段,加強同銀行業金融機構各協會、機構內審部門和外部審計機構的溝通聯動,不斷增強監管有效性。要自覺服從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領導,加強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協作,強化監管合力。
十、建立長效機制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為切入點,嚴格自查自糾,彌補內部控制失效、風險管理不力、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嚴重不足的短板,糾正片面追求規模擴張、高速發展的粗放式經營理念,注重向管理要效益、向質量要效益、向服務要效益,真正形成“不能違規、不敢違規、不愿違規”的合規文化。各級監管機構要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為突破口,進一步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形成以制度管業務、以制度管機構、以制度管人員的良好機制,切實解決產生亂象的體制機制問題,進一步優化銀行業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