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宇舟
銀聯云閃付是銀聯專為移動互聯網打造的統一品牌,自2017年年底推出以來,2018年春節是云閃付遇到的第一個推廣契機。
根據云閃付首頁介紹,在春節期間,云閃付推出了多項紅包活動,最高獎勵2018元紅包,而對于云閃付的第一個春節秀,各家銀行亦鼎力支持。
合力推廣
根據云閃付活動介紹,春節期間,首次登錄云閃付APP,點擊首頁“紅包到福才到”動態圖進入活動頁面領取紅包,還可以每日登錄通過活動頁面簽到領取紅包,紅包金額隨機,最高2018元;邀請親友成功后,邀請人與被邀請人均可獲得1次紅包領取機會,紅包金額隨機8元到2018元;使用云閃付APP通過各家銀行銀聯借記卡成功完成1筆金額不低于2元的轉賬交易,即可獲得1次領取紅包的機會,并可額外獲得1次領取同行轉賬專屬紅包的機會,紅包金額隨機最高2018元。
云閃付的“老對手”支付寶則稱,今年繼續集五福給用戶發紅包,集五福時間為從2月6日零點開始截止到2月15日零點,除夕晚22點18分開獎。狗年將分享5億元現金紅包,預計有2億-3億用戶能分到紅包,個人最高666元。
為了推廣云閃付,各家銀行也群策群力。近日工商銀行開啟了“工行迎新春便民云閃付”系列活動,據悉,工行和銀聯將充分利用新春佳節消費旺季的有利契機,推進工行借記卡“惠聚周一”、工行信用卡“愛購周末”、“工迎新春,手機銀行免費送您回家過年”和“云閃付App新年紅包”等系列回饋活動,圍繞活力早餐、智慧出行和快樂購物為客戶提供更多支付便利和優惠。
工商銀行副行長李云澤介紹,近年來人民銀行建立了三類銀行結算賬戶管理體系,尤其Ⅱ、Ⅲ類銀行結算賬戶的推出,為商業銀行擁抱互聯網、開展小額支付提供無限可能。Ⅲ類賬戶是客戶安全便捷的“零錢包”,通過與第三方快捷支付賬戶進行綁定,可以實現“金庫”與“錢包”有效隔離,更好地避免網絡資金詐騙風險,滿足客戶小額、高頻、快捷的日常消費支付需求。
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表示,云閃付App是集全行業力量打造的移動支付客戶端,是通用化、標準化、場景化的銀行業移動支付入口,在以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各機構大力支持下,該產品取得了突出的市場表現。隨著云閃付App春節送紅包活動的火熱開展,此次銀聯又與工行一道,共同開啟2018移動便民支付應用推廣,從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公交地鐵、商超購物、公共繳費、校企園區等支付場景入手,不斷改善移動支付受理環境,推動移動支付在便民領域的廣泛應用,并通過豐富的回饋活動讓更多持卡人享受到移動支付的便捷、安全和高效。
本報記者查閱多家銀行官網以及官方微信發現,云閃付送紅包活動在各家銀行宣傳頁面均有顯著推廣位置,可見銀行業對于云閃付的重視。
場景應用快速拓展
相比于市場上同類APP,“云閃付”最大的特點是整合和統一。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介紹,云閃付應用,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便民。可以從云閃付APP頁面上看到,目前已經提供了二三類賬戶開戶、信用卡申請、手機NFC支付、二維碼掃碼、收款轉賬、遠程支付等各類支付功能,非常便捷。
在場景拓展方面,截至2017年年末,銀聯受理網絡已延伸到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覆蓋超過5100萬商戶、257萬臺ATM。同時,境外18個國家和地區、近100萬臺POS終端可用銀聯手機閃付。持卡人還可下載“云閃付”APP,在港澳、新加坡等多地商家使用銀聯二維碼支付。
此外,在杭州、東莞等地,市民已經可以享受通過銀聯手機閃付、銀聯二維碼及銀聯IC卡閃付搭乘公交地鐵。市民可以在公交終端上使用銀聯手機閃付直接乘車,也可以通過東莞通新版APP生成符合銀聯標準的二維碼,然后在公交終端上通過掃碼乘車。
而這些便利均得益于銀聯“小額免密免簽”業務。小額免密免簽是中國銀聯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小額快速支付服務。當持卡人使用銀聯IC卡或支持“銀聯云閃付”的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各類移動設備,在指定商戶進行一定金額(境內300元人民幣,境外以當地限額為準)及以下的交易時,只需將卡片或移動設備靠近POS機等受理終端的“閃付”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
2018年元旦小長假期間,銀聯網絡交易總金額達到7008億元,相比2017年元旦小長假增長36.8%,再創新高。其中,在移動支付方面,“云閃付”APP的發布帶動銀聯二維碼交易筆數和金額較2017年端午小長假(2017年5月28日-2017年5月30日)分別增長11.6倍和19.8倍。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