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在官網及官方微信公眾號均發布了題為《關于警惕以“債事服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的文章,落款為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簡稱國務院處非辦)。文章指出,近來,一些機構以提供“解債服務”為名,通過收取咨詢費、服務費、保證金等方式吸收資金,存在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風險隱患,此類機構以“具有央企、國企背景”“提供等額資產保障”為噱頭,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虛假宣傳,甚至設立仿冒銀行的經營網點誤導公眾,快速擴張吸收資金。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數月調查,并于2021年2月22日刊發了題為《“仿冒銀行”閃現多地城市大街,主業是替人還債,數千人相信了,結果出人意料……》的文章,獨家揭露一家名為權行普惠的機構,以“解債”為名,在全國多個城市的街道設置極像銀行的營業網點,大肆宣傳自身有央企、國企股東背景,以幫人化解債務為名,秘密吞噬了數額驚人的資金。
解債服務實為非法集資
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在《關于警惕以“債事服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的文章中指出,以“解債服務”為名的這些機構,嚴重損害債權人、債務人財產權益。并對有關風險作出如下警示:
一、打著“債事咨詢”“化解債務”旗號。所謂債事服務機構宣稱在債權人、債務人之間搭建服務平臺,承諾收取咨詢服務費、履約保證金后,通過以物抵債、現金分期等方式實現債權、代償債務。此類機構并不審查債權債務關系真實性,也不采取任何解債措施,本質上是以解債之名行集資之實。
二、承諾高額回報。宣揚低風險、高收益,謊稱繳納解債金額30%~60%的費用后,即可獲得全額甚至明顯高于債權的現金或實物回報。此類機構并無實質經營活動和收益,所謂抵債物品價格虛高,完全靠拆東墻補西墻維系,資金運轉不可持續。
三、大肆宣傳造勢。此類機構以“具有央企、國企背景”“提供等額資產保障”為噱頭,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虛假宣傳。有的還設置層級獎勵制度,誘使公眾投資加盟并發展人員加入,甚至設立仿冒銀行的經營網點誤導公眾,快速擴張吸收資金。
記者揭露權行普惠騙局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獲得的線索顯示,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的老張(化名)借出去70萬元收不回來,找一家名為權行普惠的機構幫忙“解債”,向該機構交了21萬元后,老張并沒有按協議收回“解債”資金,反而多搭進去了21萬元。而老張只是權行普惠龐大業務網絡涉及人群的冰山一角。與老張一樣遭遇的,還大有人在。他們不僅沒能收回尋求解債的本金,交給權行普惠的咨詢費、服務費及保證金等費用也沒能討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9年下半年以來,這個宣稱具有央企背景的權行普惠龐大組織就已出現。該機構運營方憑借有條件代人還債的“解債”商業模式,快速發展加盟商,在全國多地設立了一批以“權行普惠××支行”“權行普惠××分行”為店招、裝潢風格與銀行外觀極為相似的營業網點。很多營業網點不僅外觀氣派,而且還專門設置了裝修豪華的“行長室”“簽約室”等。
不僅如此,這些機構的負責人也叫“行長”“副行長”。權行普惠的層級模式也是參照銀行業管理模式,設立分行、支行,并設置了高額的層級獎勵制度,誘使公眾投資加盟并發展人員加入。這家仿冒銀行計劃在5年內培養10萬名區縣從業合作伙伴,實現上千億元的營業額。據運營方披露數據,截至2020年6月,已發展出370余家“支行”,獲客數千人。
權行普惠慌稱繳納解債金額30%~60%的費用后,即可獲得全額甚至明顯高于債權的現金或房產、珠寶等實物回報。僅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掌握的情況看,權行普惠業務金額已達2.1億元。按分12期由權行普惠關聯方代償資金的模式來計算,這2.1億元業務金額,解債人需向權行普惠及其關聯方合計繳納超過1億元的咨詢費、服務費及履約保證金等。
赫然出現在多個城市大街邊的“仿冒銀行”,背后有著極其復雜的股權關系,而各層級股東的控股關系也歷經錯綜復雜的工商變更,使其背后的實控人變得撲朔迷離。
以提供“解債服務”為名的這類機構,運作模式違背市場基本規律,資金鏈極易斷裂,一旦出險,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針對此類機構運作模式,特別提示:請廣大公眾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務必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債權債務糾紛,防止上當受騙。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