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小微企業迎來融資利好。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動員部署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有關工作。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多地相繼建立工作專班,壓實工作責任,從供需兩端發力,做好融資需求申報清單和小微企業推薦清單“兩張清單”。與此同時,多家商業銀行積極推進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相關工作。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小企業發展實際困難與具體融資需求,讓信貸資金及時、有效與小微企業對接,暢通金融支持政策傳導,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多地及銀行業迅速行動
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就業的現實需要、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和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應有之義。
前述視頻會議強調,要加強統籌部署和組織協調,干字當頭,雷厲風行,抓緊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落實相關部門、地方政府、銀行機構、小微企業等各方責任。明確目標任務,密切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隨后,多地迅速行動,一手牽企業,一手牽銀行,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全面摸排融資需求。例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迅速行動推動建立市級、區縣兩級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督促轄內銀行機構出臺無還本續貸業務操作規程細則,推動政策盡快落地見效。天津市于近日召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部署會議強調,要深刻分析小微企業融資的堵點、難點,暢通“綠色通道”,加強政策解讀和產品推介,健全考核機制,完善盡職免責制度體系,用足用好融資信用服務、“津惠通”等平臺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銀行業也高度重視,立即行動。《證券日報》記者從建設銀行獲悉,該行成立由行長擔任組長的工作專班,調動全行資源主動對接,統籌協調各項工作開展。同時,各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協同,形成工作合力。此外,指導各分支機構比照總行建立相應專班,強化正向激勵引導,激發基層業務推進積極性,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切實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郵儲銀行則在完善產品服務方面發力,全面對標“準、快、惠”三方面要求,精準匹配小微企業信貸需求,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快落實中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政策,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記者從中信銀行獲悉,該行小微企業專屬融資產品包、千企萬戶大走訪、審批綠色通道、融資補貼政策、盡職免責等措施都在陸續落地,助力一線機構與政府專班的順利對接,確保小微企業在該行融資的順利落地。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借鑒了其他領域融資協調機制的經驗,分別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推進協調工作,特別是成立區縣層面的工作專班,把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送給銀行,由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以及本行的授信審批條件來作出授信決定。該機制推動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相向而行,打通了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最后一公里”,有利于金融機構精準滴灌小微企業。
提升銀行服務能力
我國小微企業行業、領域分布廣泛,對市場需求變化敏銳,經營決策靈活,并多處于產業鏈中下游,這使其在促進就業、滿足市場需求、穩定供應鏈、促進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金融機構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24年8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6%,遠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但在推動普惠小微服務的過程中仍面臨一些難點,周茂華表示,例如,銀企信息不對稱、小微經營主體缺乏傳統標準抵押品、財務管理不規范、經營穩定性不足、抗風險和創新能力相對較弱。部分銀行考評機制不夠合理,經營管理和風險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影響銀行服務意愿和能力。
在楊海平看來,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難點主要是風險和收益、成本和收益較難平衡。對此,建議繼續完善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支持商業銀行利用大數據風控技術開展小微企業授信業務。同時,建議商業銀行持續推動產業數字金融與數字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基于金融科技和智能化風險控制升級小微企業授信業務管理體系。
關于后續如何進一步落實好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周茂華建議,一是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相關部門在充分了解小微企業經營情況與融資需求的同時,也要調動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積極性,推動銀行機構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建立合理考評制度、明確和落實盡職免責制度等,以消除基礎信貸業務員的顧慮。二是提升商業銀行服務能力。一方面,需要商業銀行建立相應的內部專班與區縣專班工作組進行對接,提升協同效率;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產業經濟轉型發展,商業銀行面對小微企業、科創和綠色經濟領域企業,需要積極創新抵押品,根據企業發展特點,開發合適的產品及服務。三是數字化技術應用可幫助商業銀行金融為客戶進行精準畫像,提升機構經營、服務效率,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推動商業銀行創新信用評價體系,加強貸款“前、中、后”管理,提升風險管理能力,進而促進銀企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夏銀行:第九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 |
20:25 | 華通線纜: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88萬... |
20:25 | 華潤雙鶴:子公司部分產品獲得藥品... |
20:25 | 華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辭職 |
20:25 | 華光環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15... |
20:25 | 紅相股份:關于取得發明專利證書的... |
20:25 | 紅棉股份:公司本次股份回購期限已... |
20:25 | 弘宇股份: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0:25 | 航宇微:關于延期披露2024年年度報... |
20:25 | 航發控制:4月28日將召開2024年年...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