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全國共有98家網貸平臺出現問題,涉及待還本金至少489億元
■本報記者 李冰
自6月份以來,網貸經歷了自行業誕生以來,極不尋常的50天。隨著大量平臺出現兌付困難,蔓延的信任危機正對網貸行業整體,甚至是正常經營的網貸平臺帶來越來越大的沖擊。
而各地網貸行業自律機構及網貸行業從業者開始施策以及疾呼,呼吁投資人理性看待網貸行業風險。
樂信集團桔子理財總經理弓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行業進入風險集中釋放期,是自我凈化的階段,價值回程的過程,這次行業震蕩,也為日后建立規范的行業秩序,讓P2P真正發揮信息中介的價值奠定了基礎。”
監管價碼抑制恐慌
網貸行業的風險仍在持續發生,據零壹數據不完全統計,7月1日到7月22日,全國至少有98家平臺出現問題,涉及待還本金至少在489億元以上。其中,立案或經偵介入的平臺占到19家,清盤46家,跑路或失聯12家,歇業停業3家,并購重組1家。另外,27家平臺出現部分項目逾期,或暫停發標。僅僅上周(7月16日—7月22日)出現清盤、立案等問題的平臺共計29家。
為防止這股暴雷潮帶來的恐慌情緒繼續蔓延,多地互金協會在近日出臺了相關措施,以提振網貸投資人信心。
7月16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專題座談會,為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貫徹落實全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進行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和要求。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聲的同時,包括上海、廣州、深圳、江蘇等地的互金協會也先后集體發聲,就當下互金行業所面臨的處境做出指示和部署。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各地互金協會的發聲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一、呼吁各方加大對網貸平臺失信人的處置力度,鼓勵網貸平臺積極應對惡意攻擊行為;二、呼吁網貸平臺嚴守監管規定、強化合規經營;三、要求平臺評估風險,制定風險預案,引導擬退出網貸業務的平臺依法合規退出。
優勝劣汰回歸本源
針對此次網貸行業風險集中爆發,從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總結情況來看,這些“雷”更多是行業發展優勝劣汰的結果,而非行業風險增大。以往平臺不合規,存在虛假標的、自融、非法集資、資金池等違規業務占主流,但此次“爆雷”潮中,也存在不少平臺因大規模擠兌,致使資金鏈出現問題不得不退出。還有部分借款人還款意愿不足,甚至趁機惡意逃廢債,惡意舉報平臺,掀起恐慌,以此逃避還款。
值此多事之秋,不少互金平臺發聲。樂信集團桔子理財總經理弓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行業進入風險集中釋放期,是自我凈化的階段,價值回程的過程,這次行業震蕩,也為日后建立規范的行業秩序,讓P2P真正發揮信息中介的價值奠定了基礎。在這種背景下,資產清晰透明,風控嚴格審慎,嚴守合規底線的平臺將獲得更多認可,投資者也迎來更加健康、開放的網貸投資環境,不必過于恐慌。”
信而富相關負責人稱,“從近期爆雷的平臺來看,絕大多數并不是真正的P2P,而是自融或者投向了大額企業貸、房地產等項目,并不符合P2P小額分散原則的特性,若真正做到了小額分散,即便有人逾期,但總體來說屬于可控的概率事件。”他同時認為,“P2P網貸行業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伏,是時候回歸本源,踏踏實實回歸小額普惠金融服務。作為從業者,現在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具備信心,網貸行業未來的發展會更好。”
弓晨則表示,待行業穩定發展后,未來整個行業可能會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一是有場景的消費金融成為主流;二是金融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將得到廣泛應用;三是金融科技公司將與銀行深度合作。在這三大趨勢的帶動下,消費金融將對消費和實體經濟發展,形成更強的拉動效應,并讓中國逐漸占領世界普惠金融發展的前沿高地。
事實上,相比于在專項風險整治之前,現在網貸行業的整體風險水平已經明顯下降。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專項整治為期一年;同年,銀監會等四部委公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備案登記。
有數據顯示,專項整治以來共有5074家從業機構退出,不合規業務規模壓降4265億元。而據深圳互金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轄區內整改類P2P機構的不合規業務余額較整改初期下降87%。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19:27 | ?“景芝芝香·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 |
19:18 | 多賽道布局謀突破 永茂泰2024年營... |
19:18 | 高效兌現用戶承諾 問界M8正式開啟... |
19:17 | 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 專項... |
19:16 | 滬市食品飲料公司經營業績向好 有... |
19:15 | 湘佳股份2024年扭虧為盈 成本下行... |
19:15 | 貴州茅臺亮相第五屆消博會 現場售... |
19:13 | 康泰生物2024年度擬分紅金額占凈利... |
19:07 | 谷雨:以奮斗之名 奏響春日尾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